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反思

  • 数学
  • 2023-05-15
目录
  •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概念
  •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反思
  •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 数学四下第一单元手抄报简单
  •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图片

  •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概念

    四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高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关键的一年,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这一年里,要做好学生复习的教导键稿,我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团含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7、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8、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9、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10、租船问题

    解稿或孝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先假设租价格便宜的船,并计算结果,如果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组成

    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11、求近似数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6、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7、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8、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9、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相等的两个内角叫做底角。

    10、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的大小相等(都是60°)。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3、画对称轴

    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4、图形平移的画法

    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

    5、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1、平均数的意义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3、复式条形统计图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3)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4、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

    (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5、复式条形统计图

    (1)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2)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2)古人“抬脚法”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反思

    ng处私处图片女生活密码是多少钱的家招展示意图识芦老别孓( ﹡ˆ告宽oˆ﹡ )攵娅娅n敏,牛,牛,不是不是陪友升我不知道你好我们句任性的好不好好不知道怎么办?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1.《小数的意义》、:认识0.1、0.01、0.001等小数单位的意义,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认、读、写小数;能把分母是10、100或1000的分数(指真分数)改写在小数,反之亦然。

    2.《测量活动》:在长度、体重、温度等的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实际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比大小》: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把整数比较大小的道理和方法迁移到小数)。

    4.《 购物小票》:没有进位的小数加法和没有退位的逗陪小碧指肢数减法(理解小数点这什么一定要对齐,体会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5.《量体重》:在小数加减运算中,知道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6.《歌手大赛》: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知识点:

    1.小数的意义

    2.长度单位的互化(包含小数的)

    3.比大小

    4.没有进位的小数加法和没有退位的小数减法

    5.有进位的小数加法和有退位的小数减法悔世

    6.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数学四下第一单元手抄报简单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 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1、1 升(L)=1000 毫升(ml 、mL)

    2、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 1 升。1 升水重1 千克。生活中 一杯水大约 250 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 6 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 升,一个 脸盆大约盛水 10 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 400 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 2 升,一个 金鱼缸大约有水 30 升, 一瓶饮料大约是 400 毫升, 一锅水有 5 升, 一汤勺水有 10 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 4000----5000 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 200 毫升。

    4、1 毫升大约等于 20 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 ,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 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 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衡脊和高。 )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 (锐角 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 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 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 相等(每个角都是 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 60°。 )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 45°,顶角等于 90°。

    1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 60 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 为边数}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腊握如: (电动伸缩门、铁拉门、 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 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轮拦庆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 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无数条) 。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

    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 (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 (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2)5 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

    第七单元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4、衍生:(a-b)×c=a×c-b×c

    5、简便运算典型例题: 102×35=(100+2)×35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 (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 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正五 边形有 5 条对称轴,……正 n 变形有 n 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 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 (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

    1、4×3=12,或 12÷3=4。那么 12 是 3 和 4 的倍数,3 和 4 是 12 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 是相互存在的,不可以说 12 是倍数,或者说 3 是因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 的因数。 )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如 18 的因数有:1、2、3、6、9、18。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如: 18 的倍数有:18、36、54、72、90……(省略号非常重要)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

    5、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个位是 0、2、4、6、8 的数)

    6、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是 1、3、5、7、9 的数)

    7、个位上是 2、4、6、8、0 的数是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8、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 0。 (如:10、20、30、40……)

    9、一个数各位上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如:453 各位上数字的 和是 4+3+5=12,因为 12 是 3 的倍数,所以 453 也是 3 的倍数。 )

    10、一个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 (或质数)如:2、3、5、7、11、13、 17、19…… 的。 )

    11、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如:4、6、8、9、 10……

    12、1 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 1 的因数只有 1 个:1

    13、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 2 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20=3+17、40=11+2、8=3+ 5、10=3+7、12=5+7、14=3+11=7+7、30=23+7=13+17

    14、100 以内的素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53、59、61、67、71、73、79、83、89、97。

    15、三个连续自然数(3、4、5) ,三个连续奇数(3、5、7) ,三个连续偶数(4、6、8) 的和都是 3 的倍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 2 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 (所以“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这一说法是错误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除外) (0 ,商不变。 (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 除外) ,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十二单元统计

    1、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①定点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 a 表示,周长用 C 表示,面积用 S 表示。那么:正方形的周长: C=a×4 正方形的面积:S=a×a。 a×4 或 4×a 通常可以写成 4?a 或 4a;a×a 可以写成 a?a,也可以写成 a2,读作“a 的 平方” 。如果是 a 与 1 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 a。 附:常用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工总=工效×时间 (S=a×a=a2) (C=a×4=4a) (S=a×b=ab) C=(a+b)×2 数量=总价÷单价 时间=路程÷速度 时间=工总÷时间 单价=总价÷数量 速度=路程÷时间 工效=工总÷时间 ②写数据 ③连线 ④写日期

    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 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 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图片

    图形的平移

    知识点1:平移的特点和方法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图形的平移。平移的距离是物体某个点到移动后相应的点的距离,而不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图形平移的距离可以通过平移点或线段来确定平移了几格。

    物体沿直线运动,位置发生改变,但形状、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就可以看成是平移。

    平移:塌枣形状大小方向不变,位置变化

    判断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判断物体平移的方向

    先确定原图的位置,虚线图形是原图,按箭头所指方向可以准确判断原图平移的方向。箭头指向什么方向,图形就向什么方向平移。

    (2)判断物体平移的距离

    要看图形的每一组对应点都平移了几格,先找出各个图形任意一条边或任意一个点,所确定的边或点平移了几格,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知识点2:平移作图

    (1)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作图方法。

    选取平移图形的所有关键点,按要求先向下平移3格,再把平移后的关键点顺次连接起来。

    平移图形时,先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按要求平移相应的格数,再把这些点顺次连接起来。

    (找顶点→数格→点平移:图形的每个顶点,都要平移)

    易错点:没有掌握平移作图的方法,导致作图错误。

    把下面的图形在方格纸上向右平移5格。

    正确解答:

    错解分析:要求把图形向右平移5格,并不是两个图形之间相距5格,而是指图形上的各个点向右平移5格。把图形最右边的一个顶点向右平移5格,发现错误解答中平移了5格多一些,所以是错误的。

    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1: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填空:

    (1)

    从中午12:00到下午3:00,时针( )时针旋转了( )。

    (2)

    ②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到( )所在位置。

    ④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 )到①所在位置。

    知识点2:在图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三要素:

    (1)旋转中心。

    绕哪个点旋转,哪个点就是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固定不变。

    (2)旋转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

    (3)旋转角度。

    旋转的度数一般是90°,也就是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各对应边是互相垂直的关系。

    物体绕一点转动叫旋转,这一点叫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图形的旋转由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决定。

    旋转图形的形状不变;位置方向变化

    2.旋转作图。

    (找中心点→确定旋转中心和方向→与中心点相连的每条线都要旋转)岁衫空

    看图填空。

    (1)如图,指针从点A开始,逆时针旋转90°到点( );指针从点C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点( )。

    (2)下图中的长方形甲绕点A按( )时针旋转90°,得到长方形乙;平行四边形甲绕点B按( )时针旋转90°,得到平行四边形乙。

    易错点:在旋转三要素不全的情况下,认为旋转后的图形是确定的。

    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1: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知识点二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2)找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根据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在对称轴的另一侧分别确定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顺次连接原乎瞎图形各关键点的对称点。

    1.要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先要找到对称轴,想一想图形沿对称轴对折时的另一半的形状,然后找到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等对称点,最后顺次连接。

    2.对称图形不管是水平方向的对称,还是竖直方向的对称,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易错点1:误认为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数错对称轴的条数。

    判断: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

    错解分析:错在没有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虽然可以把它平均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部分,但沿对角线对折后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不是长方形的对称轴。

    正确解答:(×)

    易错点2:对对称轴的概念不理解,导致判断错误。

    判断: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它的对称轴。

    错解分析:错在没有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对角线是一条线段,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

    正确解答:(×)

    易错大总结

    易错点1:旋转作图。

    (1)旋转作图时,容易只画图形的一部分

    (2)先按旋转三要素将原图形的每一部分旋转,再按原图画出来。

    易错点2:对称轴的认识。

    (1)在判断图形的对称轴时,对概念没有完全理解,在把对称轴描述成线段或虚线时,错误地认为是正确的。

    (2)将图形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才是轴对称图形

    的对称轴。

    易错点3:数错对称轴的条数。

    (1)误认为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

    (2)对称轴一定会把图形平分,但把图形平分的不一定是对称轴。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虽然可以把它平均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部分,但沿对角线对折后两部分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不是长方形的对称轴。

    测试题

    一、填空题。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2.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3.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

    (4)自行车的车轮的转动是(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2.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

    3.图形平移后,图形的形状不会改变。( )

    4.图形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发生改变。(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A.1 B.2 C.3 D.4

    2.从6:00到9:00,时针顺时针旋转了( )。

    A.30° B.60° C.90° D.1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