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高考语文诗歌选择题,高考诗歌客观题

  • 语文
  • 2023-09-23

高考语文诗歌选择题?2001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那么,高考语文诗歌选择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考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江苏卷04-09诗歌鉴赏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此宴颤”,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祥嫌请略加分析。

诗歌鉴赏高考题

湖南卷: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袜档”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郑棚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喊好则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案: (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全国卷语文诗歌选择题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搏行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高考语文古诗猜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部分一直都是比较拉分的部分,下面我跟大家诗歌鉴赏满分答题公式,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我推荐: 高中语文作文关于创新的议论文素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步骤

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明乎特点和情调。

步骤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拿山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歌选择题满分攻略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拦冲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以上就是高考语文诗歌选择题的全部内容,高考语文江苏卷04-09诗歌鉴赏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