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生物中心主义是错的吗 生物中心主义被接受了吗 罗伯特兰扎生物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被证实了吗 生物中心论是伪科学吗
相同的道德地位保罗·泰勒继承和发挥了史怀哲的生态伦理思想,提出了“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理论。1981年,他在《尊重自然》一书中提出“生命中心主义”。泰勒在《尊重自然》一书中写道:“采取尊重自然的态度,就是把地球自然生态中的野生动植物看作是具有固有的价值的东西。”泰勒非常明确地指出是人去尊重自然,是人把地球自然生态中的野生动植物看作是具有固有价值的物,表明了人与自然、人的认识与客观存在、人的主观评价与自然的客观属性的统一。他指出尊重自然是指对自然的一种终极性道德态度,这是生态伦理的基本精神。因此他反对把扩张道德关怀对象的根据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
泰勒认为感受性、利益只是一物被纳入道德考虑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我们不能依据感受苦乐的能力或者利益来确定一物是否应该得到道德关怀。道德关怀的对象不应仅限于有感觉的高等动物,还应扩展到包括动植物在内的所有生命个体。这是因为这些生命本身具有自身的善和固有价值。
泰勒首先论证了所有有生命的物体都有其自身的善。泰勒相信这种“善”只是简单地来自生物有生命这个事实。“生命的目的中心是说其内在功能及外在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能维持机体的存在使之可成功地进行生物行为,能繁衍种群后代,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正是一个有机体的这些旨在使其善成为现实的功能上的联系使得它成为行为的目的中心。”其目的就是生长、发展、持续和繁衍。“自身的善”也就是有机体的目的性。若一物拥有其“自身的善”,则与它是否有感觉、利益就毫无关系了,那它就拥有了“固有价值”。
所以,植物和一些低等动物是具有道德地位的,而无生命的物质却不具有道德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自然环境的物理条件就可以随意破坏,因为“尽管我们对一条河没有责任,但我们对生活在其中的喊销碰鱼和其他水生植物有责任,因此我们不能污染它”。泰勒的这一划分伦理界限的标准,常被学者们称为“生命原则”,也就是只有生物——有生命的存在物才有资格成为道德关怀的对象。这就是生物中心主义的重要内涵。
而宣称一个实体有“固有价值”,就等于说,这个实体应受到道德关怀。泰勒说:“宣称一个实体有固有价值就是做出了两个道德判断:这个实体应受郑谈到道德关怀和道德考虑,也即是说它应被视为道德对象;所有的道德代理人都有义务把它当作一个自在的目的,去增进或保护它的好(善)。”而尊重自然的态度就是将地球生态的动物、植物看作是拥有固有价值的实体,生物有固有价值被认为是尊重自然的价值前提。
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所有生物都拥有相同的道德地位,它们应该获得同等的关心和照顾;第二,每个生命都应该被视为一种终极目的来加以保护,不允许当作实现他人目的的手段;第三,道德代理人应该承担尊重自然的责任,履行尊重自然的义务。
泰勒认为人类只要承认动植物有“固有价值”,就可以形成一个以众生平等为特征的生物中心主义世界观。这一世界观围绕着四个中心信条。其一,人类与其他生命一样,在同样意义上同样条件下被认为是地球生命团体中的成员。其二,包括人类的所有物种是互相依赖的的一部分。其三,所有生物以其自己的方式追寻自身的善(生命信仰之目的中心)。其四,人类被理解为并非天生地超越于其他生命。
泰勒将人类看作是生态中的普通一员,其实就是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是平等的,物种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在应享受道德关怀这一点上,每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都是平等的,它们都应受到同等的尊重和拥有生存的权利。
为了使“尊重自然”这一终极性的伦理态度具有可操作性,泰勒还提出了四条环境伦理规范以及与这四条规范相应的环境伦理美德:
不作恶的原则——关照的美德;不干涉的原则——尊重和公正的美德;忠诚原则——诚信的美德;补偿正义原则——公正和平等的美德。
我们有尊重其他生命的义务,也有尊重人的义务;人的福利与其斗郑他生命的福利常常发生冲突。为此,泰勒提出了五条化解这种义务冲突的伦理原则:
自我防御的原则,即人为了自身的安全,可以消灭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动植物。
对称的原则。这要求当人的非基本利益与动植物的基本利益发生冲突,并且这一非基本利益有悖于“尊重自然”的态度时,人必须放弃自己的非根本利益。
最小伤害原则,即当人的非基本利益与动植物的基本利益发生冲突,但这一非基本利益与“尊重自然”的态度一致时,人应该在尽量减少对动植物的伤害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分配正义的原则,即要求在人类和动植物共享同一个自然资源,且二者的基本利益相等的情况下,应该公正地分配资源,兼顾二者的利益。
补偿正义原则,即当某个生物有机体被伤害后,对该伤害行为负责的人必须对该伤害行为做出补偿,以修复道德顾客和道德代理人之间的道德平衡。
《生物中心主义》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前人的宇宙--我们自身--我们的生命和意识,引领读者走上一个看似不可能但最终不可避免的旅程。从物理学转换到生物学的观点,打开了西方科学不返闷旁经意间自我禁锢的囚笼,打破了读者关于生命、时间和空间甚至死亡的观念。同时,它把我们从生命不过是碳元素等少数其他元素的混合物这一沉闷的世罩塌界观中解放出来,提出了生命是不朽的可能性。唤起读者不再用原来的方式观察漏橡真实的世界。
生态伦理学,既沿用了传统伦理学的许多术语,也创造了一些全新的概念。生态伦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个流派,也都有其明确的主张,形成了各种类别。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态伦理学,我们有必要对几个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1?道德代理人道德代理人,是指任何一种拥有这样一些能力的存在物,根据这些能力,该存在物能够做出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行为来,能够承担某些义务和责任,并对其行为后果负责。这些能力包括:判断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权衡赞成和反对某些选择的道德理由的能力;根据这种权衡的结果做出决定的能力;拥有为实现这些决定所需要的决心和意志,为自己那些尚未履行义务的行为做出解释的能力,等等。很明显,并非所有人都是道德代理人;只有那些心理健全、具有一定理性的人才具备成为道德代理人的资格。那些不能用理性控制其行为的人(如婴儿、精神病患者、痴呆症患者)不是道德代理人,我们不能要求他们真正理解道德行为的全部含义,也不能要求他们承担其行为的道德责任。
2?道德顾客道德顾客,是指那些道德代理人对之负有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且可以对之做出正确或错误行为的存在物。大多数生态伦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存在物要行兆想成为道德顾客,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利益、价值和目的。但对任何一个存在物的利益,不同的生态伦理学家(特别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家)往往有不同的解释。有的生态伦理学家则认为,一个存在物只要拥有自己的价值或天赋价值,它就有资格成为道德顾客。泰勒指出:“对道德顾客来说,最具伦理意义的事实或许就是:道德代理人能够从道德顾客的角度看问题,并能够站在道德顾客的角度做出应如何对待道德顾客的决定。隐含在这一命题中的伦理含义是:把促进和保护道德顾客的完整存在(而非做出决定的道德代理人的福利)视为判断问题的标准。”
3?道德地位道德地位,是指一个存在物在道德代理人的道德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按照汤姆·里根的说法,“一个存在物拥有道德地位,并且仅当它是这样一个存在物的时候:在我们决定我们是否应该采取某个行动或接受某项政策时,我们会从道德上考虑这个行动或政策给该存在物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某个存在物自身的利益或价值当作判断一个行为或规则是否符合道德的一个因素时,该存在物就获得了一种道德地位,成为道德共同体的一个成员。道德王国中的所有道德顾客拥有平等的道德地位,都是道德王国中的成员。一个存在物的道德地位是对道德代理人的一种约束因素,它要求道德代理人必须要用道德来约束其对拥有道德地位的存在物做出的行为。
4?天赋价值天赋价值,也称为固有价值或内在价值,是指一个存在物只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目的本身来加以维护,它就拥有天赋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是一个存在物从它存在的那天起就拥有的。里根和泰勒就是这样来理解“生命主体”和“生物的目的中心”的天赋价值的。他们使用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为突破西方伦理学(特别是康德的理论学说)只把人当作内在价值来加以维护的局限。西方生态伦理学所理解的“目的”是较为宽泛的。一个自然存斗拦在物,只要它拥有生物学意义上的自我繁衍能力、生态学意义上的自我维持倾向、控制论意义上的自动平衡功能,它就是一个拥有自身目的的、具有天赋价值的存在物。
5?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又称为人类中心论,它是西方传统的伦理思想,它把人类视为自然的征服者和统治者,把自然界排除在道德范围之外,认为道德是调节人际关系的规范,维护人的利益是道德的目的,而自然界则只是满足和实现人类欲望和需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要点是:只有人才是道德主体,一切非人存在者都不是道德主体。换言之,只需对人讲道德,对一切非人存在者皆不必讲道德,即道德关系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与其他存在者之间(或其他存在者彼此之间)不存在道德关系,只有人类社会才是道德共同体,任何其他存在者都不可能构成道德共同体。人类中心主义按照其形成时间,可分为古典人类中心主义(又具体地分为自然目的论、神学目的论、二元论和理性优越论几种论调)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内部,由于对待自然态度的显著差异,一般地区分为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和弱式人类中心主义。
6?自然目的论自然目的论学说认为,其他自然存在物只具有价值,因而我们对它们不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7?神学目的论神学目的论学说认为,上帝、天使、人、动物、植物与档销租纯粹的物体组成了一个等级性的存在链;在这个存在链中,上帝是最完美的,人次之。其他存在物的完美程度取决于它们与上帝接近的程度,而那些较不完美的存在物应服从那些较完美的存在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是其代表人物。
8?二元论二元论认为,人是一种比动物和植物更高级的存在物,因为人不仅具有躯体,还拥有不朽的灵魂或心灵,而动物和植物只具有躯体。其代表人物是笛卡儿。
9?理性优越论理性优越论认为,只有人才是理智世界的成员,因而只有人(因其拥有理性)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动物不是理性存在物,人们对待非理性存在物的任何一种行为都不会直接影响理智世界的实现,因而把它们仅仅当作来使用是恰当的。理性优越论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在近代,康德是理性优越论的代表人物。
10?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强式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整个生态的“中心”,是世界的绝对的“主人”,人有权任意支配、统治、处置一切非人类的自然物。强式人类中心主义是无条件地、机械地强调人类的至上性,强调人类是世界的唯一主宰,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人类的需要和利益是决定其他自然物是否具有存在价值的标准。
11?弱式人类中心主义弱式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在生态中,人虽然居于主导地位,是管理者,但决不意味着人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不守自然规律而随心所欲地驱使自然、安排自然。弱式人类中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以全球意识、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为具体的观念性构成要素。弱式人类中心主义关心人类的整体利益和终极价值,但也同时承认自然的权益及内在价值,这就把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12?动物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是指把动物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人的活动除了会影响到其他人,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动物,动物的权利问题是生态伦理学要讨论的具体问题之一,它被作为生态伦理学打破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体系的突破口。动物中心主义,最初是从人类中心主义中的动物保护思想中产生的,但与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保护动物思想又有着显然的区别。尤其是以澳大利亚学者彼得·辛格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论和以美国哲学家汤姆·里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确立了真正的动物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是从人类中心主义中的动物保护思想脱胎,经历了近代的“仁慈主义”后,最终形成了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的伦理观点。
13?仁慈主义仁慈主义,是指人类应该善待动物,认为动物也应像人一样享有“天赋的权利”,因而也必须承认它们是权利主体。17~18世纪,欧美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这种理论主张。
14?动物解放论动物解放论,是指将道德关怀拓展到动物,人类要把动物从附属的地位解放出来。其代表性人物是彼得·辛格,他所著的《动物解放》一书,把动物保护运动推向了一个从关注动物的福利到关注动物的权利的新的阶段,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18世纪的杰罗米·边沁的功利主义。动物解放论认为,感受苦乐的能力是拥有利益的充分条件,也是获得道德关怀的充分条件,由于动物能够感受到苦乐,所以动物应该获得解放。
15?动物权利论动物权利论,是指动物同样拥有一种天赋权利。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汤姆·里根,他于1983年发表了《为动物权利辩护》,被认为是从哲学角度最彻底地反思“动物的权利”的著作。他认为,只有假定动物也拥有权利,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人类对动物的无谓伤害。动物权利论认为,所有那些用来证明尊重人的天赋权利的理由都同样适用于动物。
16?生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是指所有生物都应该被归入伦理关怀的范围。许多生态伦理学家认为,只将动物纳入道德视野还不够宽阔,对动物之外的生命还缺乏必要的道德关怀。生物中心主义认为,人类的道德关怀不仅应该包括有感觉能力的高级动物还应该扩展到低等动物、植物以及所有有生命的存在物身上。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超越任何类型的中心主义,不赋予任何存在物以本体论的优先地位,走向珍视万物的全新时代。生物中心主义主要分为史怀哲的敬畏生命的伦理理念和泰勒的尊重大自然的伦理思想。
17?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是指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那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满怀同情地对待存在于自己之外的所有生命意志。阿尔伯特·史怀哲是其代表人物,他认为,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
18?尊重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是指人类应该认识到,人只是地球生物共同体的一个成员,与其他生物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的有机构成要素;每一个有机体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人并非天生就比其他生物优越。保罗·泰勒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只有通过抛弃人的优越性的观念,来接受物种平等的观念,才能实现对大自然的尊重。
19?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就是一种将道德关怀对象确定为无生命的生态、自然过程以及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生态伦理学流派。生态中心主义认为,生态伦理学必须是整体的,即它不仅要承认存在于自然客体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把物种和生态这类生态“整体”视为拥有直接的道德地位的道德顾客。生态中心主义是基于自然世界具有内在价值的哲学前提,主要包含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以及对两者均有继承和发展的自然价值论。
20?大地伦理大地伦理,是指一个真实的环境伦理,就是自然本身具有内在价值,而不是由于它对人类的生存和福祉具有意义,而且人类对自然世界有伦理责任。其代表人物是奥尔多·利奥波德,他认为人类应扩大社区的范围,涵盖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整个说就是大地。人类只是这社区的成员之一,必须尊重与他一起生存的其他成员,而且要尊重生命联合体本身。而人只要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他就有义务尊重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共同体本身。
21?深层生态学深层生态学,是指整个生物圈都是平等的,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若无充足理由,人类没有任何权利毁灭其他生命,要求人类要与共同体中的其他生命同甘共苦。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于1974年创立深层生态学,她认为我们要保护所有物种,否定人类超越自然的态度。
22?自然价值论自然价值论,是指大自然本身就具有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在价值。人们对于大自然负有道德义务,这是以大自然具有的客观价值为基础的。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是自然价值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价值就是自然物身上所具有的那些创造性属性,这些属性使得自然物不仅极力通过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协同进化也使得大自然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加,使得生命朝着多样化和精致化的方向进化。
我觉得不是啊,因为生物中心主义的理论还是根据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研究成果作者一洞亩步一步论证出来的,比如它的七个原则里面说道,所有纳烂森组成物质的粒子包括亚原子粒子,都在未被观察到之前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也是遵循量子力学的成果之上得来的。生物中心主义代表了兰札的一种个人观点,至于是不是伪科学,这是需要科学发展水平进步和之后的实验成果去进行证伪的。范式的转变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历樱,就好像哥白尼。
罗伯特·兰札(Robert Lanza),医学博士,世界上最纯竖耐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杂志的封面报道称他为“天才”,“叛逆的思想家做春”,甚至将他纤码与爱因斯坦相媲美。兰札与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天文学家鲍勃·伯曼组成研究小组,在《生物中心主义》一书提出了有关宇宙的最新的革命性观点。兰札现为美国高级细胞技术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兼职教授,出版了20本科学著作。
鲍勃·伯曼(Bob Berman),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他是《天文学》杂志“奇怪的宇宙”的专栏作家,此前他任《探索》(Discover)的天文专题作家,是《老农民的年历》天文部分的主编。他极善于把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成易于非专业读者理解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对具备高级知识的读者也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