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中缺少,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有哪些

  • 音乐
  • 2023-09-22

中国传统音乐中缺少?十二律是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音律,后来逐渐传入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律,本来是用来定音的竹管,中国古人用十二个不同长度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那么,中国传统音乐中缺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传统音乐概览

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中没有fa(4)和xi(5)两个音的原因与中国音乐体系中的五声音阶有关。五声音阶是汉族古代音乐的一种基本音阶,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组成,每个音阶对应一个特定的音高。这种五声音阶的体系在中国慧歼迹传统音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传统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和声进行通常都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

在五声音阶中,没有半音递升的fa和xi两个音,这使得音乐创作和演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和风格。尽管在一些现代音乐作品中,作曲家可能会尝试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半音,前并但这种做法并不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五声音阶是汉族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但在中国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中,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音阶体系。此外,现代音乐创作中,许改扰多作品也会采用十二平均律或其他音阶体系,这些体系包括了fa和xi两个音。

中国传统音乐缺少以下哪种元素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缺失是辩证思维派誉:矛盾统一规律下的中庸思想,枝明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是什么呢?是“中”,“中”又是什么呢?自己悟去! 西方哲学思维方式以亚里思多德的“排中律”(要么尘搭段是要么不是)为标志演绎下来,以判断性思维(肯定式)的方式最终与科学对接。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以la

五声调式,或称五声音阶,是由5个音构成的一种调式。但不是随意5个音构成的调式都是五声调式,五声调式是由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在中国音乐中,这5个音依次定名为宫、商、角、徵、羽,大致相当于西洋音乐简谱上的唱名1(do)、2(re)、3(mi)、5(sol)、6(la)。

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相互间的音程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五声调式中的任何一个音均可构成一种调式,以宫音作主音构成的调式叫宫调式;以商音作主音构成的调式叫商调式;以此类推。

后来,再加上变宫(宫的低半音,即7(ti))和变徵(徵的低半音,即4(fis)),称为七声或七音。

中国音乐选定这五种相对音高做为旋律的基础,是来自于三分损益法前五音的结果。

在司马迁的《史记》“律书第三”中写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先取一根长度为 81 单位的竹管用来定为“宫音”,用三分损益法便可以依序求得“徵音”、“商音”、“羽音”、“角音”的长度分别为54、液激72、48、64。中国的“三分损益”或“五度相生”,在这五个相对音高与纯律所取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

有这两个音的,只是没那么常用而已。中国跟古希腊都是最早研究十二律(八度轿穗空一循环,分为十二个半音)的文明,中国的“三分损益法”与现在的五度相生律是一回事。最早记载律制的文献是《管子》,从绝对音高(音名)对十二律的每个音都有命名,分别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以相对音高命名(唱名)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宫、商、角、徵、羽五音,来自于三分损益法的前五音。因为符合互相五度的关系,并且没有出现小二度、增四度等不和谐音程,因而音效悦耳平和族贺,在中国传统音乐里广泛使用。比基本音高半音被称为“清”、低半音为“变”、低全音为“闰”。这些闭瞎古称充分说明了中国音乐体系里面有十二律里面的所有音,包括4和7。实际应用上这些音的年份更晚一些,根据文献的记载,常用的、涉及到偏音的中国七声音阶主要是三种:清乐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1234567,即大调音阶)。雅乐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23#4567,即lydian音阶)。燕乐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清羽(123456b7,即mixolydian音阶)。因此,4、7 两音不仅在中国理论里面有命名,并且也在实践中应用过。

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异同

中国古代一直把音乐放在从属的地位,而礼教等级制度压抑了大乐队合奏的发展空间,使单声部音乐成为绝对主流。

客观上,中国民族乐器不适合参与合奏,更适合独奏。

音乐理论上,没有对和声学进行深入研究,十二平均律被忽视,直接导致中国古代音乐家写不出大型器乐合奏这种形式的乐曲。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古代音乐家是非常非常牛逼的。

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期,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就记载了“三分损益法”,在一个八度内获得12个半音,这种律制现代称为“五度相生律”。 湖北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12半音齐备,横跨5个八度,而且每个钟上都标出了律名、音高等,正是五度相生律的实践。而欧洲直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科学家毕达哥拉斯才提出了“五度相生律”,这比中国晚了100多年。

但五度相生律的缺点是没办法自早指由转调。1584年明朝皇孙朱载堉,发明了用算盘计算开方,提出“新法密率”,用2的12次方根的比率,将一个八度分为12等分,制造了十二平均律的律管,于是解决了自由转调的问题。直到1636年,法国数学家马林·梅森发表了相似的理论,这又比中国晚了52年。

中国在秦汉时期,五度相生律制理论就非常完备,到了明朝十二平均律也是中国人率先发明的。

以上就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缺少的全部内容,因为符合互相五度的关系,并且没有出现小二度、增四度等不和谐音程,因而音效悦耳平和,在中国传统音乐里广泛使用。比基本音高半音被称为“清”、低半音为“变”、低全音为“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