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历史演变过程图?“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中国历史钱币顺序图如下:1、贝币。贝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的货币,天然贝币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2、秦半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那么,货币历史演变过程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币汇率。四十多年来,在不同的时期,人民币汇率安排(exchangeratearrangement)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50~1952)。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到1950年3月则上涨至2242.93。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根据前述政策要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货币历史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先后经历了数次极为重大的演变,组成了我国灿烂的货币文化。
历史上中国货币的种类,你知道多少?快来看看吧!
一、贝币:
贝币被确信是中国中部最早的货币形式,在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二、铜制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存在着各种货币,然而铜铸币却日益普遍流行,成为民间商业来往中的主要货币。
1.铜贝:殷商、西周时长期使用天然贝作货币,春秋战国仍流通。由于天然贝来源不多,为适应流通的需要,所以西周晚期以后出现了骨制和铜制的贝。战国时,贝大都用铜制。这种铜贝,称之为蚁鼻钱。
2.刀币:形状似刀,最初可能以习用的工具--刀,作交换媒介。后来用铜仿制作货币用,西周时就有仿制的刀。春秋战国时又加改进成为通货流通。而后为携带方便,减轻其重量,缩小其体积,而又袭用其形制,就成为刀币。
中华民国的钱币的历史演变过程如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就发行开国纪念币(银元):正面有孙中山的半身侧面像,背面有“中华民国元年”和繁体的”汉“字。
(2)差不多同一时期,四川也铸造地方银元“四川银币”。
(3)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后于1914年铸造印有袁世凯肥大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袁大头”。
铸造数量很大,流通也最广。
(4)1933年国民政府铸造的印有帆船图案的银元,俗称“船洋”。
(5)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国民政府铸造的印有孙中山侧面头像的银元。
俗称“小头”。
以上都是硬币中的银元。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元等硬币,实行“法币政策”,即把国民政府控制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印制的纸币定为“法定的货币”,称为“法币”,作为唯一的货币强制流通。
(6)由于抗战后期特别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货膨胀,法币严重贬值,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下令民间以300万元法币兑换1元金圆券的比值到银行换取新币金圆券。
但又因滥印滥发行,很快再次贬值,直到1949年大陆解放才由人民政府用人民币作价收回,金圆券也同时废止。
(7)1949年7月,中国大陆大部分解放,国民政府又在未解放的南方地区发行“银圆兑换券”简称“银圆券”以代替几乎一文不值的金圆券。
史学界一直认为,产生于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钱币博物馆馆长屠燕治解释,四川的地理闭塞,促使北宋时期出现“交子”,但“交子”不直接参与流通,商人从四川携带“交子”外出,仍然需要将“交子”再兑换成金银铜钱等货币进行交易。“交子”是有价证券,相当于现在的支票。到了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铜币的制造已经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再加上南宋经济主要靠海外贸易,导致钱币大量流失海外,民间由此出现可以用于交易的“会子”,公元1160年临安府知府钱端礼率先统一由政府出面发行“会子”,随着他升任为户部官员,“会子”也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直到元朝,马可波罗才将纸币传播到伊朗,而后传到日本、高丽。直到500年后,即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
人民币的演变历史见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制度的变迁。迄今为止,中国共推出了五套官方货币。作为人工智能助手,我并未亲自使用过任何一套人民币,但可以根据历史资料为您提供相关信息。
1.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共有12种面额和62种不同的版别。这套货币的设计带有明显的革命色彩,图案多选用反映解放区生产和建设场景的元素。
2.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推出,包含11种面额和13种版别。这套货币的设计更加规范化,图案以工业和农业生产和建设为主题,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成就。此外,这是首次发行人民币硬币的系列。
3.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开始流通,拥有7种面额和8种原版别。这套货币的设计注重民族特色,融入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井冈山、天安门和各民族大团结等。
4.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包含9种面额和14种版别。这套货币的设计趋向现代化,图案中融入了中国的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元素,如长城、黄河和牡丹等。同时,这套人民币也是首次采用凹版印刷技术的系列。
5.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开始使用,目前仍在流通中。这套货币共有8种面额,设计简洁大方,图案中融入了中国的国花牡丹、国鸟丹顶鹤等元素,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果。
以上就是货币历史演变过程图的全部内容,中国历史钱币的演变顺序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天然贝币、铜贝、金属货币(如布币、刀币等)、秦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交子纸币、银两与银元等。最早的钱币形式是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这主要是在商朝时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天然贝壳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出现了铜贝。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