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生物

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是,情绪中枢是哪个部位

  • 生物
  • 2024-08-21

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是?那么,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生物节律的调节中枢在哪

脑干的功能与脊髓相似,也有反射与传导两种功能。脑干的反射功能远较脊髓的复杂,尤其是延髓网状结构内存在重要反射中枢,如心血管活动中枢、呼吸中枢等。下面主要介绍与临床有关的脑干反射:角膜反射、咽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将在视觉传导路中叙述。
1.角膜反射:角膜反射是以棉花轻触一侧眼球的角膜,引起双眼闭合。
其反射通路是:
角膜→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三叉神经脑桥核及脊束核→两侧面神经核→两侧面神经→两侧眼轮匝肌。
刺激一侧眼球角膜,可引起两眼闭合,其中刺激侧的反应称直接角膜反射,未刺激侧的反应称间接角膜反射。
2.咽反射: 咽反射是用压舌板轻触咽后壁,引起软腭或腭垂上提及呕吐的动作。
其反射通路是:咽后壁→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孤束核→疑核→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软腭肌、咽肌。
该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咽反射即消失,如其中的传出神经受损,还伴有患侧软腭低于健侧、腭垂偏向健侧、吞咽困难、呛咳等。
3.瞳孔对光反射:见视觉传导路。

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例如人生物钟
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但相差在l℃以内。人体的正常的生理节律发生改变,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矫正节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所谓智力生物节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时记忆力好,有时则差,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人早上5—9时记忆力好,而另一些人则是晚上记忆力好等等)。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定义
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叫生物钟。 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也就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生物钟是受大脑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简称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大脑中SCN所在的那片区域也正处在口腔上腭上方,我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
褪黑素
研究证明下丘脑分泌的褪黑素,作为调节昼夜节律的新化合物。生物钟
褪黑素主要由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的生产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其在夜间生产的数量是白天的50至100倍。生物钟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控制运动的中枢是什么

近10年,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告诉我们,昼夜节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形成的。1972年研究人员证明,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担负着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点作用。临床观察到人类脑肿瘤破坏包括视交叉上核区时,可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瓦解。灵长类脑内至少有两个昼夜节律起搏点,其中一个就是视交叉上核,另一个目前尚未确定。

与生物节律有关的中枢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能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 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活动。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有调节体温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有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脊髓:调节身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生物节律哪里控制

d
顺便附上说明吧:
功能: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下丘脑支配的。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这些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例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够作用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因此可以说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作用:有人认为下丘脑后部是交感神经中枢,而前部是副交感神经中枢。但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实验事实的支持,这个概念已不被大家所公认。现在认为,下丘脑不是单纯的交感或副交感中枢,而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它能把内脏活动和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
1.体温调节 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破坏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后,体温不能保持恒定。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机构除有中枢性温度感受器外,还有控制产热和散热功能的中枢。
2.摄食行为的调节 动物实验证明,下丘脑的腹内侧区接近正中隆起的两侧受损伤时,动物的食量大增;如以电流刺激这一部位,则食量大减。因此,这一部位被称为饱中枢(satiety center)。相反,下丘脑外侧区损毁时,动物食量减少,甚至拒食;若刺激这一部位,则食量大增。因而被认为是摄食中枢(feeding center)的所在。在正常机体,这两部位之间可能是互相制约的。至于摄食中枢的自然刺激是什么,有人认为血糖水平的降低是引起摄食中枢兴奋的主要传入信息。实验征明,动物在饥饿状态下。摄食中枢神经元放电频率较高而饱中枢神经元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摄食中枢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而饱中枢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多。进一步实验证明,饱中枢的活动还与该中枢内神经细胞的糖利用水平有关。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但因缺乏胰岛素,饱中枢神经细胞的糖利用率减少,因此其活动降低而使食欲增加
3.水平衡的调节 损坏下丘脑外侧区除可引起动物拒食外,饮水也明显减少;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些部位,则可引起动物饮水增多。但控制饮水中枢的确切位置目前还不清楚。
下丘脑控制排水是通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抗利尿激素是由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的。神经分泌颗粒沿下丘脑-垂体束的神经纤维向外周运输而贮存于神经垂体内,以高渗盐水注入动物的颈内动脉,可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内的渗透压感受器可能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电生理研究观察到,当颈内动脉注入高渗盐水时,视上核内某些神经元放电增多。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4.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内有些神经元能合成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肽类物质,包括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等。这些肽类物质合成后经轴突运输到正中隆起,由此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某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此外,下丘脑还有一些神经元对血液中某些激素浓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这种神经元称为觉察细胞(detector cell),能感受血液中激素浓度变化的信息,反馈调节上述肽类物质的分泌,从而更好地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活动
5.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在间脑水平以上切除大脑的猫,常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现象,并且张牙舞爪,好似正常猫在搏斗时一样,故称之为“假怒”。平时下丘脑的这种活动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而不易表现,但切除大脑皮层以后,则这种抑制解除了,以致在微弱的刺激下就能激发强烈的假怒反应。近年来的研究指出,下丘脑内存在所谓 “防御反应区”,它主要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区。在动物麻醉条件下,电刺激该区可引起血压上升,皮肤及胃肠血管收缩,心率加速等交感神经兴奋性反应。在动物清醒状态下,电刺激该区还可出现防御性行为。下丘脑腹内侧区与杏仁核之间有功能联系,两者与情绪反应活动有关。此外,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致动物出现攻击行为,电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则出现逃避行为。可见,下丘脑与情绪反应的关系非常密切。

以上就是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是的全部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