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总结?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10-1860.10,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先后占领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篇二】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那么,八上历史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
第20、21课 正面镇配散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
①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②地点——山东台儿庄 ③指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
④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1938年6月—1938年10月)
①背景——武汉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武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②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 ③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④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注: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上历史重要知识1
近代前期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了纪念虎门硝烟,联合国确定6月3日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2.近代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第一次军事较量、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最先侵入长江流域的战争——鸦片战争。
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闹大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近代中国的最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保京师”、“天地正气”——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目的: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历史是初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材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②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的危害:①经济上: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困;②政治上: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③军事上:消弱了军代的战斗力;④身体上:严重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总之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海滩 领带人:林则徐
4、措施:收缴鸦片、缉拿烟贩、虎门销烟
5、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1、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虎门销烟(导火线)。
2、经过:①开始标志:1840年,英军驶达广东海面;②结束标志:1842年,英军驶达南京。
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性质:《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力。
【篇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时间及领导人: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2)起义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3)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
(4)地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
(1)时间及领导人: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2)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在绍兴准备策应安庆起义的秋瑾也不幸遇难。
3、广西镇南关起义:
(1)时间及领导人:1907年,孙中山、黄兴
(2)结果: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
(1)时间及领导人:1911年,黄兴
(2)结果: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3)起义名称来历:
起义失败后,人们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4)意义: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篇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知识和世故不同,真有学问的人往往是很天真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时间: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伍岁东学党起义。
2,开始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
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力战身亡。叶志超仓皇出逃。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2万多人)。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需要)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国:沙俄、法国、德国 ②代价:赎辽费—清政府赔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
③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国②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以上就是八上历史总结的全部内容,(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成功:(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