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大雁塔的历史,大雁塔的历史故事简介

  • 历史
  • 2023-04-16
目录
  • 西安大雁塔简单介绍
  • 大雁塔简介100字
  • 大雁塔的建筑结构及其特点
  • 大雁塔的悠久历史
  • 大雁塔的历史故事简介

  • 西安大雁塔简单介绍

    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大雁塔题名就已形成风俗。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

    到了慈恩寺,唐代名僧玄奘是这里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于公元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公元645年回到祖国,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庄宝车,盛况空前。

    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唯嫌经74部,共计1335卷,在我国佛教四大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

    玄奘还应唐高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17年旅途中经历的110个城邑和传闻的28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风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陵山羡、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雁塔的价值意义

    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尺拍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而后经历代改建、修缮,逐渐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砖仿木结构,成为可登临的楼阁式塔。

    这一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古印度佛教建筑艺术传入中国并逐渐的中国化的过程。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大雁塔内收藏的贝叶经也是弥足珍贵的佛教文物。

    大雁塔简介100字

    雁塔

    【名称】:大雁塔 [英]Big Wild Goose Pagoda

    【类别】:古建筑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

    【文物现状】:现坐落于西安市慈恩寺内

    【简介】: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

    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

    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

    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每层四祥判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谨橡改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

    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 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

    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如历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

    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

    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

    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

    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

    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

    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的建筑结构及其特点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姿凯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 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迹盯唤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气势恢宏、古朴雄伟的唐代著名古塔。

    此塔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因仿印度雁塔样式修建,故名雁塔。

    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以示区别,人们把慈则伍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

    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

    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将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字体清秀潇洒。

    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大雁塔的悠久历史

    大雁塔是唐代的。

    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原名“慈恩寺浮屠”或“慈恩寺塔”。唐高宗时,玄奘(三藏法师)为收藏从西域取回的佛经、佛像及舍利,于永徽三年(652年)春三月主持修建大雁塔,并亲族戚塌自按印度窣堵波形制进行设计。

    当时,塔共五级,高约60米(以唐尺并“崇一百九十尺”或“凡高一百八十尺”计),砖表土心。虽不可攀登,但“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两千,凡一万余粒。”之后50余年间,砖缝中草兆圆木丛生,终致塔身损毁。

    建筑风格:

    在唐代,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

    进入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其中“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当时“雁塔”之风光写照。此外,还有描写玄奘辉煌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译经图碑》。在塔内仔链一层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是唐代的历史、人物、故事。

    一层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发展,佛塔的结构和分类。塔座登道的东侧墁砖处,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所刻图案生动地反映了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万里征途、始于跬步的奋斗精神。

    大雁塔的历史故事简介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 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气势恢宏、古朴雄伟的唐代著名古塔。

    此塔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因仿印度雁塔样式修建,故名雁塔。

    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以示区别,人们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

    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

    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灶者粗旋而上。

    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将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字体清秀潇洒。

    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公元704年唐武则天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为单数层的惯例增高至10层。

    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

    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

    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

    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

    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

    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阴福所造,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

    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自印度归来,带回大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为了供奉和储藏这些宝物,而亲自设计并指导施工的。

    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

    唐高宗和唐太宗曾亲自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米,塔身呈方形角锥体,坐落在底面积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砖台上,青砖砌成的塔身磨砖对缝,结构严整,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螺旋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嫌唤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格调庄严古朴,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是隐镇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

    尤其是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雁塔题名就已形成风俗。

    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

    当年27岁的白居易成为进士,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刘沧更豪迈地题下“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豪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玉楼”,把雁塔题名与登仙并提了,可见他们洋溢着春风得意的喜悦心情,把雁塔题名视作莫大的荣誉了。

    到后来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间一场大火毁掉了珍贵的题壁。

    到了慈恩寺,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

    玄奘,河南偃师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他于公元 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公元645年回到祖国,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庄宝车,盛况空前。

    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经74部,共计1335卷,在我国佛教四大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

    玄奘还应唐太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17年旅途中经历的110个城邑和传闻的28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风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不畏艰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自唐代以来广为流传。

    明代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之一《西游记》。

    大雁塔确是尽收佛学经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胜。

    根据最新报道,大雁塔不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而是玄奘大法师在贞观二十二年为了放经书由当时的皇帝唐高宗提议而建成,后武则天时代重修过,明朝时代重修以致于今。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

    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

    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

    这种楼阁式砖塔,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

    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述三藏圣教序记》。

    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

    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