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普陀山建立多少年 普陀山佛教文化 浙江普陀山历史背景 普陀山由来传说 关于普陀山文化的资料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明朝时实行海禁,普陀山的宝陀观音寺被毁,后裤弊又被钦赐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山以寺名,此为普胡姿族陀山名之始。
景区可以游玩的景点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紫竹林景区
去普陀山可以看紫竹林,紫竹林是一个有历史典故的景点。紫竹林在浙江省册散舟山市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观音院前有潮音洞。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观音眺,对岸可见洛迦山岛。
法雨禅寺
去普陀山可以去看特色景点法雨寺,寺内的九龙殿被誉为普陀三宝之一。法雨寺是全山第二大寺,又称后寺,位于千步沙北端的光熙峰下。寺内九龙殿(又称圆通殿)殿顶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全国独有;法雨寺天王殿对面照墙的九龙壁,用青石精雕细凿拼接而成却不漏缝隙,实属难得。
百步沙
去普陀山别错过百步沙,这里是观海上卧佛最好的地方。
百步沙位于普济寺,为冲浪、观日出最佳处,也是观看海上卧佛洛珈山最好的地方。沙滩中间有一小坡延伸海中,坡冈上筑有一小巧玲珑的亭子,叫做师石亭,是供游人观日出、聆潮音、沐海风的佳地。夏天,是消暑良地,夜晚,海风轻拂,空气清新,更是游客纳凉散步的好去处。
人间传说众生遇到任何困难局厅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音名号,但能得到菩萨救护。天烂山下仁人志士被观音大士的慈悲心肠饥腊中感动,于是投入普陀门下,立誓共济苍生。
建于元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塔高32米拦裂,四面五层,有台无檐,全用太湖美石砌成。塔上身三层四面各镂古佛一尊,瑞容妙丽,尤以观世音圣像,神态温和凝重,给人以亲切端庄之感。背景为十八罗汉,每个罗汉神态各异。每层挑台置石栏,石栏柱端刻有守护天神、狮子莲花等图案。底层基座较宽,挑台面栏柱刻有护法神狮及莲花,四周栏下雕有龙首20个,张口作吐水状,造形生动。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极具元代建筑风格。此塔系由山僧孚中禅师募资改建,并得到太子宣让王等江南诸藩王资助,遂将塔建成,并在塔旁建造太子塔院。1919年,印光法师与住持了余、了清等请无为居士陈性良募捐补修。多宝塔为典举碧型的元代建筑工艺,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属普陀山三宝之一,康有为曾在塔院假山石上留题“海山第一”4字。每到清晨,附近普济寺等古刹传来钟声,更增幽静,这就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胜景。该塔,系宣让王施钞千锭,命高僧孚中购太湖石建造,故又名“太子塔”。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修,1919年再次修理。四面五层,高18米。塔下基座高大,围绕栏杆,雕刻佛、菩萨和供养人像,并饰螭首,形象生动。其上还有基座和须弥座。塔身三重,底层用四根蟠龙石柱。塔壁雕出佛龛和佛像,木兼柱上正衡举刻题记。塔顶作宝箧印经塔的形状,四角出山花蕉叶。塔刹呈仰莲宝瓶。是浙江已发现的元代石塔中最为精美者。
明万历年间,六团有位乔姓的翰林,其父早逝,母亲蔡氏笃信佛教,家中供奉观音菩萨,吃素念佛。在儿子进京赶考时,乔蔡氏求观音保佑,如儿子科举得中,她要到普陀山去烧香,为菩萨重塑金身。
这一年,儿子真的科举得中,官为翰林,人称太史,皇榜喜讯报到六团,乔蔡氏着实高兴。朝廷命其儿子在翰林院任职,因公务繁忙,京城离家有远,一时无法回来探亲。乔蔡氏派人送信,也无明确归期,她要到普陀山去还愿的事就脱了下来。
数年后,儿子回家,荣宗耀祖,母亲旧事重提,乔太史说:“母亲要去普陀山还愿,重塑观音金兆团身,孩儿一直挂记在心。但普陀山在茫茫大海之中,路途遥远,海上风大浪高,母亲年事已高,恐难经受船上颠跛之苦。”母亲着急地问:“我不去普陀山,孩儿你看我的还愿怎么办?”乔太史接着说:“母亲放心,孩儿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次回来就是要同母亲商量。”“什么办法?孩儿快讲。”“孩儿想请一名造房高手到普陀山去观光,把那里的寺院画成图样,回来仿照它的样子建造一座小普陀寺,这样,您老人家可以在家门口为观音菩萨塑造金身了。不知母亲意下如何?”乔蔡氏听了,连连赞成。不过,她还有点担心,造庙建寺需要多少银两?乔太史安慰母亲说:“这您老就不用担心了。”
乔氏母子出钱建造寺院的消息传开,周围乡亲和佛教信众都十分赞同,认为这是行大善、积大德的好事,启猜漏不用动员和号召,都自动募集钱银,或前悄烂来义务帮工,正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建造小普陀寺添砖加瓦。因而建造小普陀寺的工程很快就上马。
海天佛国,南海圣境
简介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东达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是中国的东大门。
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山被大风所阻,于紫竹林结茅留居,建不毕饥肯去观音院。历朝相继在此兴建寺院,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普陀山也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道场之一。
拓展资料
普陀山国际佛教文化顷数槐交流中心——如易阁坐落於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於2013年12月20日落成,是华东地区唯一一家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突出佛教文化体验与实际生活禅修的主题文化旅社。
“海天佛国”普陀山佛教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普陀山的名称,出自佛教《华严经》第六十八卷,全称为:“补怛da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语的译音,意为“美丽的小白花”,由於中国历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
所以自元朝以来,惯雀友称此山为“南海普陀”。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誉,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