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 物理
  • 2023-05-22
目录
  •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
  •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

  •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物理是初中学习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初二下册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物理学习提供帮助。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10、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渗漏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3、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丛喊烂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渗陆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Q是热量)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Q是热量)

    1、定义: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单位:焦耳(j)。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如:推而不动;

    (2)有距离无力,如:人对抛出手的物体;

    (3)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如:提水而走。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知识使人愚蠢,知识会使人们的敏感度迟钝。知识会填塞他们、会变成他们身上的重担、会强化他们的自我,却不会给他们光明、不会为他们指出道路。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1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举侍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2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正猛吵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知旦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 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

    (1)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3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4

    一、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称重法测量浮力: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⑵“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即F浮的大小只跟ρ液、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例如: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2.应用

    (1)轮船

    ①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m排=m船+m满载时的货物

    (2)潜水艇

    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3.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①称量法:F浮=G-F拉;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④平衡法:F浮=G物(悬浮或漂浮)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5

    一、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二、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2)单位:焦耳(J)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2)单位:J。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香菇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到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2)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

    (3)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初中学习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初渗码二下册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物理学习提供帮助。

    电荷

    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

    2、电荷,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实质: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感应起电

    实质:将金属导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牛野喊消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电和热

    1、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铜丝与电阻丝串联,电流相同,相同时间,电阻丝阻值大,发热多。

    2、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通电时间大小的关系:(课本图试验)电流相同,电阻相同,通电时间长,发出热多。

    3、焦耳定律

    (1)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写成公式Q=I2Rt,其中电流I(A),电阻R(Ω),通电时间t(s),热量Q(J).用电器的电阻一般认为不变。

    (3)电流通过导体时,消耗的电能(电流所做和功)W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情况下。

    4、电热的应用和防止

    (1)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加热设备.电热器的主要颂知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

    (2)常见的电热器有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等。

    (3)电热器优点:①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②热效率高,使用方便.③能方便地调节温度。

    (4)电热的危害:电流过大,烧坏导体;绝缘材料老化,甚至烧坏,引起火灾:但可用电热来驱潮。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

    八年级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有很多,一定要掌握扎实,我整理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蚂猜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

    公式:G=mg 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颤派,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闷洞型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1)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以上是我整理的物理重要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欢迎大家参考!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迅基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和银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唤昌宴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