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震历史?厦门虽处于九龙江断裂带上,但厦门历史上未见灾害性地震。从历史角度看,自明代到解放前历经数百年,厦门史上有资料可查的地震有几十次,甚至多达上百次,但都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录。厦门地区历史上主要受外地强震的影响,那么,厦门地震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根据福建省地震台网观测记录资料,厦门岛内还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这种情况与厦门岛附近的地壳构造有关。虽然厦门是处于长乐-诏安地震带的中段,但由于厦门是断块岛,作为断裂所包围的菱形断块,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微地震活动沿断块边缘成条带状分布,断块内本身没有发震的条件。但地壳运动倒是在厦门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痕迹,形成了千奇百怪、绚丽多姿的自然地貌景观。地壳运动还有一种形式是漫长地质年代地壳升降运动,海蚀地貌就是这种地壳运动的产物。叶清先生站在科协办公室的落地窗指着筼筜湖告诉我们,在原筼筜港港区以及黄厝、曾厝垵、何厝等沿海地区,形成了海拔0~5米的海积平原。这是由于厦门地区地壳运动以上升为总趋势,以断裂——断块垂直差族蠢野异升降运动和间歇性上升运动为主要形式,出现的一些海蚀阶地和档袭堆积地貌。此外,例如厦门金山的海蚀地貌、鼓浪屿的发祥地——鼓浪石等就是缓慢的地壳运动塑造而成的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不过,这种缓慢的地壳升降运动与地震的本质是完全不一样的。由于厦门的特殊地质背景,破坏性地震未见之于地方史料。
厦门史上未发生破坏性地震
震灾曾经影响厦门
为了了解历史上厦门地震的有关情况,记者又采访了厦门著名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
这是因为厦门位于环太平敏友洋地震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区,由于厦门岛作为被活动断裂所包围的菱形断块,地壳能量释放主要在外围断裂带上进行,而断块内部则相对较稳定,这种现象称为地震带内的“安全岛”。
安全岛是指构造活动区内或活动性构造带之间存在的相对稳定地块,并将其作亏拿雀为选择工程建设基地的主要对象。其稳定程度决定于地块所处构造部位、形状、介质性质、结构特征、销早发育历史(尤挽近地质时期演化史)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等。
厦门历史上未见灾害性地震
距离厦门最近的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台湾岛就处于该地震带上。厦门虽然位于该地震带边缘,但隔着台湾海峡,距离台湾地震带有300多公里,即使邻区发生地震,对厦门也不会造成强烈的破坏度。
另外,厦门虽处于九龙江断裂带上,但厦门历史上未见灾害性地震。从历史角度看,自明代到解放前历经数百年,厦门史上有资料可查的地震有几十次,甚至多达上百次,但都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录。对厦门威胁最大的震害主要来自邻区及海域的强震。
6.2级。据资料显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中国的台湾海峡(北纬23.28度,晌睁卖东经118.60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中心距离厦门本岛130公里,厦门地区震感强烈,相早帆信宴逗很多人感触深刻。
厦门虽饥拆闹处于烂罩九龙江断裂带上,但厦门历史上未见灾害性地震。从历史角度看,自明代到解放前历经数百年,厦门史上有资料可查的地震有几十次,甚至多达上百次,但都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录。
厦门地区历史上主要受御袭外地强震的影响,距厦门最近的强震是1906年金门海外发生的6.3级地震,影响烈度为6度,震中距约50公里。影响最大的地震是1604年泉州海外的8级地震,影响烈度达7度;其次是1918年东山南澳的7.3级地震,影响烈度达7度。
究竟什么时候,岛上有人类的存在呢?1931年,厦门
大学林惠祥教授在厦门港蜂巢山发现一件长方形薄边石锛,
第三年,他又在厦门港东边社发现第二件类似石锛。这两
件石锛,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采集食物和狩猎的。1952
年,林惠祥又在厦大发现三件表面印有“V” 字纹和云纹
的印纹陶片,其中一件的耳柄上,还可以看到指纹痕迹,
这是手工制陶留下来的。1953~1955年,其他地方还发现
多件石器、陶片。1980年11月,在湖里区象屿海滨,发现
一件石制箭头,长6?2公分,磨得非常精致,经鉴定,是
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当时的人们
以此来狩猎。这些实物证明,大约二、三千年前,厦门岛
及其周围是我国南方族群祖先——闽越族人活动比较早的
地方。
闽越族人的体质和风俗习惯,和汉族不同,他们身材
较矮,面短,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大,有双重眼睑,
且“断发纹岙”。习惯于水上生活,善于在海上作战。闽
越人用勤劳的双手,为开发厦门立下第一功。
不过,有文献可查考的厦门历史,却是从唐朝开始,
南普陀的一副对联反映了这一事实。
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
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
这说明,南普陀寺和泉州元寺一样,都是在唐朝建立的。
以上就是厦门地震历史的全部内容,先生,今年在其近海发生过一次4.2级的地震,厦门有感强烈,经常都会有4.5级以下的地震发生。400年前,在泉州湾发生的八级地震,厦门受到的破坏也不小。先生,要居安思危啊。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