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2017河西三模物理,2017~2018物理期末

  • 物理
  • 2023-04-20
目录
  • 2017一2018年期末物理试卷
  • 2017年物理全国一卷
  • 2017全国一物理
  • 2016到2017期末考试卷物理
  • 2017到2018物理试卷八年级

  • 2017一2018年期末物理试卷

    物理都被称之为最难得学科,一度使很多同学想要放弃。那么关于高考物理题型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物理五种题型详解,希望大家喜欢!

    物理选择题类型分为五种

    1.定性判断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而设定。同学们要从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规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成立或适用条件、与规律有关的物理模型等方面把规律、概念、模型串联成完整的知识,并将物理规律之间作横向比较,形成合理、的解题模式。这就需要同学们对基本概念、规律等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喽。

    2.函数图象型

    以函数图象的形式给出物理信息处理物理问题的试题。物理图象选择题是以解析几何中的坐标为基础,借助数和行的结合,来表现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图象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答物理问题(特别是选择题)的有效方法。在图象类选择题中使用排除法的频次较高。

    例如:如图甲所示,导体框架abcd放置于水平面内,ab平行于cd,导体棒MN与两导轨垂直并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置于垂直于框架平面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随时型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MN始终保持静止。规定竖直向上为磁场正方向,沿导体棒由M到N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为导体棒所受安培力F的正方向,水平向左为导体棒所受摩擦力f的正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快解秘诀:分析0~t1时间内可知磁通量无变化,导体棒不受安培力,可排除C选项;A、B选项中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分析t2~t3时间内可知电流方向为正,可排除A选项;然后多选题可轻松判断B、D正确。

    3.定量计算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掌握和思维敏捷性而设置,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有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考生的悟性、平时积累的速解方法加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来迅速解题。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夯实基础,总结和掌握解题方法、归纳物理推论,这样才能在考场内得心应手。

    其中一些量化明显的题,往往不是简单机械计算,而蕴涵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有些则只需估值就可做出判断。当然,如果计算时遇到困难,请不要忘记图象法,图象法是解定量计算型选择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4.信息应用型

    从信息角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新概念、新知识、新情景、新模型、新科技的"新知型",要求以此信息来解决题目中给定的问题;另一类是在考生已学的物理知识基础上,以日常生活、生产及现代科技为背景的信息给予“生活型”题。

    解答信息给予题的过程分三步:(1)在审题中进行信息处理。排除与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提取对问题有关的有效信息,抽去生活、生产背景,建立相应的物理过程;这一步是关键,也是难点,可以说成败在此一举。(2)是解析所建物理过程,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3)求解。

    例如: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并非只发生一次衰变就达到稳定状态,而是要发生一系列连续的衰变,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某些原子核的衰变情况如图所示(N表示中子数,Z表示质子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到的衰变是α衰变

    B.已知的半衰期是T,则8个原子核经过2T时间后还剩2个

    C.从到脊租腊共发生5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

    D.图中发生的α衰变和β衰变分别只能产生α和β射线

    注意:本题关键是要从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除去与选项相关的元素,直击目标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本题的选项判断中。

    解析:由到放出电子,则此衰变是β衰变,选项A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的原子核不遵循,选项?B?错误;变为,质量数少20,则发生了5次α衰变,根据5×2-n=8得n=2,知发生了2次β衰变,选项C正确;图中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往往伴随γ射线产生,选项D错误。

    5.类比推理型

    将两个相似的物理模型、物理性质、物理过程、作用效果、物理图象或物理结论等进行类比,给出似是而非的相关选项,增强了选项的隐蔽性,着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

    解类比推理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叙述,分析、理解题给两个类比对象间的相似关系,从相同中找不同或者将不同类比对象统一到同一个樱滑物理模型中,从中寻找选项中的对立矛盾和相同特征,排除干扰因素。

    当然,对于既有单选又有多选的物理选择题,要想多得分,就需要同学们在答题时有很好的策略:

    1.对于多项选择来说,一定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宁愿少选也不可错选;

    2.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修改选项时,必须确定所改的选项100%正确才动手修改。

    高考物理五种题型详解介绍分享相关文章:

    1. 2017年高考物理题型解析

    2. 高考物理备考经验分享

    3. 高考物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4. 2017高考物理常见题型

    5. 高中物理28种题型解题思路

    6.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分享

    7. 高考物理五大复习方法

    8. 2016高考物理题型

    9. 高考常考三大典型物理试题解析及复习方法

    10. 高考物理考前复习指南

    2017年物理全国一卷

    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考物理打点计时器知识点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余掘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 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 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 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含毁空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谈瞎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长度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求解、有效数字的说明。

    例题1. 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择ABCDE5个记数点,对记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单位是厘米,试求:ABCDE各点的瞬时速度(m/s),小车加速度?(m/s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的频略是51Hz,但做实验的同学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大,偏小,不变 第一点为A,第3点为B,第5点为C,第7点为D,第9点为E AB为1.5,AC3.32,AD5.46,AE7.92

    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高考物理复习指导

    (1)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高考题再怎么灵活,它都要紧扣课本、围绕考纲来命题。只要我们的基础知识牢靠了,基本技能掌握了,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形式的高考!所以,在复习中,我们务必要加强"双基"训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觉得比较抽象和陌生的知识点,一定要从弄清"为什么要引入相应概念?如何引入?怎样定义?有何含义?有哪些典型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就这一点而言,考虑到目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我们在一轮复习阶段要多练选择题,因为选择题相比而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对及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很有帮助,而且也不费时间,效率也就比较高。

    (2)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的知识网络。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3)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不少学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自己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4)研究题型,分类归档,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我们在本轮复习中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猜你喜欢:

    1. 2017高考物理实验题解题步骤

    2. 2017高三物理实验总结

    3. 2017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4. 2017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 2016高考物理实验知识总结

    6. 2017高考物理考点预测和分析

    2017全国一物理

    1、什么是杠杆

    物理学上定义的杠杆是一根在力败让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所谓硬棒,就是要求在使用时棒不会变形,至于棒的形状则并非一定要求是直的,比如滑轮、轮轴等都可看作是杠杆。

    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杠杆,如买菜使用的杆秤,实验室使用的天平。常用的剪刀、镊子、羊角锤等实际都是杠杆的变形。

    2、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

    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对支点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支点到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有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力的大小相同时,力臂是影响杠杆转动的物理量。

    如图甲所示,若分别在杠杆的A点和B点作用竖直向上

    的力F1和F2,使杠杆缓缓绕O点转动,当然用力F2较小,因

    为F2的力臂较大。

    如图乙中,若先后在杠杆同一点A作用垂直于杠杆的

    力F1和斜向下的力F2,使杠杆缓缓绕O转动,我们发现用力F1较小,原因同样在于F1的力臂较大。

    应用中必须留心力臂的画法。千万不要把转动轴到力作用点的连线误认为是力臂。

    图乙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若作用点不变,力的方向发生察世局改变,那么力臂也会随着改变,F1的力臂是l1,F2的力臂是l2,而且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l2)。

    3、杠杆平衡表示什么意思:平衡条件是什么。

    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能使杠杆分别按两个不同方向(比如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若杠杆保持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时,则我们说杠杆平衡了。根据实验可确定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即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应该注意所谓动力与阻力并无严格区别,比如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返空,被测物对底盘的压力与砝码对底盘的压力根本无需分清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它们在这里的区别仅在于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不同而已。

    2016到2017期末考试卷物理

    我上汪孝初中时,这个也学不好,推荐多做携雀些困隐稿题,五三的练习册就很好,我就是做这个,三模物理69的(满分70)

    2017到2018物理试卷八年级

    《杠杆》试题分类剖析

    力臂与杠杆平衡条件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和规律,近年的中考试卷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笔者把江苏省各市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关于杠杆类的部分试题进行了分类,进行剖析、解答与点评,以期达到提高同学们认识之目的。

    一. 概念类试题

    例1. (苏州市考题)人的前臂可看作一个杠杆。当用手斜向上拉弹簧时,肘关节O是支点,肌肉收缩产生动力F1作用在A点,阻力F2作用在B点,试在图1中分别画出F1和F2的力臂l1和l2。

    图1

    剖析: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阻)力臂。找力臂时,应先找出支点的位置,再沿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然后从支点作这些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就可画出力臂。

    解:枯知(图略)。

    点评: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力臂这一重要概念。

    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类试题

    例2. (镇江市考题)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张华同学发现杠杆不处于水平平衡位置(如图2所示)

    图2

    (1)张华应将螺母向________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请你帮张华设计并画出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便于张华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剖析:为消除杠杆自重对平衡的影响,应使杠杆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因此,在杠杆上未挂钩码前,必须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为便于分析实验数据,从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应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而设计简单的没明消表格是初中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解:

    (1)右

    (2)设计的表格大致如下:

    点评:考查学生是否动手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如未动手实验过,很难做对此题。

    三.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类试题

    例3. (徐州市考题)一根杠杆AB长1m,支点距B端0.4m,现如图3所示在A端挂一个重200N的物体G1,若要使杠杆平衡,则要在B端挂一多重的物体G2?

    图3

    剖析:从题中可以直接找出作用在杠杆上的一个力和一个力臂,另一个力臂也可算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很容易求出另一个力。

    解:根据F1l1=F2l2,算出G2=300N。注意:G1对应的力臂并不是1m。

    点评:考查考生:(1)是否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2)能否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杠杆平衡问题。

    例4. (徐州市考题)图4中轻棒OA可绕O点转动,槐岁OA长1.8m,在杆上距O点0.6m处的B点用绳挂一个重120N的物体G,若要使OA如图5所示位置平衡,则在A点应施加的最小力为_____________N,试在图5中由所给条件作出该力的图示。

    图4

    图5

    剖析:作用在杠杆B点的阻力F2,其力臂l2是OB',不是OB。若设作用在杠杆A点的动力为F1,动力臂是l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1l1=F2l2。由于F2、l2为常量,要使作用在杠杆A点的动力F1最小,必须使动力臂l1最大。可以看出,只有l1=OA时最大。

    解: 。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 ,该力的图示如图5所示。

    点评: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及力的图示法

    四. 杠杆的应用类试题

    例5. (苏州市试题)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剪刀最合适( )

    剖析:要剪开较硬的物体,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必须使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即省力杠杆。

    解:应选B种剪刀。要剪开较硬的物体,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必须使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即省力杠杆。

    解:应选B种剪刀。

    五. 具“变”特点杠杆类试题

    例6. (徐州市考题)如图6所示,在杠杆OA上的B点悬挂一重物G,A端用细绳吊在小圆环E下,且细绳长AE等于圆弧半径,此时杠杆恰成水平状态,A点与圆弧环CED的圆心重合。当E环从C点逐渐顺时针滑到D点的过程中,吊绳对A端的作用力大小将()

    图6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增大

    C. 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D. 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剖析:由于细绳对水平杠杆A端施加的动力F1始终沿着细绳向上,当E环沿圆弧CED从C点逐渐顺时针滑到E、D点的过程中,动力F1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致使F1的力臂由小变大再变小,在此过程中,阻力F2(等于G)、阻力臂l2(等于OB)大小不变,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知,动力F1由大变小再变大。

    解:选(C)答案。

    点评:考查学生:(1)是否理解力臂概念;(2)能否理解杠杆平衡条件;(3)能否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具“变”特点杠杆类问题。

    六. 变形杠杆类试题

    例7. (徐州市考题)车轮重100N,陷于泥坑里,如图7所示,要使车轮以逆时针方向转出泥坑,需在A点施加的最小作用力为多大?在图上画出此力的图示。

    图7

    剖析:当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车轮绕着泥坑与车轮的接触点O转动,因此O点是支点。可见车轮是一个变形的杠杆,作用在该杠杆上的阻力F2为车轮的重,作用点在车轮的轴心处,其力臂l2=OB;在A点施加的最小作用力(即动力)F1的力臂l1必须等于OA。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即可算出F1的大小,并可作出此力的图示。

    解:设车轮的半径为R,则 。由于 ,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求得作用在A点的最小作用力F1=25N;该力的图示如图8所示。

    图8

    点评:考查学生能否从实物中抽象出杠杆,并找出杠杆的支点、作用在杠杆上的阻力及阻力臂,从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七. 知识综合类试题

    例8. (扬州市考题)如图9所示,一轻质杠杆的B端挂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A端用一细绳将杠杆系于地上,细绳与杠杆间的夹角为30°,OA=1m,OB=0.4m,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现在O点放一质量为5kg的物体,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以0.1m/s的速度向左匀速滑动。问

    (1)物体运动到距O点多远的地方,细绳AC的拉力恰好为零?

    (2)在移动物体的过程中F做的功及功率是多少?

    图9

    剖析: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向左匀速滑动时,物体对杠杆AB施加了一个大小等于10N的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此力可近似看作通过杠杆的支点O,它不影响杠杆的平衡。当细绳的拉力为零时,影响杠杆平衡的力有两个;一个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F(大小等于G),另一个是运动到支点O左侧的物体对杠杆施加的压力F1(等于运动物体的重)。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距离,再根据 可求出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从而求出水平拉力做的功和功率。

    解: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求得细绳AC的拉力为零时物体距O点为

    物体运动的时间

    拉力做功

    功率

    点评:考查学生:(1)是否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否面对众多条件,剔除多余条件(如细绳与杠杆的夹角为30°,OA=1m等),选出有用条件来。

    (2)能否综合应用杠杆平衡条件、速度公式、功的公式与功率公式等重要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9. (常州市考题)如图10所示,一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A端用绳子系住,绳子的另一端系于竖直墙壁的C点,在杠杆中点B处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杠杆OA长为2l,O点到C点距离为l。(1)请在图上画出拉力F的力臂;(2)求出拉力F的大小;(3)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则重物最多能悬挂在离O点多远处?

    图10

    剖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要求拉力F,必须求出其力臂DO(如图11所示)。在 和 中,由于 是公共角, ,因此有 。从式中可以看出,只要求出AC的长即可求出DO,而AC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图11

    求出拉力F的力臂DO,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重物最多能悬挂在离O多远的距离。

    解:(1)拉力F的力臂如图11所示中的DO。

    (2)在

    由于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所以拉力为

    (3)设绳子上拉力 时,重物的悬挂点离O点的距离为 ,则 ,

    点评:考查学生:(1)是否理解力臂概念;

    (2)是否能和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3)是否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从以上各题可以看出,要解答杠杆类问题,学生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会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能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能从实物中抽象出杠杆,会找杠杆的支点,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理解力臂概念,会正确找(作)出力臂;

    (3)会用数学中的几何知识、三角知识计算动力臂和阻力臂;

    (4)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应用它解决杠杆平衡问题;

    (5)具有扎实的力学知识,能解答关于杠杆的力学综合题。

    关于力的方向:(1)当动力和阻力在支点同一侧时,这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反的;(2)当动力和阻力在支点异侧时,这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同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