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高中语文考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

  • 语文
  • 2023-06-18
目录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
  • 高中语文题型归纳
  • 高中语文试卷完整版
  • 高考语文必考点
  • 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

    高中语文合集

    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1234

    简镇耐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森旅手料,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此嫌集。

    高中语文题型归纳

    高中语文中古诗词是一个重要考点,背好古诗词,能够在对应的题型中稳操胜券,也更有利于作文中的写作。下面整理了高中语文最常考的112句古诗词,同学们一定要多读多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1

    思 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游桐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2

    思 念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肢磨神伦赠我情。(李白)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3

    夸 张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4

    大 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5

    惜 时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6

    鸿 志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历亏能作鬼雄。(陆游)

    8.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7

    黄 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8

    风 骨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2017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古诗汇总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常考古诗词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词知识点知识归纳

    ★高一上下册必背语文古诗文有哪些

    ★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

    ★高一语文古诗文记忆方法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的三种方法,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试卷完整版

    1.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议词、

    我陵雀掘是从以前的笔记中总结的,《氓》、《采薇》、《离骚》两段、《诗三首》我没有你要的那些重点,《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学了,我会再帮你总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烛之武退秦师1.实词:1)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2)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4)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动词,增加.5) 敢以烦执事.敢:怎敢.6) 又欲肆其西封.肆:动词,扩展.7) 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亏损,缺损.8) 失其所与.与:动词,结交.9)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撤退10)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11) 阙秦以利晋.利:使动,使……获利2.虚词:1) 之:a) 子犯请击之.②代词,代秦军.b) 许之.②代词,(退秦)这件事.(事)c) 公从之.②代词,代佚之狐.(人)d) 是寡人之过也.③结构助词,的.e)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2)以:a) 以其无礼于晋:①连词,因为 b) 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连词,表目的,来c) 越国以鄙远:②连词,表目的,来d) 敢以烦执事:③介词,拿,用3)而:a)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就,才.b) 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指动作的方式.c) 若亡郑而有尺核益于君:连词,起连接作用,无意义d)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竟然,却.e)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4)其:a)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 )b) 君知其难也:(代词,它,这件事 )c) 共其乏困:(代词,他们,指使者)d)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e)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示希望或商量语气,还是)5)焉:a)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无意义.b) 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无意义c)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d) 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岁孙.3.句式:A. 宾语前置句:1. 何厌之有?——有何厌?B. 状语后置句1.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曰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C. 判断句:1. 是寡人之过也.标志:是……也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无标志3. 失其所与,不知.无标志4. 以乱易整,不武.无标志D. 省略句1.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2. 敢以( 之 )烦执事3. 若舍郑以( 之 )为东道主.4. 晋军( 于 )函陵《荆轲刺秦王》1. 闻、引、见、迟、诚1) 闻:乃今得闻教!闻:听到.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到.(报告)2)引:秦王惊,自引而起:挺起身.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3)见:秦王必说见臣:召见.乃遂私见樊於期:会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图穷而匕首见:出现.通“现”未尝见天子:看见过.4)迟: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认为…迟.5)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觉得…怪6)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的确,确实.7)就:荆轲遂就车而去:动词,登上.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2. 句式:一、两个被动句.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二、两个表原因的判断句.①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三、两个一般判断句.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四、两个定语后置句.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五、两个状语后置句.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②取之百金.—(以)百金取之.3. 虚词用法一、而:1) 图穷而匕首见(承接)2) 荆轲遂就车而去(承接)3) 秦王还柱而走(修饰)4) 倚柱而笑(修饰)5) 伏尸而哭(修饰)二、以: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2) 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因为3) 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4) 日以尽矣:副词,通“已”,已经5) 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表目的,来6)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7) 使使以闻大王:连词,表目的,来8)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9) 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10) 乃欲以生劫之:介词,用11) 箕踞以骂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4. 6个通假字1) 秦王必说见臣 :“悦”,高兴2) 日以尽矣 :“已”,已经3)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返回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秦武阳色变振恐、故振慑:“震”,害怕5) 秦王还柱而走 秦王方还柱走:“环”,绕6) 卒起不意、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猝”,突然5.词类活用1) 进兵北略地 北:名作状,向北2)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作动,上前3) 函封之 函:名作状,用匣子4) 太子迟之 迟:意动,以为迟5)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6) 前而为歌 前:名作动,上前7)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日夜:名作状,日日夜夜8) 发尽上指冠 上:名作状,向上9) 函封 函:名作状,用匣子10) 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动,使…听到禀告 11) 乃朝服 服:名作动,穿上朝服12) 群臣怪之 怪:意动,以之为怪13) 前为谢曰 前:名作动,上前14) 箕踞以骂 箕踞:名作状,像簸箕一样15) 左右既前 前:名作动,上前16)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绝:使…断6.古今异义:(前古义,后。

    2.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

    新课标的,

    鸿门宴:

    1.(句式)“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

    且为所虏(且:将;为所:为……所,“为”后省略行为主动者。)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干什么;者,代词,”何为”前面省略了判断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词类活用现象。

    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范曾数目项王 (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道芷阳间行 (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名词作状语:连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项伯,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

    不义也 (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4.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5.名句积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可以吗??

    3. 求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中得古文易考句子快期末考试了以前背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既然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第五课 荆轲刺秦王1.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zhèn) 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6.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第六课 鸿门宴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常以身翼蔽沛公.6、四人持剑盾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必修二第八课 兰亭集序1.\x09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第九课《赤壁赋》〉重点句翻译: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3.\x09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8、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9.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0.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4. 【谁能帮忙整理一下

    齐桓晋文之事1、无以,则王乎:以 通 “已 ”,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 通“ 欤” ,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 :说 通“ 悦 ”,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 通 型 ,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 通 矣 ,语气词,相当 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 通 盍 ,何不 ;反 通 返 ,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 通 途 ,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 通 诉 ,控诉、控告 10、无不为已:已 通 矣 ,语气词,表示感叹 11、是罔民也 :罔 通 网 ,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1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 通 斑 ,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 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 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 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接着就 三 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 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2、保民而王 保:爱护,安抚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 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 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 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 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 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11、危士臣 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 朝:使动,使……来朝见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4、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 ;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5、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 ;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6、以一服八 服:使动,使……降服 17、然后从而刑之 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8、是罔民也 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1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 20、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 四 一词多义 ⑴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芷阳间行(取道)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⑵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 牛何之(往) 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 ⑷诚 然,诚有百姓者(的确) 是诚何心也(真的)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高考语文必考点

    语文,是新中国人文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最常见的10个易错考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中语文最常见的10个易错考点

    高中怎么学习语文

    学好高中语文的技巧

    高中语文最常见的10个易错考点

    易错1 实词词义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从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近义词的结构方式来分析,可以找出近义词之间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如从“测”与“控”这两个语素可以推知“监测”侧重于数据,“监控”侧重于事物的发展态势;从“赖”有“依靠”意可见,“信赖”比“相信”在程度上更深;“囊括”和“包括”都是偏正结构的合成词,从“囊”的“像袋子一样”的意思可见,其范围比“包括”范围大。

    易错2 实词色彩不当

    易错分析:把握不准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是造成实词色彩不当的原因。词语在长期的使用中有其约定俗成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违背了这种“约定俗成”,就违背了语言规范。如“大肆”、“充斥”都是贬义词;“商昌冲量”是口语用语等。每一个句子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每一个语境都具有自身的语告贺体色彩,并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感色彩,作者或褒扬什么,或贬斥什么。所以,在用词时就要有所讲究:书面语境一般不用口语,口语语境一般不用书面语;褒义语境一般不用贬义词,贬义语境一般不用褒义词。这要求我们: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把握特定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其次,我们要读懂句子并理解语境。

    易错3 实词用法不当

    易错分析: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使用对象、谦敬意味、语法功能,是造成实词用法不当的原因。要遵照语法功能,巧辨实词搭配。句中的搭配关系要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语搭配一般具有较固定的规则,既要合乎事理,又要合乎习惯。谦辞与敬辞都是以说话者为中心进行区别的,谦辞“谦”的发出者只能是自己,敬辞“敬”的对象只能是他人。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语的语法功能,为正确使用词语提供保障。正确使用实词的关键在于对词汇的积累,在积累中关注近义词词义以及同义词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用法的细微差别。

    易错4 虚词位置不当

    易错分析:虚词位置不当是虚词使用中最常犯的错误之一,也是我们在考场上最容易失分的情况之一。不能正确地把握句意和句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造成虚词位置不当的主要原因。辨析虚词,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因此,我们除了要掌握虚词自身的使用特点外,还必须结合语境,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句意,理清句子之间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判定虚词在句中担当的角色。

    易错5 虚词搭配不当

    易错分析:对虚词的考查,首先是对我们语言基础知识积累情况的考查,同是也是对我们理解能力的考查。切实掌握常见常考虚词的基本用法,掌握虚词之间基袜迅派本的搭配方式,再在实践训练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才能逐步形成语感。有了这些作基础,具体解题时,静下心来读懂句子的意思,理顺句中存在的逻辑关系,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理解特定的语境,就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易错6 熟语意义不当

    易错分析:准确理解熟语的意义,是正确使用熟语的前提。理解熟语,要弄清其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仅要准确掌握其本义,还要准确掌握其引申义、比喻义等,要能够细致了解其语义的轻重、表意的侧重等。很多熟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 故事 、神话传说等,其实际意义往往与表面意思不一致。要注意熟语,尤其是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从而正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要注意对熟语多重意义的理解,不能“一叶障目”,片面理解。

    易错7 熟语色彩不当

    易错分析:熟语与一般的词语一样,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因此,我们在解答具体题目时,要仔细分析试题所提供的语境。在表示赞扬、褒奖的语境中选用褒义词,在表示贬斥、批评的语境中选用贬义词。否则,熟语的使用就犯了褒贬不当的错误。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是高考命题者常设的陷阱。如“知人知面不知心”、“亦步亦趋”一般都用于贬义的语境中,“胸无城府”则属褒义词。

    易错8 熟语适用对象或场合不当

    易错分析 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对熟语的掌握更是如此。首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熟语做到准确理解,恰当运用。其次,要注意收集报刊及其他课外读物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熟语使用的不正确的典型例句,经常翻看,细加揣摩,提高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最后,要建立专门的错题集,对平时学习和练习中自己用错的熟语进行梳理和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就分批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易错点9 语序不当

    易错分析:语序不当包括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次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逻辑顺序不当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排序不当是语序不当类语病中被误判较多的。误判的主要原因是修饰语复杂,我们却仅凭语感加以判别。其实,只要留意这一类语病的一般规律,记下一个典型的例句,拿考查的句子与之进行对照,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作出正确的判断。虚词位置不当主要表现为介词及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介词位置不当往往造成主动和被动的关系颠倒,引出对象错误。逻辑顺序不当主要表现为不合乎一般的事理,或忽视推理的过程。避免出现对语序不当类病句的误判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当修饰语较长时,检查各修饰成分的排列顺序以及其与中心语关系的远近,看是否影响语意的表达。2.当句中含有介词短语时,检查介词与宾语的关系是否恰当。3.如果句子为含有关联词的复句,看上下句主语是否一致,据此判断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4.留意并列成分是否存在事理上的先后顺序,注意并列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易错10 搭配不当

    易错分析:搭配不当主要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以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不能正确判断搭配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特点、主干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单句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提出主干,看主谓宾三者之间是否搭配;然后找出枝叶,看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是否搭配。复句,如有关联词,要看能否配套使用。

    <<<

    高中怎么学习语文

    一、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二十多年前,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多读书。”时至今日,搞学情调查,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二、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望同学们不仅要做“读书”的典范,而且要做“动笔”的楷模。

    三、多实践

    “生活是个大课堂”,“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大家都知道,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别近几年来,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建立,语文试题多元化、开放性,我们要学好语文,再如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单纯依赖语文课堂是绝对不够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会信息,并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加深和扩大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学语文的观念,才能把语文学活、学好。

    <<<

    学好高中语文的技巧

    一、重视教材、预习到位

    在经过中考之后,都有这样一个感悟,语文学科分数的区分度不高,差别不大,很多人认为翻来覆去的研习课本,没有多大用处,又有人听说高考语文以课外内容为主,以知识的牵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学不学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殊不知,这些想法是很幼稚的,我们即将使用的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这确实需要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它,在实践中琢磨切磋。

    二、精积细累、咬文嚼字

    从高一就达到一个共识,文科的学习方法唯有两字——积累。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举个例子: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又如:为保证普通话的顺利推行,高考每年坚持在第一题中考查汉语语音。对于那些多音字、同音字,你是否做好应试的准备了?

    三、动脑动手、相辅相成

    所谓动脑动手就是勤思考、多练习。易于思考,乐于表达。我们所用的新教材基本有两个特点:一是选作教材的编著理念相对超前,道德说教相对减少,而人文因素相对增加;二除课本之外,还有读本,阅读量较大。可见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同学们不要做人云亦云的“复印机”的角色,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留意日常生活中时代感强的事件,广泛涉猎名家著作,让听说读写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语文学科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的导向。

    <<<

    高中语文最常见的10个易错考点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常见的丢分题型及原因分析

    ★高考语文考前必看:高考语文复习清单

    ★高考考试前的语文知识点复习指导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语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的复习方法详解

    ★高三语文有哪些提高成绩的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

    高中语文是高考中能够决定成败的一门,如何学好高考语文,在高考中不拖后腿?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中语文高频必会考点:八大修辞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型明,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我推荐: 高三语文高效复习计划 高中语文复习技巧

    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卜皮告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

    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握闭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

    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