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球化学?通过采集岩石样品,分析其中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以达到矿产勘查等目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geochemical rock survey 简称岩石测量。那么,岩石地球化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浅变质岩
浅变质岩单元指区内出露的古晌宴腔元古界甘陶河群轻度变质的碎屑岩、板岩、千枚岩和中浅变质的基性火山岩类。这套岩石矿物的重结晶作用明显,具轻微的变质特征。岩石基本上保留了原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特征,属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原岩为碎屑岩、火山岩和碳酸盐岩,自上而下构成了一个完整旋回,与下伏太古宙深变质岩系、上覆中元古代沉积岩系均呈不整合接触。上覆的中元古代沉积岩系在地貌上往往形成巍峨的峭壁或单面山,古元古代浅变质岩风化破碎形成缓坡或小山包,这些缓坡或小山包植被发育,二者组合构成了太行山独特的地貌景观,最典型的地区是赞皇县境内的障石岩风景区。
(1)变质砂砾岩类
岩石呈灰色及深灰色,粗粒变余砂砾状结构,层状构造。常具磁铁交错层理构造,碎屑成分为长石和石英。泥质、粉砂质胶结,胶结物具强烈的绢云母化。长石含量约25%,粒度在1~2mm间。石英含量为65%,粒度在1~2mm不等。砾石成分为长石、石英和岩屑,砾石的粒度一般2.5~4mm。根据砾石含量的不同,岩石依次为变质砾岩、变质砂砾岩、变质含砾砂岩。此类岩石在南寺组一段下部最发育。
(2)变质砂岩类
包括各种变质含砾长石砂岩、变长石砂岩、变长石石英砂岩。
1.寄主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总体上表现出高硅(SiO2: 64.38%~76.86%,平均72.24%)、富碱质(NK: 6.98%~9.30%、平均为7.97%),总体上相对富钾(K2O>Na2O)、富铝(Al2O3: 12.00%~17.00%,平均13.97%)和低镁(MgO: 0.07%~1.58%,平均0.48%)、低钛(TiO2: 0.05%~0.44%,平均0.23%)、低钙(CaO: 0.42%~3.05%,平均1.44%)的碰撞后陆内岩浆岩-构造组合特征(表3-3)。主要氧化物SiO2、K2O、Na2O、MgO等含量在不同似斑状结构二长花岗岩岩石之间差别微弱,在晚期的巨斑状二长花岗岩中Al2O3含量增高(平均15.22%),相扮岁对富钠Na2O>K2O为特点。岩石的里特曼指数(δ)大多为1.90~2.95(平均2.20),为钙碱性岩石,在Na2O +K2O-SiO2图(图3-4)和AFM图(图3-5)中岩石均落入靠近亚碱性岩区的钙碱性岩区,在K2O-SiO2图(图3-6)中大多数落入高钾钙碱性岩区。
20世纪60年代后期,板块构造学说的问世,掀起了地球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对于岩石学的研究,也随着先进测试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科学思维的创新,亦不断发展。 从相对直观的描述性为主的经典岩相学发展为着重研究其内在构造成因意义的成因岩石学。 特别是利用各种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消碰来研究岩石原岩类型、成因环境等方面,已成为研究那些已变质岩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断面所涉及的基底岩石均是不同程度的变质岩,其原岩多数是火山岩及火山岩质的碎屑岩。 研究这些岩石的原岩类型和成因构造环境是了解不同构造单元的演化过程的基础。 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得到的岩石化学全分析数据,以及利用中子活化方法得到的岩石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数据,综合这些数据,利用国内外近年来流行的各种相对实用的图解研究方法,分布予以研究和解释。
表1-4是岩样的荧光光谱分析得到的主要元素含量结果表,表1-5是中子活化方法得到的岩样中的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表。这些岩样多数采样于地表出露最广的古生界,以及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的侵入岩。
表1-4 天山-哈纳斯地学断面岩石全分析结果(wB/%)
续表
续表
表1-5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表(wB/10-6)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一、主要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为了便于构造环境的对比,以断面所涉及的两条板块构造缝合带为中心,划分为阿尔泰区和天山区。
利用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缺耐计算和图解对不同性质的原岩进行对比的方法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方法多适用于等化携御学的变质条件,辩扮岩对判别开放体系的变质也有一定的意义。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基于不同性质的原岩可能伴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或微量元素组合,在丰度上也不相同。因此可以利用某些微量元素的比值,或含量的消长关系等,并通过图解的方法来区分原岩。一般认为泥质、泥砂质沉积岩与基性岩相比,具有更低的Cr、Ni、Ti,因此有人用Cr—Mg、Ni—Mg图解来判别原岩性质。此外,根据硫和碳同位素情况,查明原岩性质,也得到了一些使用(王仁民等,1987)。
研究区不同时代的火成岩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总体来讲印支期和燕山早期的火山岩和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的粤西、闽西南、赣南和桂东地区,燕山晚期的火山-侵入杂岩则主要集中分布在浙闽粤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一时空分布的总体特征,对建立本区岩浆作用的动力学模型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一方面反映了区域构造环境和应力场性质随时空的演变及其所形成的岩浆作用产物的差异,同时也指示不同构造-岩浆-成矿区在垂向和横向上壳幔结构和化学组成方面的不均一性。
1.三叠纪火山岩
区内三叠纪火山岩主要为英安质和低硅流纹质,仅在火山活动初期局部地区有极少量的玄武岩出露(图4-3a)。其中酸性火山岩相对富K2O,主要为高钾英安岩和高钾流纹岩,(Al2O3)/(Na2O+K2O+CaO)(分子数比)值除个别样品略小于1外,绝大多数大于1.04,最高达1.35,峰值主要介于1.05~1.02之间,属铝过饱和系列。N(K)/N(K+Na)(原子数比)值多数大于0.5,峰值介于0.53~0.58之间。酸性火山岩的这些岩石化学特征均与大致同时形成、空间上具密切联系的大容口-十万大山S型花岗岩带的特征相类似,表明它们之间具成因联系。
以上就是岩石地球化学的全部内容,岩石主要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副矿物以锆石、磷灰石、磁铁矿、黄铁矿为主,榍石、金红石、黄铜矿等次之。 (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黑云二长片麻岩岩石化学成分见表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