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述?摘要: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那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述?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音乐的嬗变
一、清末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0)
(一)说唱音乐的兴盛
(二)戏曲音乐的繁衍
(三)合奏器乐的繁盛
(四)独奏器乐的成熟
(五)仪式音乐、宗教音乐的承袭
(六)歌舞音乐与民歌的演进
二、民国时期(1911一1949)
(一)说唱音乐的衍变
(二)戏曲音乐的革新
(三)器乐的嬗变
(四)民歌与歌舞音乐的出新
新兴音乐的勃兴
一、清末民初时期(1840—1919)
(一)西洋音乐的传入
(二)留日学生的音乐活动与新型学校音乐教育初始
(三)沈心工、曾志志、李叔同的音乐活动
(四)学堂乐歌的内容和意义
二、“五四”运动至北伐战争时期(1919—1927)
(一)新音乐社团与近代专业音乐教育初创
(二)蔡元培的美育理论
(三)新音乐理论建设初始的思想碰撞
(四)王光祈的音乐研究与丰子恺的音乐思想
(五)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与新兴音乐文化
的创建
三、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
(一)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二)聂耳、吕骥、张曙、任光的音乐创作
(三)群众歌曲的创作
(四)黄自、青主等人的音乐思想与音乐创作
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一1949)
(一)抗战初期的群众歌曲创作
(二)“鲁艺”音乐教育与新歌剧《白毛女》
(三)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四)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五)麦新、张寒晖等人的歌曲创作
(六)沦陷区的音乐概貌
(七)国统区的新音乐运动、音乐教育和歌曲创作
(八)沦陷区与国统区的器乐创作
(九)陶行知的音乐美育思想与实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庞大的课题,需要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入手,以及从西方音乐的传入、改革开放以后的音乐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因此,想要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可以参考以下:1.《中国音乐史》(第三版):该书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大衡主编,全面阐述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从中国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的演变,可了解中国音乐史的入门读物。2.《中国音乐史》(董曜主编):该书从世界文明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音乐、西域音乐、中世纪音乐、近代音乐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中国音乐史的演变。3.《中国音乐发展史纲要》(张莘主编):该书分四卷,从中国古代音乐、中国音乐演变、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入、现代音乐的发展等方面,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中国音乐发展的历程。4.《中国音乐通史》(昆明学院音乐系主编):该书内容涵盖中国音乐的历史、理论、艺术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5.《中国音乐史》(尧善长主编):该书分上下两册,包括中国古代音乐、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入、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等方面,是一本详尽而权威的中国音乐史专著。总之,以上几本书籍都是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面的较为准确、权威的,可以供读者参考。
综合了迄今为止中国近代音乐史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编纂,作出独到的解释,内容既精练又完备,包括自1840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轨迹,分上编:传统音乐与下编:新兴音乐。既回溯了传统视角的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民歌与歌舞音乐,又阐述了新兴音乐包括西洋音乐的传入我国及我国近代音乐新人的出现、成长及其对音乐思潮、理论、社会的影响;洗练流畅的文字背后,潜藏了逻辑的、审美的基座。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封建“雅乐”和民间俗乐的“雅部”不断衰落
2. 一些反映当时斗争生活的新民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发展而产生
3.大量农村的民间艺人进入城市,使得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形成许多对后来颇有影响的新剧种和新曲种。
二·近代西洋文化的传入
1. 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从20世纪初,产生了 “学堂乐歌”
2.学堂乐歌的传播使西洋音乐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表现手法,在一般民众中广泛的扎根下来,为后来“五四”新音乐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群众歌咏的产生和发展
1. 在普通教育的发展和城市革命斗争的影响下,群众歌咏活动在人民音乐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各类声乐体裁得到发展。
2. 20世纪30年代后,群众性的进步音乐在整个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四·两种音乐文化的并存和发展
1. 中国的新音乐不断迅速发展。
2. 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新音乐相互影响,不停地向前演变。
近代音乐发展中的城乡关系问题(民间艺术商品化带来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城市经济为这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2. 相互的竞争和交流,提高了民间艺人的技艺,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3.推动了各地区各种艺术体裁之间的交流融合
4. 民间艺术和人民生活相结合,相互影响
5. 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民间戏曲及说唱音乐逐步女演员的产生
二·负面影响
1.民间艺术逐渐成为城市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
2. 民间音乐中的封建主义糟粕同资产季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和小市民低级庸俗的趣味结为一体。
学堂乐歌的历史是从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开始的。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一部分封建阶级的知识分子觉悟到必须效仿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才能达到挽救中国的目的。于是,康有为、梁启超便提出“变法维新”,鼓吹“废科举”、“兴学堂”,在 1898 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请办学堂的奏折中就介绍了德国的学制“令乡皆立小学,限举国之民,七岁以上必入之。教以文史、算术、舆地、物理、歌乐,八年而卒业。其不入学者罚其父母。”并要求清政府“远法德国近来日本以定学制”。“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进步的改良主义知识分子通过日本和国内发行的《新民丛报》、《浙江潮》等刊物发表文章和歌曲,进一步鼓吹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继续强调乐歌课的重要性。“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于 1904 年在颁布学堂章程中对乐歌课的开设给予认可。此后,各地新学堂的乐歌课才形成风气。当时称这种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为“学堂乐歌”。直至 1923 年该课改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才逐渐不用了。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
以上就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述的全部内容,中国可考的音乐史有8000多年,中国传统音乐之广博和多样化,是世界上少有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戏曲剧种有394个,曲艺种类有400余个,民族民间器乐有600多种,其曲目多达近万首;中国的民歌更是浩如烟海,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50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