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句语文?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那么,倒装句语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倒装句:为了强调、突出等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 语序的 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他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宾语及用之字或字作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前置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介宾短语,什么是宾语,什么是定语
如:我坐在床上看着漫画书.
这里,我 是主语
坐在床上 是状语
在床上 是介宾短语
看着 是谓语
漫画 是定语
书 是宾语
介宾短语后置,是将本应放在前面的介宾短语放在了后面,如:囤兵三万于关外.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在关处囤兵三万,这里将其后置.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硕鼠》
又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就是“不欺余”。《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
4、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定语后置)
6、渺渺兮予怀。(谓语前置)
7、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8、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句代宾前置)
9、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12、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代宾前置)
13、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
14、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
15、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
16、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
1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18、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19、具告以事。(状语后置)
20、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1、上哪儿找啊,你?
2、放心吧,爸爸妈妈!
3、终于过去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
4、已经去上课了,他们。
5、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的,都特地赶来观礼这次大婚的盛况。
6、农民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愁眉苦脸地清理着破烂的东西。
7、头上插着许多鲜花,横七竖八的。
8、他走上了领奖台,慢慢地,羞怯地。
9、她站在哪儿,静静地。
10、他醉熏熏地走着,摇摇摆摆地。
11、同学们都来了,从祖国的四面八方。
12、他退休了吧,大概。
13、尽管他是个沉默寡言的学生,但课下谈论喜欢的歌手时,他话很多。
14、他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以至于受到了表扬。
15、尽管他是一个英雄,但是他也有缺点。16、只有用这种放法你才能解决问题。
①、倒装句是修辞句式的一种,是为了强调某一句子成分而改变其结构顺序的句子。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②、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倒装句有:主语和谓语倒置,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倒置。倒装句主要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
以上就是倒装句语文的全部内容,1、上哪儿找啊,你?2、放心吧,爸爸妈妈!3、终于过去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4、已经去上课了,他们。5、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的,都特地赶来观礼这次大婚的盛况。6、农民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