黄泉下的美术?本书从墓葬的三个维度阐述中国墓葬艺术,包括空间性、物质性和时间性。研究涵盖随葬品、墓碑、壁画、棺椁装饰与墓室结构。中国墓葬艺术史的经典之作,启发性强。墓葬,即“黄泉”,象征众生最终归宿,是人们与爱侣、仇敌重逢之地,充满暧昧。建墓根本目的是将死者与随葬品隐藏于人视线之外。那么,黄泉下的美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书从墓葬的三个维度阐述中国墓葬艺术,包括空间性、物质性和时间性。研究涵盖随葬品、墓碑、壁画、棺椁装饰与墓室结构。中国墓葬艺术史的经典之作,启发性强。
墓葬,即“黄泉”,象征众生最终归宿,是人们与爱侣、仇敌重逢之地,充满暧昧。建墓根本目的是将死者与随葬品隐藏于人视线之外。
研究墓葬有两种方法。第一,考察从雀链死亡到入葬的丧葬仪式,及其准备与建造过程。第二,专注于墓葬作为空间结构与内容,揭示其设计、装饰与随葬品的潜在逻辑,展现局告社会关系、历史记忆、宇宙观与宗教信仰。
在中国古代,隐藏图像与器物成为独特文明特征。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发展与墓葬发现,使“墓葬考古”成为重要领域。首要目标是收集、整理和分析考古数据,用于未来研究。推荐读物《中国古代陵墓考古研究》。
两个变化推动意识增长,重视古代墓葬为建筑与艺术创作。一是古墓博物馆,提供墓葬历史背景与复原,使参观者想象原始设计与随葬品。二是艺术史学术研究,将墓葬视为整体,集中于艺术发展与地域风格。
古人强调明器与器物在质料、大小、色彩、功能与工艺上的区别。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墓内象征性环境与主题空间;第二章考察材质、媒介、尺寸、色彩与身体转化;第三章讨论时间性,空间、器桐岁明物与图像如何创造不同时间感。
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基本信息》是一本详尽探讨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专业书籍。该书于2010年11月1日首次发行,英文版名为"The Art of the Yellow Spring"。全书共计270页,采用16开本设计,便于读者翻阅。其标准识别号为ISBN 9787108034663,同时也有对应的条形码9787108034663,便于在图书市场中查找和购买。
这本书的物理尺寸为22.4厘米宽、17厘米高,厚度仅为1.6厘米,重量为499克,非常便于携带。无论是对于历史学者,还是对墓葬艺术感兴趣的读者,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参考文献,它将引领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墓葬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在黄泉的世界里,一幅幅独特的美术图书目录悄然展开,引领我们探索深邃的地下世界。
首先,我们步入导言部分,如同踏进神秘的时空之门。在这里,章节"空间性"带领我们穿越墓葬的变迁,从最早的椁墓到后来的室墓,每一种墓葬形式都仿佛是灵魂栖息的三维空间,器皿则如同一个个见证者,诉说着逝者的故事。
接着,"三重宇宙"揭示了墓葬中超越现实的象征体系,它们是灵魂在另一个维度的再现,充满神秘与幻想。"再现灵魂"章节深入剖析了这些象征元素如何承载和传递死者的精神世界。
然后,"物质性"章节聚焦于墓葬中的明器和墓俑,它们不仅是实用品,更是死者身份和信仰的象征。"墓俑及其媒质"讲述着这些雕塑如何作为媒介,连接生者与死者,"身体:保存和转化"则探讨了如何通过这些实物,使生命在死后得以延续和转化。
进入"时间性"部分,"宇宙/神话时间"揭示了墓葬时间的超越性,"生器"则象征着生命循环和历史的流转。历史叙事如同一条绵延的线索,"旅行"引领我们跟随时间的足迹,感受墓葬历史的变迁。
最后,尾声"写照墓葬"是对整个旅程的总结,如同一幅墓葬艺术的肖像,揭示出墓葬艺术的深厚内涵和深远影响。
深藏的智慧和艺术,在这些注释、引用和索引中得以揭示,等待着有心人去解读和探索。
巫鸿,作为享有盛誉的艺术史专家,现任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63年,那时他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史系,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在他的早期职业生涯中,1972年至1978年间,他在故宫博物院书画组和金石组担任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78年,巫鸿决定回到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这个决定使他有机会在学术领域进一步深化研究。紧接着,他于1980年至1987年远赴哈佛大学,获得了美术史与人类学的双博士学位,这无疑为他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哈佛大学,他不仅继续讲学,还于1994年被授予终身教授的荣誉,他的学术贡献得到了高度认可。
他的学术影响力并不仅限于哈佛,他还受聘于芝加哥大学,参与并支持该校的亚洲艺术教学和研究项目,担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2000年,他创立了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这标志着他在学术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一年,他还增添了新的角色,成为该校斯马特美术馆的顾问策展人,这体现了他在艺术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在20世纪的考古发掘中,中国古代墓葬成为揭示历史的新视角。中国人对于墓葬的痴迷,持续了五六千年的时光,体现在地下空间的设计、生死观念的表达、珍宝器物的搜集以及画面图像的布置上,以至于人们往往将墓葬视为宝库。然而,这种对财富的聚焦往往使我们忽略了墓葬的整体艺术价值。
《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是巫鸿深思古代墓葬艺术传统的结晶。他从空间性、物质性和时间性三个维度,全面剖析了中国墓葬艺术从史前到宋辽金时期的演变历程。通过这部作品,他提出了一套理论框架,用于系统处理和解读考古发现,将墓葬艺术视为理解生死哲学的窗口。这部作品不仅启发读者思考古人对生死的理解,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借鉴。
通过巫鸿的深入分析,我们得以更深入地洞察中国古人如何通过墓葬艺术,不仅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也展现了他们对死亡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与死之间构建独特的艺术语言。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对历史和艺术爱好者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以上就是黄泉下的美术的全部内容,《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这本书是巫鸿对这一艺术传统的深入剖析,他从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三个维度出发,揭示了中国墓葬艺术从史前到宋辽金时期的历史演变。书中,他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用以处理和解读考古材料,这不仅生动展示了古人对生死问题的独特见解和实践,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