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化学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笔记重点归纳

  • 化学
  • 2023-05-14
目录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三化学必背60个考点
  •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 九年级化学背诵内容
  •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精华)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的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篇1

    1、八大沉淀:

    白色沉淀: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2、常见产生气体的离子:

    阳离子:

    氢离子(H+)、铵离子(NH4+);

    阴离子:

    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亚硫酸根离子(HSO3-);

    3、酸碱盐推断题中常见的一些离子的颜色归纳:

    (1)无色离子:

    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钡离子、铵离子、银离子、锌离子;

    (2)有色离子:

    二价亚铁为绿色,二价铜为蓝色,三价铁为黄色;

    4、气体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显色:

    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晌团蓝色;

    酚酞遇酸变蓝色,遇碱变红色;

    5、化学框图推断中常见的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

    碱性气体∶氨气;

    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常用澄清石灰水)。

    初三的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篇2

    1.化学(Chemistry)

    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制法,以及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如: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木刻成舟;化学变化:有生成新物质。如:燃烧、食物轮枝腐败。

    3.前20号元素:

    1H氢2He氦3Li锂4Be铍5B硼6C碳7N氮8O氧9F氟10Ne氖11Na钠Mg镁13Al铝14Si硅15P磷16S硫17Cl氯18Ar氩19K钾20Ca钙

    4.空气的组成

    我们每天呼吸着的空气,它的组分也是我们化学研究的对象。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5.基础化学实验

    1)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剩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

    操作方法是:

    一、先使试管倾斜。

    二、把盛有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

    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如没有注明用量应取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块状或颗粒大的药品用镊子取。

    操作方法:

    一、先把容器横宴桐橘放。

    二、把药品放入容器口。

    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少量液体用滴管。

    ②细口瓶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手心,否则残留的液体会腐蚀标签。如果没有注明用量应取1-2ml。

    ③准确取液体用量筒和滴管,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仰视读数比实际偏小。

    4)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最低的是焰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5)可直加热的仪器有(四种)试管、燃烧匙、石棉网、坩埚。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有量筒。加热前必须预热,操作方法是把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或把酒精灯火焰在药品下方来回移动。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角为45°。

    6)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

    8)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可能会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试管外壁有水珠或没有预热试管、灼热的试管用冷水冲洗等。

    初三的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篇3

    1.物理变化是:不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比较:空气中CO2、水蒸气含量低;O2的含量高

    3.固体药品装在广口瓶,液体药品装在细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用的仪器是药匙和镊子。

    4.量取液体要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竖直悬空,不要平放或倒置。倒取液体时,取下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

    5.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0,且管口不能对着人,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7.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N2,占78%;其次是O2,占21%

    9.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是:过量,且只与氧气反应而不产生气体;导致测得结果小于1/5的因素有: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冷便观察,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10.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

    11.氮气和稀气都可作保护气,原因是化学性质不活泼。能用于食品包装中作保护气的气体,必需满足要求:无毒无害、廉价易得、不活泼。氧气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12.空气污染物有:粉尘和有害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主要是CO、NO2、SO2

    13.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是淡蓝色;检验氧气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若复燃,是氧气。

    14.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是: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15.请写出碳、磷、硫、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1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有哪三种?写出相应的反应。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2KClO3=====2KCl+3O2↑

    高锰酸钾加热:2KMnO4=====K2MnO4+MnO2+O2↑

    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下制氧气:2H2O2=====2H2O+O2↑

    17.化合反应:多种→一种;分解反应:一种→多种

    18.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19.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排水法,因为O2不易溶于水,优点是较纯净;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优点是较干燥。

    20.加热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查—装—定—点—收—离—熄。先将导管离开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水倒吸,使热的试管炸裂。

    初三的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篇4

    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元素符号:

    气态非金属元素: 氧 o 氢 h 氯 cl 氮 n 氟 f

    固态非金属元素: 碳 c 硅 si 硫 s 磷 p 碘 i

    金属元素:钙 ca 铁 fe 钾 k 钠 na 镁 mg 铝 cl 铜 cu 锌 zn 锰 mn银 ag 汞 hg 钡 ba 金 au 铂 pt

    稀有气体元素:氦 he 氖 ne 氩 ar

    原子团:硫酸根 so4 碳酸根 co3 氢氧根 oh 硝酸根 no3 铵根 nh4

    离子:硫酸根离子so42- 碳酸根 co32- 氢氧根 oh - 硝酸根 no3- 铵根 nh4+

    物质的化学符号:

    单质:氧气 o2 氢气 h2 氯气 cl2 氮气 n2 臭氧 o3 硫磺 s 木炭 c 铁 fe

    氧化物: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氧化镁 mgo 四氧化三铁 fe3o4 二氧化锰 mno2 过氧化氢 h2o2 五氧化二磷 p2o5 氧化铜 cuo 三氧化二铝 al2o3

    化合物:氯酸钾 kclo3 氯化钾 kcl 锰酸钾 k2mno4 硫酸锌 znso4 硫酸 h2so4

    硫酸镁 mgso4 氢氧化钙 ca(oh)2 硫酸铜cuso4 碳酸钙 caco3

    碳酸 h2co3 盐酸 hcl 高锰酸钾 kmno4 酒精c2h5oh 甲烷ch4

    氯化钙 cacl2

    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它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科学支配时间、积极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包括:对上学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小结,提出本学期努力的方向、目标、措施等。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执行情况,必要时帮助学生适当调整学习计划。

    学化学方法分享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的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因为只有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易于转化成为能力,便于应用和学会学习的科学方法。它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飞跃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努力下逐步形成的。

    初中化学公式大全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3、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二)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4、煤炉的底层:C+O2点燃CO2。

    5、煤炉的中层:CO2+C高温2CO。

    6、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O2点燃2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7、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CO2==H2CO3。

    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高温CaO+CO2↑。

    1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四)一氧化碳的性质: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1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其它反应

    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H2CO3。

    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

    初三的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篇5

    (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

    (2)盐 + 某些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1、 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FeSO4 +Cu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 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 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6、 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 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 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 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初三的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篇6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初三的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篇7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完)

    初三化学必背60个考点

    九年级化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正确而有效的科学引导,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9年级化学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9年级化学知识点:走进化学世界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9年级化学知识点: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清孙搭)。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答拿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凯粗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硫 S +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9年级化学知识点:氢气

    1.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2H2O(点燃)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Cu+H2O(加热)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

    ①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

    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⑦镁和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1、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2、气体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显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酚酞遇酸变蓝色,遇碱变红色。

    3、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如: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木刻成舟;化学变化:有生成扰则新物质。如:燃烧、食物腐败。

    4、物理变化是:不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拍汪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5、固体药品装在广口瓶,袭李仔液体药品装在细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用的仪器是药匙和镊子。

    九年级化学背诵内容

    进入初三之后科目的变多可能是很多初中生都不太适应,但是初中的每一科都是很重要的,需要各位考生在平时候不要放弃每一科的学习,均衡成绩不偏科,在中考的时候才悔或能取得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西面我为大家提供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碧启伍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3.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初三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旁胡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初三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 不易 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 活泼,在反应中作 氧化 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固液不加热: 2H2O2 MnO2 2H2O + 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 法,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

    向上排空气 法,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 下 倾斜:防止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 均匀连续 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 移开导管 再 熄灭酒精灯 ,防止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以上内容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各位化学基础差的同学能够在平时的时候加强练习,平时的时候对知识点熟练掌握,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1、碳的单质

    (1)金刚石:天然最硬的物质,不导电,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2)石墨: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状固体。导电性良好,是自然界最软的物质之一。

    (3)木炭、焦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咐能力。

    (4)C60: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用于材料科学和超导体。

    2、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很稳定。

    (2)可燃性:A 氧气充足:C+O2===CO2

    B 氧气不足2C+O2===2CO

    (3)还原性

    例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2CuO===2Cu+CO2↑

    例:与氧化铁反应:3C+2Fe2O3====4Fe+3CO2↑

    3、制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和盐酸

    (2)原理桥弊含:2HCl+CaCO3===CaCl2+H2O+CO2↑

    (3)操作步骤:A 检查气密性B 加大理石C 连接装置D 加盐酸E 收集气体。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A 无色无味的气体B 密度比空气大得多。C 、标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

    (2)化学性质。A :不支持呼吸和燃烧

    B: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H2CO3====H2O+CO2↑

    C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中考必考的)

    D 、与碳反应CO2+C===2CO

    5、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A 毒性:CO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B .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CO+O2== =CO2

    C .还原性:CuO+CO====Cu+CO2 Fe2O3+3CO====2Fe+3CO2↑

    初三化学知识归纳

    一、溶解性

    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敏笑、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氢氧化钙硫酸钙,微溶于水要记牢。 【补充】

    1、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碳四氧负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金正非负单质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2、原子团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溶液颜色口诀:铜蓝、亚铁绿、铁黄、高锰酸钾紫

    4、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BaCO3、 BaSO4 、CaCO3、 AgCl ★其中BaSO4、卜态AgCl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

    5、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十对粒子——“一水两气七字沉淀”

    +-+2-+2-+-①生成水:H+OH→H2O H+O→H2O②生成气体↑:◆H+CO3→CO2↑+H2O ◆NH4+OH→NH3↑+H2O

    ③生成沉淀↓: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

    -3+-★ Cu2++OH→Cu(OH)2↓(蓝色)★Fe+OH→Fe(OH)3↓(红褐色)

    --★ Mg2++OH→Mg(OH)2↓(白色)★Ba2++CO32→BaCO3↓(白色)

    ---★ Ca2++CO32→CaCO3↓(白色)★Ag++Cl→AgCl↓(白色)★Ba2++SO42→BaSO4↓(白色)

    6、表中涉及到三种挥发性酸:HNO3、HCl、H2CO3应密封保存; 四种微溶物质:Ca(OH)2、Ag2SO4、CaSO4、MgCO3;

    “——”表示三种不存在或遇水就水解的物质:AgOH、Fe2(CO3)3、Al2(CO3)3

    二、离子共存及常见离子检验

    1、 若离子之间发生离子反应,离子间便不能在溶液共存:

    2+ 2--2+3+2+ 2-2+

    (1)生成沉淀物:Cl-与Ag+; Ba与SO4; OH与Cu、Fe、Mg; CO3与Ca2+、Ba等

    + +2-(2)生成气体:OH-与NH4、H和CO3

    (3)生成水

    2、 此外要注意:题目要求的在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或者溶液是无色还是有色

    3+2+2+

    常见的.有色离子:Fe黄色、Fe浅绿色、Cu蓝色、MnO4-紫色

    初三化学知识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饱和溶液转为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① 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 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