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美术

美术文献,美术文献是什么级别

  • 美术
  • 2023-04-22
目录
  • 美术文献合作期刊
  • 美术教育的参考文献
  • 美术文献是什么级别
  • 美术文献陈剑生
  • 美术文献是核心刊物吗

  • 美术文献合作期刊

    2000年3月 在上海虹口公园举办个展

    2001年5月 徽洲民居系列油画在美国迈阿密展出

    2002年4月 在上海画家村,举办由著名艺术评论家陈孝信先生提名的“艺术家虹鸣艺术工作室开放展”

    2003年8月 捷步画廊举办“蓝色的呼唤”虹鸣油画作品展

    2004年6月 在锦秋加洲花园文化交流中心举办“虹鸣油画艺术展”

    2004年10月 在源色画廊举办“魅力。蓝——虹鸣油画作品展”

    2006年5月 个展于上海春天艺术沙龙

    2006年7月 上海顶层画廊 谁在制造恐怖?---虹鸣绘画展

    2006年9月 虹鸣艺术空间在雅昌开通在线展览

    2008年8月 虹鸣绘画作品典藏展---北京西班牙会馆

    2011年4月 虹鸣完全美学主义绘画作品展---上海美术馆

    2012年4月 “梦幻叙事”虹鸣完全美学主义绘画作品展——江苏美术馆

    2013年12月“对流”虹鸣星座与生肖系列作品展——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2014年1月虹鸣个展于法国卢浮宫卡鲁斯展厅

    ........... 1998年 《风景系列》油画参加九八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荷系列》参加国际艺苑艺术沙龙 1999年 《残荷系列》油画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2年 《女孩和小猫迷及蝴蝶系列》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2年 《徽祭》、《南屏遗梦》、《鸽子“NO:I”》参加《纪念“讲话”60周年展》并获奖

    2002年12月 《飞越上海滩系列》和《蓝色的爱情之海边的啊得里亚》等参加了“艺术与空间”展

    2003年9月 《与世界对话》和《浪漫上海滩》参 加2002-2003年度上海画家村双年展

    2003年12月 在上海广州路参加“第三届海派油画名家邀请展”

    2005年11月 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

    2006年9月 上海薰依社“荷风顺雨”中、日、法三国艺术家邀请展

    2007年5月《海边嬉戏的女孩》参慎贺加《美术文献》杂志邀请展

    2007年7月 《红楼梦人物》参加时态空间的“融合与消解”——2007中国当代艺术油画邀请展

    2008年4月 《2008上海第一回邀请展》

    2008年8月 北京西班牙会馆举办《虹鸣绘画作品典藏展》

    2011年7月 韩国驻上海领事馆文化院《传统与当代的碰撞艺术展》

    2013年8月参展”想象无限-青年艺术家计划“——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2013年11月虹鸣美学红楼系列部分作品展出于北京恭王府 2003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画家村——画家虹鸣》

    2006年9月上视拍摄的画家虹鸣传记性纪录片《泥土》(上中下)入选亚洲电视节。

    2011年3月做客腾讯演播室

    2011年4月上海东方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新青年》栏目

    2011年4月上海电视台文艺频道

    2011年4月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2011年4月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

    2011年5月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写意人生——虹鸣》专题纪录片

    2011年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访谈纪录片《名家评虹鸣》

    2012年5月:

    央视书画频道

    江苏卫视新闻

    南京电视台

    金陵电视台

    安徽电视台

    2013年7月庐江电视台《新闻专题》

    2013年8月央视科教10频道”魅力东兆缓方“栏目拍摄《完全美学主义画家虹鸣》(翻译成六个语种全球播放) 《美术文献》“上海画家村专辑” 画册

    《上海画家村双年展》 画册

    《虹鸣油画作品》 画册

    《完全美学主义艺术论》学术论著

    《碎说红楼艺术》红学著作

    《泥土》(上、中、下)虹鸣的传记性纪录片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完全美学主义画家虹鸣》

    《蓝色彩虹》“画家虹鸣的创作生活”(自传)

    《虹的翼尖》自传体

    《虹鸣诗集》文学作品

    《虹鸣》精装版大宽猜派型画册(全国公开发行)

    电影“蓝色彩虹”正在编剧中 《图像证梦 舒展灵魂——读虹鸣<红楼梦>人物系列》(陈孝信)

    《现世幻象——关于虹鸣的半抽象艺术》(鲁虹)

    《都市的浪漫关于虹鸣的作品》(殷双喜)

    《虹鸣的密语式寓言》(贾方舟)

    《虹鸣:变异图像和梦幻叙事》(龚云表)

    《美在形而上——关于虹鸣的理论和艺术》(杨卫)

    《谁在用画笔关注“美伊战争”——读虹鸣的“战争” 系列作品》( 陈孝信)

    《略论“蓝色时期”的虹鸣》 ( 陈孝信)

    《曲折命运里的东方情怀——虹鸣和他的当代综合主义》(赵树林)

    《痴迷魅力上海——青年画家虹鸣的上海情》(阿鹿)

    《虹鸣印象:心是流火耀夜空》(野鹤)

    《与著名批评家王林先生的对话》(王林/虹鸣)

    虹鸣“上海美术馆·完全美学主义绘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虹鸣“江苏美术馆—梦幻叙事作品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虹鸣的蓝色系列作品,表现出一种对于超越时空的审美形式和建构梦幻叙事的变异图像的追求。”

    “虹鸣在画面上的叙事内容,并不等同于现实世界所发生的某个事件,而是试图在图像的意义上既描述战争又超越战争,由此使作品具有了一种“绝对”意义上的价值理念。”

    “这组《红楼梦》经典文学的艺术形象,是虹鸣精神上的自我写照。他运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存体验,寻找到了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情境的对应点和连接点,十分智慧地将传统文学经典进行了现代性的转化和阐释,利用当代艺术审美对历史文化进行了跨越时空的想象与表达,并且创造了一组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符号。他在自己所营造的看似非真实的场景中,超现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年轻画家对待历史文化的审美取向和人文立场。”

    ——龚云表(国际著名策展人、美术批评家)

    “图像证‘梦’(‘红楼’之梦),舒展灵魂,惊世骇俗!”

    “(虹鸣)他的创作了既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又让人难以捉摸的《<红楼梦>人物系列》。这个系列创作大胆地突破了陈陈相因的《红楼梦》传统人物画格局,是一次‘视觉艺术的刷新’。”

    “我那天手捧着这张六片已连缀起来的《谁在制造恐怖?》金粉线描稿10.5cm×245cm,一边在夕辉下仔细展读,一边便产生了类似于当年费隆的一种感觉:心眼所见,永难磨灭!”

    “凭着这份艺术家的良心和良知,凭着这件草图稿和后来的完成稿——也许就是那个特定时期中国美术界孤立的个案,就已经有资格在当代美术史史书上这么一笔!否则的话,一部当代美术史还能说它是客观、全面、公正吗?”

    “他凭借着他超乎寻常的想象力飞翔于立体派、未来派、抽象派乃至超现实主义之上,从而在画面中编织着他所喜爱的图象——符号。”

    ——陈孝信(著名美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虹鸣的作品是密语似寓言,并接近了传统的诗意抒情或宏大叙事。”

    ——贾方舟(著名美术评论家、批评家)

    虹鸣的作品表达了一种久违的都市的浪漫。与前工业时代以乡村田园为背景的浪漫主义不同,虹鸣的作品与他的名字一样,在突现心灵梦想的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城市的虚幻。

    所以他的作品虽然具有平面化的基本意趣,但同时表现了大海和城市高空的景观,具有更为开阔的空间景深,这是古典浪漫主义画家所没有过的时空视野。

    虹鸣的绘画,可以看作一种纯化的诗意图像。

    虹鸣的绘画看作一种幻想绘画(fancy painting),附带立体主义、装饰主义、未来主义。通过简约和解析,将内心的潜意识和直觉上升为绘画的主体,让绘画行为快于绘画时的思想,获得一种从以往大师风格中解放出来的形式自由。

    虹鸣的绘画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艺术与现实不仅可以是一种再现性的关系,而且可以通过象征性的符号,或者超现实主义的梦幻,间接地但更深地进入人的内心世界。

    ——殷双喜(著名美术评论家、批评家)

    “(虹鸣的作品)借助具有抽象特点的文化符号与形象来表达中国式的意象思维。”

    “事实上,他的大多数创作远不是在表现所谓纯粹的点、线、面、色彩与情感等等,反倒是会借助具有抽象特点的文化符号与形象来表达中国式的意象思维,以引发观众相应的联想。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即在他的不少作品中,观众都能识别出那些来自于自然界或其它学科的母题与形式。只不过虹鸣从不简单地摹仿自然的外表,反倒是在自然、条件、环境与灵感的启发下,大胆汲取客观对象中的个别要素作为形式的构造者,然后便以超自然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或带有装饰性的形式结构来处理画面,最终不光使画面充分体现了点、线、面、色的纯形式组合,也很好地传达出了他对世界或一些主题的理解、感受与信念。在这里,感受、观念积淀成了形式,并融为一体,耐人寻味。”

    ——鲁虹(深圳美术馆研究员、《国家艺术史》编辑、著名批评家)

    “虹鸣的(完全美学主义绘画艺术)理论,使他的艺术主张具有了历史逻辑的上下文关系,而且也提升了他的艺术,使他的艺术在整合当代现实的同时,又超越了这个现实,具有了某种形而上的审美意味。”

    ——杨卫(北京宋庄画家村艺术总监、著名艺术批评家)

    “(虹鸣)是这样一位具有东方情怀的艺术家,他极具开创性的作品是具有生命、融入感情、富有思想内涵并且是独一无二的。他对艺术的阐释方式是独特并且充满中国气韵的。”

    “首先,从艺术构思来看,虹鸣的作品中,能明显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大气而富于包容性。无论是美丽人生系列那对人性的思考还是战争系列对现实世界的反思,都有古代哲学思想的精神蕴含其中,既礼赞儒学所提出的善,追求中庸所倡导的中和之美,又体现了道家思辨的世界观。其次,从技法上看,虹鸣的绘画语系也是东方化的。虹鸣的作品虽然是用当代艺术的形式来表述,但却实现了中国传统艺术所特有的对境界的追求。格调,气象,感情,韵味 (王国维《人间词话》),均融入虹鸣的画面之中。”

    ——赵树林(北京桥美术馆馆长、著名批评家)

    他自己自身的情丝、自恋、他恋、关于战争和和平的宏大的题材,或者是结合于理想的形象写照,如果他是非理性的话,又不是抽象主义的结构追求,因为他本身还是梦想主义的追求,是幻想,自然与现代的追求,但是他有困惑和茫然,在这片美丽的天空,画着不和谐,有非理性的灵魂,所以非理性的灵魂在画像里面看着可怕。画家为无数的生命哭泣和祈祷,在他的绘画中我们还看到幻想和期盼,同时也有恐惧焦虑有一种深层的关注,始终腑瞰着大地,有少女和儿童般的温柔,面对这个世界的险恶又充满惊恐和无奈,他借助与所谓的这些,对传统的展示,对自然的讴歌。

    他的作品当中有一种盈余,是坚劲的,缓慢的,立体主义的手法,再用结合主义的方法组合,富裕它超现实的结合,音乐般的浪漫情怀,是一种混合的主体,加上一些装饰,传统的图案化的景象。

    ——沈爱凤(江苏大学教授)

    虹鸣的追求可以算是我们讲的这样的文脉、传统当中的一种努力。

    实际上他的每一幅画都有故事或者是事件,就是刚才陈老师讲的有当下性,有对现实的关注。比如说伊拉克战争也好,环境问题也好,高速运转的城市化进程给人心带来的压抑。

    他也在画面的结构里面在消解那种结构性的空间,更多的走平面的叙事。我看出来这可能是虹鸣的一个努力,非常执着的探索领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所以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我们讲的完全置身于文化,回归到原始的庶人化的追求,我觉得他是有文化的追求,而且这种文化、理想的探索中,他非常真诚、单纯,他的很多理论不是把艺术当做呐喊和批判的。

    ——管郁达(云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要强调的一点是虹鸣这样的绘画反而更朴素,像庶人绘画,我觉得这样的评价非常的准确。我觉得他的绘画不再像我们今天的绘画关注的关键性、技术性,完整性,多了自然和天趣。在我看来这样的描述还只是停留在一个形式化的平面感受,这样的平面的深沉,一系列的叠加、褶曲的结果,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个叠加或者是褶曲的部分给展开,这个更像是一个考古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图象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

    表面上虹鸣的画跟毕加索想象,但是完全不同,我觉得虹鸣的画不再是形式了,是复杂的体验,而虹鸣的当代意义也体现在这部分,而不是他的画面形式。

    ——鲁明军(著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他这个绘画有这样几个元素,一个是梦幻的、想象的,这是他的一个特色,也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的,还有一个是色彩的强烈,这个是表现主义的风格,所以他的主要的元素是梦幻和表现。

    虹鸣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学院派的画家,比较质朴,但他又不是那一种无知的民间画家的状态,他也有很广阔的视野,所以他对现代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现代艺术方面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因而他的绘画呈现出综合的倾向,而且他有一种把中国的固有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传统绘画的一些元素又融入到自己的绘画里作为自己的成长,使得自己的绘画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面貌。

    ——王端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

    我觉得虹鸣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是属于一种好看的,可以挂在家里的作品,无论从他的色彩,还是解剖后的色彩,还是比较美丽,是属于甜而不腻的感觉。他每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你看他一系列的作品就好象在看一本,每幅作品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可以整体上来解读他的作品,也可以单独的看他的作品。我觉得他的作品看似梦幻,但是是从中间呈现出自我的理性的需求,这是这么认为的。

    ——郑荔(批评家) 主要有:《美丽人生系列》、《谁在制造恐怖?》和《黑天鹅系列》、《战斗机系列》、《美人峰系列》、《豹王系列》、《她系列》、《鹰击凤凰村系列》、《上海丽人系列》《红楼梦人物系列》《大中东系列》、《红楼梦人物》、《周瑜系列》、《批评家档案》、《穿越西湖系列》和《对流——星座与生肖系列》等

    美术教育的参考文献

    兰竹菊

    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其中,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竹源裂兆,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源缺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雹租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美术文献是什么级别

    我说的这些是很学毕激术的期刊

    很著名的:

    清华大学 《装饰》

    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研究》、《世界美术》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北方美术手搜袜》

    江苏美漏皮术出版社《江苏画刊》

    中国美协主办 《美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观察》

    美术文献陈剑生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碰大题材。其文化寓意为: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 ,世外隐士。辩模他们都没有媚世之态、遗世而独立。在四君子之中而唯有梅花被古人的智慧创作出"梅花篆携吵缓字"。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美术文献是核心刊物吗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模袭困,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其文化寓意为: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 ,世外隐士。他们都没有媚世之态、遗世而独立。在四君子之中而唯有梅花被古人的智慧创作出“梅花篆字”。

    释义

    四君子者,梅、兰、竹、菊。梅者,处士也。具有高洁坚贞之品德,且有玉骨冰肌之姿质。其形态,苍老而矍铄。为有暗香,非凡花可比。

    梅花

    画梅以干、以枝、以花为三大主也。梅干有老干、粗干、细干之分。老干多曲折,示其老态,宜瘦,以中锋笔钩勒而成。交叉处须留空白,使干有前后左右之分。或赋以颜色,或以淡墨皴之,均可。粗干者以折枝写之,多作交叉,以女字交,最为上乘。起笔时立意为先,捷疾而行,如狂、如颠,如飞电,切莫停延。细干之墨色,以浓墨较多,以禅乱示其神,细干发于粗干者稍曲;发于老干者,宜直,均以中锋笔画之。梅之枝,着花之处。要使枝之有致,则有长有短,有曲有直。着花处留白,其形态甚多,多观察树梢之枝,则可悟矣。梅花五瓣,故以五小圆圈圈之。有正、有反、有侧,全放、未放者,皆以淡墨相互画之,再以浓墨画出花丝和花萼。着色者,有以淡墨圈成后、赋以红绿,则为红梅、绿梅。有用红黄直接点成花瓣,是为红梅、腊梅。画成,常以浓墨点苔者,有助于画,倍见精神。梅树苍老古拙,应多观察树木之形态,随时写生,以臻触类旁通之效。

    兰草

    兰称君子,又喻美人。生于幽谷,淑慧而雅淡。不争于世,孤芳自赏。其香清逸;其性幽娴,玉骨冰姿,人见人怜。兰之主要者,花与叶。兰叶,一笔不能成其画,最少三笔,成为一组。起手第一二笔,可任意为之,两笔交叉成一眼,状若凤眼,以第三笔破凤眼,即成一组兰叶。第三笔最难,往往两笔极有神韵,第三笔不得其势,则全毁矣,故此笔应视前两笔之势如何,再决定此笔之去向。若其势向右,则得助其势而伸之,可得矣。多丛之叶,以一组为主,余者为客。依疏密浓淡而写之。但切忌杂乱,或状若篱芭,或集于一点,不可不慎。兰之花,如美人之纤指,姿态婀娜,楚楚动人。其画法:以淡墨带浓之笔写之。一笔向右,一笔向左,向内成弧形。下笔处宜大而圆,收笔稍尖。此两笔可决定方向。第三笔向内收笔,交于弧形内。第四笔由内向外,由小而大。三四两笔可任意画之。第五笔细小而短,由交叉处向下作一半弧形。第六笔为花托,由第五笔尾端向下画之。再以浓墨在交叉处,点三四小点花心,即成。写兰时,心绪开朗,信手拈来,则生动自然,可谓逸品。

    竹子

    竹之称为君子者,具有崇高坚劲之节;有虚怀若谷之心。清雅拔俗,有如逸士;有岁寒之心,风欺雪压,尤见精神。竹有竿、有枝、有节、有叶,四者写竹之要也。竹之竿,挺而圆劲,不屈不挠,宜直,挺挺然其笔如篆。竿,竹之主干,主者壮,余亦随之而壮。下笔时须一笔而行,中断则色泽不匀,中气不畅,不克以一气呵成。宜用羊毫笔书之为佳。二竿以上之竹,须主客分明,主者耸,有凌云之志,客则或仰或俯,有呼唤尊卑之情,其交叉排列应顺乎自然。竹之枝,为竿之辅,竿之得势,赖枝之维系。故以快笔随意写之,如草书焉。节高而苍劲,惟坚惟实,其笔如隶。以浓墨点之,更见其神。叶者,竹之精神所在,一笔一叶,叶叶生动,不板不凝,迎风飞舞,遇雨则垂,雨过则挺,皆叶之功。写叶宜用狼毫以中锋出之,如楷书焉。竹叶者,一笔不能成其叶,集三笔四笔,或五六笔,而组成一小组,依竿枝之势重迭之。或以古人映竹叶于日光月影之下,视之而写,亦良法也。总之写竹时,须澄心静虑,意在笔先,不杂不乱,顺自然而写,即可。

    菊有傲骨嶙峋之态,能一枝独秀,挺立于秋风中,不畏严霜。又喻晚节。菊,花之隐逸者也,令人忘虑消愁,怡然自得。菊之主要部分,为花、叶、茎。花易画,叶最难;茎须得其势旦念,则生动有致。花之画法:用淡墨先画出五瓣,依次排列,作半弧形;此五瓣可别方向。再在两瓣之间画出第二层,如是继续画出三层四层,即成。着色者,有用淡墨画成,赋以色彩;有直接用色,画出花瓣。然后用浓墨,或色彩在半弧形处,点花心。叶者,花类之主要也。叶叶生于茎,与花有衬托之功。有钩勒,有点丢二种:钩勒者,以淡墨将叶之形态,钩出外形,或赋以色彩。点丢者,将墨色浓淡调配妥当,以偏锋之笔画出:第一笔主叶,宜长;其余二三四诸笔,在主叶左右分开,宜短。三笔集中处,作半圆形。再以浓墨视叶势,钩出叶脉。叶脉要有正侧之分。叶之用色者,以花青,或青绿配墨,如法画出有色之叶。花之茎,乃花朵之支架,使花能生动自然。花茎当画于花朵之中下,不宜太直,直则呆板失势,微弯曲以示迎风而舞。菊花种类繁多,故以普通菊花代表之,余则多作实物写生,以助其成。以上引自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四君子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