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感的手法写音乐?1. “雨 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这句歌词既描绘了视觉形象,即雨水打在窗上,同时也具有听觉的想象,仿佛可以听到雨滴在窗户上弹跳的声音。2. “菊花残 满的伤 你也笑容已泛黄”。这句歌词描述了菊花的凋零,同时将“菊花的黄”与“笑容的黄”混淆在一起,那么,用通感的手法写音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菊花台》中
“雨 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视觉摹写,亦可触发听觉的想象,故可兼含听觉摹写)雨水打在窗上又犹如“弹奏”。
“菊花残 满的伤 你也笑容已泛黄”
人比黄花瘦!人比黄花瘦!!“菊花”在古代不但表示离别之意,更有思念哀伤之感,此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菊花的黄”与“笑容的黄”混淆一起,却偏又自然深刻,使人感到,那温暖的笑容正在逐渐淡掉,远去。哀伤而又动人的情感自然流露
导语: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诗歌不少,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诗中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借助通感比喻,以形写声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如下诗句: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要写出琵琶声幽咽、滞涩 ,诗人将听觉与视觉相沟通,借助“冰下流泉”这样的视觉形象加以描摹。
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如下诗句:
芙蓉泣露香兰笑
此句写箜篌乐声“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以形写声, “芙蓉泣露”摹写乐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乐声的欢快,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借助通感比喻,以形写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二、借助类比联想,以声写声
如《琵琶行》中的如下诗句: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用银瓶乍破声和刀枪轰鸣声来比附琵琶声的陡然兴起和激昂飞越。
又如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的如下诗句: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在这里用“万壑松”这一自然物的声响,突出了琴声的雄浑激越。
三、借助叠音拟声,以声摹声
如《琵琶行》中的如下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四句诗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和轻细的小弦声。
《青花瓷》是周杰伦在2007年11月发布的专辑《我很忙》中一首中国风歌曲,由周杰伦自己作曲,方文山作词,钟兴民编曲。上一篇讲到,对于这首作品,抛开旋律、单看歌词而言,无论是对传统意象的运用,还是艺术手法的修饰,都让其格外打动人心。
比如上一篇讲到“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一句中,“檀香”和“窗”这两个意象分别有着传统的寓意(檀香是消愁之用,窗是一种束缚中的窥视)。这句其实是表达了:我了然你欲言又止、忧愁苦闷的内心。……
通感。湘灵鼓瑟正面描写出乐曲的变化多端,跌宕起伏。后八句转而写作者听琴的感受,听者心境随琴声而变化,忽坐忽立,忽而热泪磅礴,泪湿衣袖,琴声如此动人心,如同冰碳同时置于肠内,诗人实在经受不了,所以连忙制止颖师继续弹琴。
1. 用通感的手法描写音乐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像《梦中的婚礼》这首钢琴曲,我就可以这样描写:在梦之国的边境,一堆篝火冉冉升起。
望着远处高高的城堡,他又回想起过去的一切。
这次回来,他不知道是对是错,但是,他却无法不回到梦之国。离开了6年了,是该回来了。
一颗流星划过了天际,留下了一道眩目的光辉。
他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流星时,他的心中忽然有一种很失落的感觉:流星是不幸的,它的爱在天上,但是,从它成为坠落的那一刻起,它就注定了永远不能拥有它追求的爱。然而,他的老师却对他说,一个人在最幸福的时候死去,那么,他的灵魂就会成为一颗流星。
他永远都不能理解这种想法,离开心中的爱,那么幸福还能存在吗?
一片轻轻的白羽落在他手背,他抬起头,哦,下雪了!冬天的梦之国就如梦般美丽,但是,也如梦般虚幻。
以上就是用通感的手法写音乐的全部内容,像《梦中的婚礼》这首钢琴曲,我就可以这样描写:在梦之国的边境,一堆篝火冉冉升起。望着远处高高的城堡,他又回想起过去的一切。这次回来,他不知道是对是错,但是,他却无法不回到梦之国。离开了6年了,是该回来了。一颗流星划过了天际,留下了一道眩目的光辉。他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流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