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坦克历史?中国坦克发展历史上,从59式到99式,见证了一段逐步提升的历程。59式,作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坦克,以仿造苏联T-54A为基础,通过技术改进和升级,如换装国产100毫米滑膛炮,成为中国坦克的起点。随后,62式轻型坦克和专供出口的69式、79式中型坦克相继出现,总计装备了约8000辆第一代坦克。那么,中国坦克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向德军展开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一次战役索姆河会战打响了。交战中,德军依靠构筑的堑壕、铁丝网等坚固防线,抵挡住了英、法联军的多次进攻,双方你来我往,伤亡惨重。在1个月的攻、防战斗中,英、法联军伤亡62万余人,德军也损失了约60万人,但仍难分胜负,结果进攻战变成了一场阵地战。
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MKⅠ
9月15日凌晨,已露寒意的战场上大雾弥漫,四周也一片寂静,被阵地战拖得疲惫不堪的德军正在堑壕中昏睡。突然,他们被阵地前传来的一阵阵轰鸣声惊醒,脚下的大地也似乎在颤抖,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了德国士兵心头。不一会儿,德军士兵们看到一个个黑乎乎的“庞然怪物”出现在眼前,它们穿过清晨的浓雾,开着炮冲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一片混乱,爆炸声、叫喊声连成一片。惊恐之余的德军拼命用枪、炮向“怪物”射击,但“怪物”不但丝毫未损,并且像被激怒了一样,更加猛烈地开着枪、炮横冲直撞。它们摧毁了一个个向它射击的火力点,并冲过堑壕、压平了铁丝网,还有不少德军被它发射的炮火打死。在一片混乱中,其余的德军纷纷停止了无谓的抵抗,开始丢弃阵地四散逃跑。而这道横在英军面前、经过长时间激战未能攻克的阵地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史上我国第一支装甲部队
中国军队历史上接触坦克最早的情况,应该算是奉系军队了。当我们经常对德国二战期间的装甲部队的闪电战攻势感到羡慕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22年,中国就已经建立了第一支装甲部队,其指挥官是张学良。
1916年9月15日,坦克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从此它作为一种强大的武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发展。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混战割据的状态,对军事武器的需求与列强战后销售剩余军火的愿望不谋而合。于是,在1919年,坦克第一次由白俄引入中国。
1919年,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革命,法国军队曾派出自产的雷诺FT-17坦克一同参战。后来,法军撤离时剩下的雷诺坦克交到了白俄卫军手中,以增强白卫军的力量。1922年,白卫军溃败,不少白俄散兵进入中国境内,被张作霖收容,其中包括这些坦克,一起归到了张作霖门下。
1922年,掌握北京政权的张作霖野心勃勃,想通过武力一统全国。被雷诺坦克吸引的张作霖,于是将武器采购作为第一要务。一方面,他加强了对已装备的雷诺坦克的机枪护盾。另一方面,通过法国的布瓦苏公司,以“农用拖拉机”为名,从法国重金购买了36辆雷诺FT-17坦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坦克装甲部队由此正式组建,编为6个中队,每中队6辆坦克,队长为商业昌,隶属于奉军第1集团军第1骑兵旅序列,部署在中苏边界上,名号为“铁钩子战车部队”,直属于张学良。
是1946年,在日军宣布投降后,共产党组织人专门收集日军没有炸毁的坦克,在后来维修后在4月有了共产党的第一辆坦克!
1、我们缴获了日本、美国的早期坦克410辆,
2、50--55年引进了前苏联的五十五个坦克、自行火炮团的装备,主要是T-34坦克和MPT-76自行火炮。
3、56年引进了前苏联T-54A坦克生产线,仿造了我们的59坦克。
4、1963年,开始进行新坦克的方案论证,1966年,有关工厂试制出了第一辆样车;在1969年初爆发的中苏边境冲突中,我军缴获了一辆苏制T-62坦克(现陈列于北京军事博物馆)。1969年8月,缴获的苏制坦克被送到北京后,科研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全面解剖分析,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及时将掌握的新技术应用到新坦克的设计上,对新坦克的设计进行了11项重大改进。造出了69式中型坦克。
5、而后我们开始对59、69进行了改造。造出了59改,59D、69B、69C(定型为79)。
6、八十年代后,我们开始自行设计制造88、88B、88C(定型为96)等二代坦克。
7、九十年代后,我们开始自行设计制造第三代坦克,99年三代坦克参加国庆阅兵,被定型为99坦克。
中国人真正的第一辆坦克
1919年,法国派遣了少部分的雷诺FT-17到海参崴参加当时的多国对苏俄干涉军,后这批坦克辗转到了张作霖手上。中国就此出现了第一辆坦克。可“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研制生产了“赛犬”中型坦克、C型中型坦克等。法国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生产坦克的国家,先后研制了“施纳德”突击坦克、“圣沙蒙”突击坦克、“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2C重型坦克。它作为世界上第一款360度旋转炮塔式坦克而闻名于世,被著名历史学家史蒂芬·扎洛加称为“世界第一部现代坦克”。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可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而且动力舱后置、车体前设驾驶席,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绝大部分现代坦克都沿用了这一设计。1917年,制造出第一辆样车。同年9月,批量生产,并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战斗全重 7吨,最大速度 10 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 Model1914机枪,弹药 4800发,装甲厚 6-22mm。

奉系军阀张作霖领导的东北军大概装备了超过14辆的法国产FT坦克(大部分配装的是捷克造的7.92mm ZB-26式轻机枪),1926年在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斗中,首次使用了这批坦克.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以后,少帅张学良带领东北军连同这些坦克一并加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骑兵装甲旅,到1930年,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36辆FT-17坦克和24 辆装甲运兵车。
以上就是中国坦克历史的全部内容,尽管59式在1985年停产,但直到今天,仍有约2000辆在服役,见证着历史的痕迹。独立创新的足迹: 62式轻型坦克作为59式的缩小版,专为南方地形设计,适合侦察作战。69式主战坦克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杰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坦克发展步入自主设计的第一步,部分装备用于出口。79式坦克在70年代后期登场,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