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河南的历史文化,河南历史重要文化简介

  • 历史
  • 2023-05-31
目录
  • 河南的历史文化简介
  • 河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 中国历史文化最厚重的省
  • 河南历史重要文化简介
  •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 河南的历史文化简介

    河南有的东西太多了,先不说是人口第一大省,中原文化发源地。

    也有很多旅游胜地。

    河南不但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也是新兴的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

    少林寺、龙门石窟、黄帝故里、清明上河园、殷墟和云台山、白云山、伏牛山、石人山、鸡公山是河南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

    经典的一句话:华夏民族的故乡,华夏文明的摇篮,王者之地,中原河南!

    世界文化遗产3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国家5A级旅游景区9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神农山、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4处: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林虑山风景名胜区、青天河风景名胜区、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河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河南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

    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农耕文化、商都文化、封建王朝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以下就是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

    商都文化:殷墟、商丘古城

    殷墟是中国黄河流域最早最完整的一处商代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它是20世纪初由中国考古学家郭沫若发掘出来的,为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在殷墟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出土的甲骨文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商丘古城是商代初期的商丘城址,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商丘古城的东、西、南三面临野外,北面隔开河流,满足了城市建筑的逆水向北。古城墙长达30多公里,周围有河流环绕,城内建筑分布密集。

    佛教文化:龙门石窟、少林寺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北魏,历时400多年,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东、中、西三窟最为著名,共有石窟2345个,壁龛2800多个,仅第十三窟中就保存有1000多尊佛像,被誉为是“北方佛教艺术的瑰宝”。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少林寺内保存有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包括诸多文物、古建筑、佛像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少林寺的武术,少林寺有着悠久的武术历史,其少林拳被称为中国功夫之源。

    封建王朝文化:开封府、云台山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宋朝的首都。开封府保存了宋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如大相国寺、大观楼等,是中国宋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唐代的皇家陵园,主要是岳阳楼和牛头山两个部分。岳阳楼为唐代第二代皇帝李世民墓中的建筑,牛头山内保存了唐代的石窟和塔,是中国唐朝文化的重要遗产。

    以上就是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河南省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最厚重的省

    河南的历史文化:

    1、神龙文化

    河南是中华神龙的故乡。被称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阳以龙师而龙名,创造的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多个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

    被称为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统一黄河中下游流域各部落族之后,为凝聚各部落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郑州新郑也用龙作为新部落族的图腾。

    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因此而来。濮阳蚌龙距今6400多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和社会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2、汉字文化

    黄帝时代商丘虞城人仓颉造字,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驻马店上蔡人李斯书同文、制定了规范的书写字体小篆。

    漯河人许慎编写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规范化的宋体产生在北宋的都城开封,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北宋的都城开封。

    3、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300个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

    按照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之根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是百家争鸣的主阵地,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主流思想均发源于河南。

    4、农耕文化

    中国的早期农业文明最早发源于河南。中原早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耕作技术与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的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

    为中原早期发达的农耕文明提供了佐证。炎帝朱襄氏建都陈国都城株野,创造了中原早期发达的农业文明。

    5、商业文化

    商人、商品和商业起源于商丘。夏代的商族部落首领商丘人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

    春秋时期的鹤壁浚县人子贡,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商圣的南阳淅川人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复国后,悄然归隐到了宋国,把才能用于经商。

    郑国都城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秦军入侵,以自己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的都城洛阳。

    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郑国都城郑州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都城商丘。

    参考资料来源:—河南

    河南历史重要文化简介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历时近20年才完成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原文化大典》共55卷,两米多厚。限于篇幅,下面仅从中原文化的简易读本-----《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中选取部分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一)神龙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河南发现的龙文物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汉字文化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三)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姓氏总数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则占到了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四)农耕文化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五)商业文化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也就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贡,是河南浚县人,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是南阳人,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是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此外,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时的汴京(今开封),当时人口达到150多万,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欧洲最古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当时只有5万人。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更是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由此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六)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一带演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河南安阳羑里城监狱里写成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教化人伦。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是河南人,他们分别在河南写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德经》和《庄子》。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祖籍河南商丘,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诸国。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商鞅和申不害,都是河南人。此外,墨家的墨子、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兵家的吴起以及杂家的吕不韦,也都是河南人。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以河南为中心向全国传播,并迅速成为有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最终与儒家和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东汉王充在洛阳写成的《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巨著。南北朝时河南人范缜的《神灭论》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少林僧人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总的来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七)科技文化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内容的广博性、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等特点。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其冶铸技术和工艺不仅达到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水平,就连现代人也叹为观止。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第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现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钧瓷色彩缤纷,汝瓷古朴典雅,不仅都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常言道,“家有财产万千,不如钧瓷一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被誉为“科圣”的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他与同行们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 (八)中医文化 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著的《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洛阳龙门石窟的“药方洞”,保留有北齐时期完整的中医药方118个,治疗的病种达37个。这些药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药院”、“药密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机构,设置之全在当时首屈一指。在“医宫院”放置的制作精细的“针灸铜人”,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可以说,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九)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洛阳贾谊开骚体赋之先河,张衡《二京赋》则为汉大赋之极品,贾谊、晁错将西汉政论推向巅峰。汉魏时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动天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宋词的故乡在开封,“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后,河南大族南迁,以谢灵运的山水诗、江淹的抒情赋为代表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动了江南文学的繁荣。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中,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他以沉郁顿挫的笔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其诗歌被赞为“诗史”;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他创作的《长恨歌》、《琵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了中国散文的高峰。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河南人。 (十)武术文化 少林功夫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也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河南,史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元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之一。

    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以及郑州(夏商郑管韩五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

    河南在国务院颁布的109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据了8个,居全国第一。

    夏代在偃师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建都,后迁都阳城(今河南郑州洛阳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商代在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建都,后来迁到“殷”(安阳),以后许多朝代在洛阳建都。

    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在远古新石器时代早期,在中国黄河中游流域的中原地区河南就有再不同历史时期多种形式的文化发源和发展,现考古发掘出的有裴李岗文化,和贾湖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约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间,由于最早在河南郑州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

    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

    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

    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文化和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是9000年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於中国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面积约55000平方米,于1979年秋贾湖村民修筑护村堤期间,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内开荒种地时发现。

    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1921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渑池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

    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的仰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

    淮阳、登封、、郾城、辉县有夏代龙山文化城堡遗址。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自龙山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

    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

    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

    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日照尧王城遗址,寿光边线王城址,阳谷、东阿、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

    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平粮台城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

    二里头文化

    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是中国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以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的二里头遗址而得名。

    时间为大约从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地域范围为河南中、西部的郑州、洛阳附近和伊河、洛河、颍河、汝河等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河下游一带。

    1952年,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被发现,这是最早发掘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当时并未对此类型的文化进行命名。

    该文化因1956年发掘郑州洛达庙遗址而曾一度被命名为“洛达庙类型”。

    1959年起发掘二里头遗址以后,由于其更具典型性,因此这种类型的遗存便被更名为“二里头文化”。

    目前二里头文化已经发现近百处遗址,有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陕县七里铺,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等。

    夏朝(前21世纪 - 前16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中国史书记载的最古老的部落联盟国家,中国史上最早的奴隶制世袭王朝。

    它经历多次迁都,由偃师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建都,后迁都阳城(今河南郑州洛阳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它的最后一个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

    前11世纪,西面的周消灭了商朝,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

    前711年迁都雒邑,开始分裂动荡的东周时期,那时河南分成许多小国,如戴国、陈国、蔡国、曹国、郑国、衞国和宋国。

    北面的强国晋国后来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韩国 (战国)的都城新郑和魏国的都城大梁(开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内。

    南面的强国楚国也在河南南部拥有南阳等军事要地。

    最终,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国。

    从新石器时代在河南就有仰韶文化遗址,登封有夏代龙山文化城堡遗址,二里头文化。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它的最后一个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

    前11世纪,西面的周消灭了商朝,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

    前711年迁都 洛邑,开始分裂动荡的东周时期,那时河南分成许多小国,如陈国、 蔡国、曹国、郑国、卫国和宋国。

    北面的强国晋国后来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韩国的都城新郑和魏国的都城大梁(开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内。

    南面的强国楚国也在河南南部拥有南阳等军事要地。

    最终,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国。

    东汉

    (25年-220年)建都洛阳。

    东汉末年,曹操以许昌为基地逐步剿平中原各路军阀,220年,其子曹丕建立魏国(三国之一),45年后被西晋(265年-316年)取代。

    魏和西晋都定都洛阳。

    4世纪起入侵的游牧民族在北中国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包括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和后秦。

    439年北魏(386年-534年)统一了北方,在493年将首都迁到洛阳。

    并在南郊修建了龙门石窟。

    北齐

    605年,隋炀帝登基后,欲将首都从长安迁到洛阳,大修宫殿园林,并开挖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

    不久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唐朝虽然定都长安,但位于中原的洛阳也被定为东都(陪都)。

    五代时期,有4个朝代都定都开封: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古都--开封

    北宋

    (960年-1127年)建都开封(东京或“汴京”)。

    宋代中国虽然在军事上未能取得成功,却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黄金时代 。

    1127年,来自今天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的金征服了淮河以北地区。

    有数百万难民跟随朝廷迁往江南,南宋开始。

    此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向南方以及北方沿海迁移,长江三角洲取代河南成为中国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1214年,金受到蒙古威胁,将首都从燕京迁到开封。

    1234年最终被蒙古所灭。

    蒙古人建立了行省制度,开封是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

    在女真和蒙古南征的过程中,包括河南在内的华北平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大量人口死亡或逃离,形成大片无人区,大批水利设施被有组织的破坏,黄河泛滥也日趋严重,从此河南失去过去长期拥有的优势。

    1194年,黄河改道,从今天江苏北部挤占淮河河道入海。

    从宋朝开始,中原汉民为了躲避战火大举南迁,继而外迁至世界各地,形成现在影响广泛的客家人。

    明清

    1368年,明朝建立,河南的省界已经与今天大致相同。

    下设8个府:开封、河南(洛阳)、归德(商丘)、南阳、汝宁(汝南)、卫辉、彰德(安阳)和怀庆(沁阳)。

    在开封还驻有周王。

    明朝末年,1641年,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洵。

    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期间,黄河被掘开(有说李自成扒河,有说明军扒河),全城37万人只幸存3万人。

    明清时期,河南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逐渐重新成为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粮食主产区。

    北洋、民国

    在20世纪,随着平汉铁路(1906年通车)和陇海铁路(1910年开封到洛阳段通车,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灵宝,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宝鸡,1945年到天水,1953年到兰州)的陆续修通,河南又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北洋军阀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

    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

    1930年,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展开大规模内战-中原大战,河南是主要战场。

    蒋介石的中央军大获全胜。

    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淞沪之战期间,国民 *** 从南京迁往洛阳。

    1928年-1932年期间, *** 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大别山区开辟武装割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度威胁武汉。

    新集(今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此诞生。

    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后,中国军队挖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以阻止日军进攻郑州、武汉,但也造成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0余县成为黄泛区,480万人倾家荡产。

    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

    1950年代初还短期存在过平原省,包括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省会新乡,1952年撤销。

    1958年4月20日,在遂平县成立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掀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在随后的三年大饥荒中,河南也是损失最惨重的省份,估计有几百万人死亡。

    1975年8月,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引发淮河上游大洪水,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数十座中小型水库同时垮坝溃决,造成29个县市被淹,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24万人死亡,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