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阻知识点?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玻璃)3由电阻公式R=LS 可知:①将粗细均匀的导体均匀拉长n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n2倍;②将粗细均匀的导体折成等长的n段并在一起使用,则电阻变为原来的1 n2 倍。那么,物理电阻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漏了哪点,请指出:
1、在物理学中,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共同决定的,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外形完全相同的锰铜线和镍铬合金线,锰铜线的电阻较小,绝大多数的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的电流是1A则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欧。
2、滑动变阻器上的电阻线是由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滑动变阻器之所以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是因为当滑片移动时它在不断的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滑动变阻器上标有电阻值和电流值,如“20欧 1A”,则它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是20欧,允许经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是1安培。滑动变阻器一般应串联在电路中,在接入电路时金属杆上选一接线柱,线圈两端选一接线柱。
3、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课本中五个旋盘电阻箱可得到0~9999.9欧之间的任意阻值。
4、电阻R1>R2,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U1>U2,通过它们的电流I1=I2;若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U1=U2,通过它们的电流I1 5、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当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消耗的总功率最大(针对电源而言的) 2.如果是针对定值电阻而言的话,就是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零时,定值电阻消耗的功率最大 3.如果是针对滑动变阻器而言,就是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等于电源内阻和定值电阻的总电阻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 望采纳,谢谢 高二物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一、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 1. 传感器能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 2. 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3. 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二、传感器的应用(一) 1. 光敏电阻 2. 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3.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4. 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的元件 5. 霍尔元件 三、传感器的应用(二) 1. 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2. 传感器应用: - 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 - 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 -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电饭锅、测温仪 - 光传感器的应用——鼠标器、火灾报警器 四、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 光控开关 2. 温度报警器 五、传感器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当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注意,是电源的输出功率(即外电路获得的功率),不是电源的总功率。另外那个回答是错的。 电流强度:I=q/t 欧姆定律:I=U/R 电阻定律:R=ρL/S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 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 焦耳定律:Q=I2Rt 纯电阻电路特性:W=Q=UIt=I2Rt=U2t/R 电源总功率、输出功率、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 电路的串并联:串联P、U与R正比,串联I总=I1=I2=I3;并联P、I与R反比,I并=I1+I2+I3+ 电阻关系(串反并同):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 欧姆表使用: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Rx后Ix=E/(R中+Rx) 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内接法U=UR+UA,电流表外接法I=IR+IV,Rx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选用电路条件Rx>RA 滑动变阻器接法:限流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小,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分压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大,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材料电阻率随温度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增大;串联总电阻大于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分电阻;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为E2/(2r);注意: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超导应用等。 以上就是物理电阻知识点的全部内容,一、电阻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的符号是R。2.单位:基本单位是欧姆(Ω)。其他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关系:1kΩ=103Ω,1MΩ=106Ω 物理方法:转换法 电阻的大小是看不见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初中九年级物理电阻
物理高二知识点
电阻的形成原因
什么叫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