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音乐

项阳音乐,斫琴家项阳

  • 音乐
  • 2023-05-30
目录
  • 斫琴师项阳是哪里人
  • 项阳是哪里
  • 斫琴家项阳
  • 古琴项阳简介
  • 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

  • 斫琴师项阳是哪里人

    项阳,湖春氏北省宜昌市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厦门大学音乐系薯闷(硕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曾在大学教授声乐与中国音乐史(古代与近现代)课程。1991年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为《中国音乐年鉴》“地方音乐”与“学术研究”专栏主持人,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音乐学系副主任。主要学术领域:中国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数森弯化人类学。曾获山东省“齐鲁乐谭”奖(1989);厦门大学最高荣誉奖“嘉庚奖”(1990),中央音乐学院“傅成贤一等奖”(1998)。

    项阳是哪里

    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下) 项阳 【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0-11-15

    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上) 项阳 【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0-08-15

    以《太常续考》为个案的吉礼雅乐解读 项阳 【期刊】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7-25

    一把解读雅乐本体的钥匙——关于邱之稑的《丁祭礼乐备考》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学 2010-07-15

    一本元代乐籍佼佼者的传书——关于夏庭芝的《青楼集》 项阳 【期刊】音乐研究 2010-03-15

    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沟通问题 项阳 【期刊】人民音乐 2010-03-01

    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 项阳 【期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15

    由音乐历史分期仿州孙引发的相关思考 项阳 【期刊】音乐研究 2009-07-15

    “武音”辨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2009-04-18

    关于佛教、道教与民间乐社用乐相通性的思考 项阳 【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9-03-15

    永乐钦赐寺庙歌曲的划时代意义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2009-01-18

    传统音乐的个案调查与宏观把握——关于“历史的民族音乐学”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2008-10-18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2008-07-18

    从《朝天子》管窥礼乐传统的一致性存在 项阳; 张咏春 【期刊】中国音乐 2008-01-18

    黎锦晖:时代弄潮与世纪悲情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2007-10-18

    北周灭佛“后遗症”——再论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合一 项阳 【期刊】文艺研究 2007-10-10

    功能性·制度·礼俗·两条脉——对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认知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2007-04-18

    “改梵为秦”中的“学者之宗”曹植 项阳 【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30

    对先秦“金石之乐”兴衰的现代解读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2007-01-18

    关于音声供养和音声法事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2006-10-18

    拓展“西安鼓乐”研究领域的一点思考 项阳 【期刊】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09-25

    中国音乐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项阳 【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03-30

    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 项阳 【期刊】音乐研究 2006-03-20

    试论齐鲁在中国东周时期音乐文化上的领先地位 项阳; 张准; 留钕铜 【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5-12-30

    当下传统音乐与民间礼俗的依附与共生现象 项阳 【期刊】音乐研究 2005-12-20

    采风观念的异化 项阳; 吕其玮 【期刊】中国音乐 2005-07-30

    当下非主流化生存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形式——以鲁西南和冀中为例 项阳; 留钕铜 【期刊】文艺研究 2005-03-25

    论制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兼论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 项阳 【期刊】音乐研究 2004-03-20

    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上——黎锦晖的探索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启示 项阳 【期刊】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12-10

    中国音乐民间传承变与不变的思考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学 2003-10-15

    “释俗交响”之初阶——中国早期佛教音乐浅识 项阳 【期刊】文艺研究 2003-09-20

    传统的回归与“旧调重弹” 项阳 【期刊】人民音乐 2003-08-12

    对“活化石”乐种的思考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2003-04-30

    音乐史学与民族音乐学论备链域的交叉 项阳 【期刊】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3-02-15

    大曲的原生态遗存论纲 项阳; 张欢 【期刊】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2-06-30

    乐户与宗教音乐的关系 项阳 【期刊】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06-10

    乐籍制度的畸变期考述 项阳 【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1-11-15

    乐户与鼓吹乐 项阳 【期刊】文艺研究 2001-09-20

    轮值轮训制──中国传统音乐主脉传承之所在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学 2001-04-15

    撒马尔罕国际音乐节纪事 项阳 【期刊】音乐研究 1998-06-20

    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荒漠化”现象迹正的思考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1997-03-25

    对音乐学专业的一点思考 项阳 【期刊】人民音乐 1997-01-12

    五弦筑的码子、弓子及其它相关问题 项阳; 宋少华 【期刊】音乐研究 1996-12-20

    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 韩宝强; 项阳; 林秀娣 【期刊】文艺研究 1996-03-21

    山西“乐户”考述 项阳 【期刊】音乐研究 1996-03-20

    刘天华百年感怀 项阳 【期刊】音乐爱好者 1995-10-15

    辨古今谈编撰谋方略──《中国音乐年鉴》第五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项阳; 张振涛 【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5-02-15

    山西省几处轧筝的资料分析 项阳 【期刊】乐器 1995-02-15

    音乐在发展:传统与大众传播媒介 克里斯特·马尔姆;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 1994-12-25

    五弦筑定弦刍议 项阳 【期刊】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4-09-30

    乐理教科书有关音的几个问题 丁东红; 项阳; 杨应鱣; 宋少华 【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4-06-15

    五弦筑研究──西汉长沙王后墓出土乐器研究之一 项阳; 杨应鱣; 宋少华 【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4-06-15

    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再辨析 项阳 【期刊】乐器 1994-06-15

    考古发现与秦筝说 项阳 【期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3-12-31

    商代的弦乐器及木制乐器 唐健垣; 项阳; 蔡良玉 【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3-12-31

    《中国乐器音色库》计划实施与少数民族乐器改革问题 项阳; 韩宝强 【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3-10-01

    建立“中国民族乐器音色库”的构想 韩宝强;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3-07-02

    筑及相关乐器析辨 项阳 【期刊】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1992-09-30

    与中国弓弦乐器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2-04-01

    胡琴类弓弦乐器说 项阳 【期刊】音乐艺术 1992-04-01

    弓弦乐器在中国乐器史上的地位 项阳 【期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2-04-01

    乐之初义之我见——由贾湖骨笛引发的思考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1-07-02

    中国声乐学派建立的前奏曲是如何奏响的 项阳 【期刊】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1-04-02

    旧石器时代与音乐的起源 项阳 【期刊】乐器 1991-03-02

    轧筝考 项阳 【期刊】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0-07-02

    从筑到筝 项阳 【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0-04-02

    化石乐器“挫琴”的启示 项阳 【期刊】音乐艺术 1988-12-30

    我国各类民族乐器的起源概说 项阳 【期刊】乐器 1986-08-29

    略论聂耳对黎锦晖创作经验的汲取 项阳 【期刊】音乐艺术 1986-07-02

    “抗”“坠”又解——兼与吉联抗先生商榷 项阳 【期刊】人民音乐 1984-11-26

    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 项阳 【会议】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9-10-01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 项阳 【会议】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05-01

    《乐经》何以失传 项阳 【报纸】光明日报 2008-06-23

    斫琴家项阳

    项阳博士论文读后感:

    项阳的论文我只能一小段一小段的读来。因为他所涉及的领域对我来说有的是完全陌生的。而且他研究的东西对我来说有的从没有听说过。但是感觉他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用一种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音乐。项阳的论文完全是一种学术的风格了。严谨。毫无卖弄。真是在考证问题。

    说实在的我对音乐的理论知识是停留帆滚磨在一个比较狭隘的角度上,看了项阳的论文我感觉我的音乐学的知识还应当更加广泛的射猎一些领域的内容。

    我只读了一小段。因为读多了我消化不了。

    我只能一小段一小段的谈一点感受。所以难免断章取义。因为大段的阅读我会读了前边忘了后边。对其中的概念有点把握不准。所以我写的感想也难免会词不达意。逻辑混乱。不要见笑。很可能还有偷换概念之嫌疑。

    我想与项阳说的感觉现代音乐的功能问题。

    我承认现代音乐很多是一种纯粹的审美的形式了。

    但是我感觉现代音乐好像不礼。但是的确表现的很功利。

    比如文革时期的音乐。典型的为政治服务。

    在这里可能有偷换概念之嫌疑了。我想说的是文革音乐其实是很等级森严的。只能用来宣传政治观点。也有点工农兵才能排列八行的味道。

    而当代的音乐更为功利。彻底的露出了商品性。

    音乐跟经济利益结缘。古代是礼乐不分家。而现代是经济利益跟音乐不分家。

    音乐已经变成了地道的商品。从这一点来看现代音乐颠覆了传统。看着是没有礼了。但是我感觉它跟古代音乐是有着血缘的双胞胎。只要能赚钞票别说八行乐舞,就是十行乐舞。一百行乐舞只要人有钞票都可以摆谱。所谓民主也!但是其实是钱主宰!所以有时候现代音乐说不好听的媚俗!

    而有一种现象我感觉到是很审美就是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式的古琴曲,在古代的文人雅士之中对音乐的审美品位是很高的。倒是现代音乐是可忍孰不可忍!

    看看只要有钞票现代的婚礼之规格,婚庆乐队之摆谱真是另人发指。

    我想这些是想给项阳博士请教一下。现代音乐的备物功能是不是也有点为钱所驱使?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的感想可能是混乱的,因为我只是看了一小段。而且我没有态斗比较。所以阿项不要见笑!

    古琴项阳简介

    这个问题很简单嘛!我也做过和你类似的作业,基滑返连夜为你重新写了一份,已经发送到你的邮箱啦!注意搏饥查收!让慎谢谢

    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

    问题一:夜未央,乐未殇什么意思?未央指的是还没结束,未殇指还没消失结束。夜晚还未结束,音乐还没停止。

    问题二:侍歼乐未殇什么意思少数民族乐器现在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总是听专家和学者们叹息:“濒危了,濒危了!”真的濒危了吗?有多少濒危了?为此,记者拨通了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周吉的电话。

    周吉一直从事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工作。谈到新疆的少数民族乐器,他有些忧心忡忡。周吉说,少数民族乐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一种乐器都代表着一种文化,渗透着民风民俗,保护它们,就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重要。因为文化环境同样需要平衡,才能够持续发展。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乐器方面,韩国的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周吉说,在韩国,传统乐器的教育是从小学抓起的,青少年中经常举办国乐比赛。虽然西方文化也已介入韩国传统文化并且产生码扮了影响,但是因为 *** 正确的引导,他们并没有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而是有选择地进行借鉴。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 ***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体系还不成熟,而老百姓、民间艺人的传承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库木孜、巴拉满、沙塔尔等乐器已经濒临灭绝。这不是危言耸听,他们会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消失。

    周吉说:“史载 *** 尔族乐器巴拉满发源于龟兹(现在的库车),后来演变成满族的筚篥,汉族的管子。可是现在,在库车根本没有人会吹,这种乐器已经失传。前几年,我在韩国的一次民乐演出上,竟看到几百个小孩一起吹巴拉满,我很震撼,很感动,又很痛心。”

    对于少数民族乐器濒危与否、失传与否,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项阳有他自己的看法。

    项阳认为,我国古代乐器的发展经历了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乐器已经成为民族传统音乐的主流乐器,比如琵琶、管子。这些主流乐器有些是周边多民族乐器到中原的会聚,被中原加工制作;也有一些带有区域性特征,只在某些地区盛行;还有一些不排除各地同时产生、共同发展。我国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所以对乐器也有自己本民族老模冲的称谓。有些乐器可能与主流乐器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称谓不同而已。以轧筝为例,项阳介绍说,在不同的地方,轧筝往往有不同的称谓。在广西它叫唐琴,在平顶山叫轧(yà)筝。其他的地方有称它为挫琴的,还有打琴、瓦琴、文枕琴、枕头琴等等。这些不同地方的轧筝虽然名称不同,但形制、音色与演奏方式却基本相同。这种“一器多名”的现象在中国乐器史上十分普遍。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有些是受到历史主流文化影响形成,有些非常具有区域性特色,离不开它自身的生存环境,是文化的主动选择。例如,塔吉克族的鹰骨笛,用鹰的腿骨、颈骨做成,这就要求只有在塔吉克族那样的生态环境中才可以允许这种乐器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看,膺骨笛是侧吹的,而这种吹奏方式并不是塔吉克族所独有。上个世纪,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的乐器“筹”也是侧吹,两种乐器是相通的。有些乐器的产生很可能受气候、地理、生活空间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北方的牛皮鼓,这在多雨又潮湿的南方只能换用金属。这就说明有些乐器只能在区域内流行。再例如汉族的古琴、大瑟、边钟、边磬不轻便易携,所以不适合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使用。

    不管在什么地方,也无论是什么朝代,这些少数民族乐器都在生存着,有些原型可能会因适应发展而以转型后的变体方式存在,但不可轻言失传或说其已成为历史的绝响。

    且不去判断“乐殇”或是“乐未殇”,我想,更重要的是,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绝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

    问题三:夜未央.乐未殇什么意思荼蘼已尽夜未央,听曲忆昨述衷肠。

    问题四:夜未央乐未殇什么意思夜色未结束,快乐未消失

    问题五:夜未央歌未殇什么意思未央”一词取自《诗.小雅.庭燎》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未尽”、“不尽”

    夜未央的意思就是:长夜漫漫无穷尽

    殇,shāng ,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汉语中用法更为广泛: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意思就是:长夜漫漫无穷尽

    问题六:夜还未央 乐还未殇是什么意思夜色未结束,快乐未消失

    问题七:夜未央 乐未殇 可以改成夜未央 影未殇 吗夜未央 乐未殇

    还没有到午夜,脑子里的乐曲还有回旋,虽不是‘余音绕梁’,但并没有散去。

    如果个人想用此句式改为自己喜欢的话语,发给自己的朋友或自己留存,也是一种表达个人的情感的手段。要放在公众场合,别人就会觉得‘这是咱们大家都熟悉的语句,咋给改了?’这样的疑问。

    自己斟酌吧。

    问题八:夜未央,乐未殇什么意思?未央指的是还没结束,未殇指还没消失结束。夜晚还未结束,音乐还没停止。

    问题九:夜未央.乐未殇什么意思荼蘼已尽夜未央,听曲忆昨述衷肠。

    问题十:乐未殇什么意思少数民族乐器现在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总是听专家和学者们叹息:“濒危了,濒危了!”真的濒危了吗?有多少濒危了?为此,记者拨通了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周吉的电话。

    周吉一直从事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工作。谈到新疆的少数民族乐器,他有些忧心忡忡。周吉说,少数民族乐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一种乐器都代表着一种文化,渗透着民风民俗,保护它们,就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重要。因为文化环境同样需要平衡,才能够持续发展。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乐器方面,韩国的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周吉说,在韩国,传统乐器的教育是从小学抓起的,青少年中经常举办国乐比赛。虽然西方文化也已介入韩国传统文化并且产生了影响,但是因为 *** 正确的引导,他们并没有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而是有选择地进行借鉴。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 ***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体系还不成熟,而老百姓、民间艺人的传承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库木孜、巴拉满、沙塔尔等乐器已经濒临灭绝。这不是危言耸听,他们会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消失。

    周吉说:“史载 *** 尔族乐器巴拉满发源于龟兹(现在的库车),后来演变成满族的筚篥,汉族的管子。可是现在,在库车根本没有人会吹,这种乐器已经失传。前几年,我在韩国的一次民乐演出上,竟看到几百个小孩一起吹巴拉满,我很震撼,很感动,又很痛心。”

    对于少数民族乐器濒危与否、失传与否,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项阳有他自己的看法。

    项阳认为,我国古代乐器的发展经历了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乐器已经成为民族传统音乐的主流乐器,比如琵琶、管子。这些主流乐器有些是周边多民族乐器到中原的会聚,被中原加工制作;也有一些带有区域性特征,只在某些地区盛行;还有一些不排除各地同时产生、共同发展。我国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所以对乐器也有自己本民族的称谓。有些乐器可能与主流乐器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称谓不同而已。以轧筝为例,项阳介绍说,在不同的地方,轧筝往往有不同的称谓。在广西它叫唐琴,在平顶山叫轧(yà)筝。其他的地方有称它为挫琴的,还有打琴、瓦琴、文枕琴、枕头琴等等。这些不同地方的轧筝虽然名称不同,但形制、音色与演奏方式却基本相同。这种“一器多名”的现象在中国乐器史上十分普遍。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有些是受到历史主流文化影响形成,有些非常具有区域性特色,离不开它自身的生存环境,是文化的主动选择。例如,塔吉克族的鹰骨笛,用鹰的腿骨、颈骨做成,这就要求只有在塔吉克族那样的生态环境中才可以允许这种乐器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看,膺骨笛是侧吹的,而这种吹奏方式并不是塔吉克族所独有。上个世纪,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的乐器“筹”也是侧吹,两种乐器是相通的。有些乐器的产生很可能受气候、地理、生活空间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北方的牛皮鼓,这在多雨又潮湿的南方只能换用金属。这就说明有些乐器只能在区域内流行。再例如汉族的古琴、大瑟、边钟、边磬不轻便易携,所以不适合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使用。

    不管在什么地方,也无论是什么朝代,这些少数民族乐器都在生存着,有些原型可能会因适应发展而以转型后的变体方式存在,但不可轻言失传或说其已成为历史的绝响。

    且不去判断“乐殇”或是“乐未殇”,我想,更重要的是,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绝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