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的历史?大雁塔位于山西省西安市是市南的大慈恩寺里面,又叫做慈恩寺塔,在唐朝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唐朝圣僧玄奘为了保护自己从丝绸之路到达天竺取回长安的经卷和佛像,命人修建了大雁塔。那么,西安大雁塔的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到今天应该有1359年的历史了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
【名称】:大雁塔
【英文名称】:Dayan Pagoda 【类别】:古建筑
【年代】:唐代
【原属】: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佛教经籍的佛塔
【现状】:现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大慈恩寺内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的简介:
大雁塔位于山西省西安市是市南的大慈恩寺里面,又叫做慈恩寺塔,在唐朝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唐朝圣僧玄奘为了保护自己从丝绸之路到达天竺取回长安的经卷和佛像,命人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在最初修建完成的时候只有五层,到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逐渐修建,慢慢的塔身变成了七层之高,大雁塔整体高度为64.517米,底层的边长为25.5米。
大雁塔是现今发现的古代塔建筑中存在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建筑的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建筑形式传入中原地区,并且融入了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
扩展资料:
大雁塔之名是因为唐玄奘得来的。他在西行的路上,进入了沙漠腹地的时候,饥渴难耐,还一不小心打翻自己的水壶,危急关头,一群大雁带着唐玄奘来到一片绿洲,他才活了下来。
回国后,为了感谢这群大雁,也为了给经书的存放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唐玄奘请求李世民建下了大雁塔。
而那时的大雁塔,因为建筑在大慈恩寺,所以也叫慈恩塔,唐朝有一个习俗,那就是进士及第后要在大雁塔下题名留诗。
著名的大诗人孟郊屡试屡败,终于中举后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狂诗。这诗着把书生中举之后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
以上就是西安大雁塔的历史的全部内容,截止2019年,有1000多年的历史,大雁塔陕西省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而修建,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慈恩寺原为隋代的无漏寺,“无漏”即没有烦恼的意思,贞观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