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化学

化学初三,初三化学重点知识归纳

  • 化学
  • 2023-05-27
目录
  • 化学初中知识重点
  • 初三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 化学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
  • 初一生物重点知识归纳下册
  • 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

  • 化学初中知识重点

    初三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1、碳的单质

    (1)金刚石:天然最硬的物质,不导电,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2)石墨: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状固体。导电性良好,是自然界最软的物质之一。

    (3)木炭、焦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咐能力。

    (4)C60: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用于材料科学和超导体。

    2、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很稳定。

    (2)可燃性:A 氧气充足:C+O2===CO2

    B 氧气不足2C+O2===2CO

    (3)还原性

    例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2CuO===2Cu+CO2↑

    例:与氧化铁反应:3C+2Fe2O3====4Fe+3CO2↑

    3、制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和盐酸

    (2)原理桥弊含:2HCl+CaCO3===CaCl2+H2O+CO2↑

    (3)操作步骤:A 检查气密性B 加大理石C 连接装置D 加盐酸E 收集气体。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A 无色无味的气体B 密度比空气大得多。C 、标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

    (2)化学性质。A :不支持呼吸和燃烧

    B: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H2CO3====H2O+CO2↑

    C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中考必考的)

    D 、与碳反应CO2+C===2CO

    5、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A 毒性:CO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B .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CO+O2== =CO2

    C .还原性:CuO+CO====Cu+CO2 Fe2O3+3CO====2Fe+3CO2↑

    初三化学知识归纳

    一、溶解性

    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敏笑、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氢氧化钙硫酸钙,微溶于水要记牢。 【补充】

    1、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碳四氧负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金正非负单质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2、原子团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溶液颜色口诀:铜蓝、亚铁绿、铁黄、高锰酸钾紫

    4、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BaCO3、 BaSO4 、CaCO3、 AgCl ★其中BaSO4、卜态AgCl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

    5、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十对粒子——“一水两气七字沉淀”

    +-+2-+2-+-①生成水:H+OH→H2O H+O→H2O②生成气体↑:◆H+CO3→CO2↑+H2O ◆NH4+OH→NH3↑+H2O

    ③生成沉淀↓: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

    -3+-★ Cu2++OH→Cu(OH)2↓(蓝色)★Fe+OH→Fe(OH)3↓(红褐色)

    --★ Mg2++OH→Mg(OH)2↓(白色)★Ba2++CO32→BaCO3↓(白色)

    ---★ Ca2++CO32→CaCO3↓(白色)★Ag++Cl→AgCl↓(白色)★Ba2++SO42→BaSO4↓(白色)

    6、表中涉及到三种挥发性酸:HNO3、HCl、H2CO3应密封保存; 四种微溶物质:Ca(OH)2、Ag2SO4、CaSO4、MgCO3;

    “——”表示三种不存在或遇水就水解的物质:AgOH、Fe2(CO3)3、Al2(CO3)3

    二、离子共存及常见离子检验

    1、 若离子之间发生离子反应,离子间便不能在溶液共存:

    2+ 2--2+3+2+ 2-2+

    (1)生成沉淀物:Cl-与Ag+; Ba与SO4; OH与Cu、Fe、Mg; CO3与Ca2+、Ba等

    + +2-(2)生成气体:OH-与NH4、H和CO3

    (3)生成水

    2、 此外要注意:题目要求的在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或者溶液是无色还是有色

    3+2+2+

    常见的.有色离子:Fe黄色、Fe浅绿色、Cu蓝色、MnO4-紫色

    初三化学知识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饱和溶液转为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① 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 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初三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 方法 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逗握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注: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初中化学必备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6、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7、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8、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配禅停止加热。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山卖庆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过滤操作: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9、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10、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1、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考点1.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符号为“Ar”,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时,它还能表示“某单质”。)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①表示铁元素

    Fe②表示一个铁原子3Fe:表示3个铁原子

    ③表示金属铁

    考点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归纳精华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梳理整理大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2021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

    一、基本概念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扰搜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3.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

    4.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5.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P等。

    6.化合物:

    历李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SO2等。

    7.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8.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9.分解反应:

    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0.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1.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2.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初中化学考点知识

    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方程式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1.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最常用)

    (实验室制H2用的金属有肢陵Zn,Fe,Mg,Al,酸有稀H2SO4和稀HCl )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 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Al+ 3AgNO3 = Al(NO3)3 + 3Ag

    (3)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4.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5.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6.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7.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中和反应)

    8.盐酸和烧碱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9.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10.氢氧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1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实验室制CO2)

    1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3.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14.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15.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CuSO4 + Ba(OH)2 = BaSO4↓+ Cu(OH)2↓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16.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17.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复分解反应必须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才能发生,且生成物的元素化合价不变。

    +1价:HClO ;NaClO;Ca(ClO)2.

    +5价:HClO3 ;KClO3.

    +7价:HClO4 ;KClO4.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作者:Lovegood和luna 0位粉丝 2007-2-23 11:37 回复此发言

    2【分享】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初一生物重点知识归纳下册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

    但是想要看懂和真正走进这个新世界,必须花费一定的功夫。初中化念中学是高中化学的垫脚石,能够在高中轻松学化学,那么初中化学的基础可要打扎实。

    构成凳高培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物枣唯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初三有: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局察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桐正茄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清老质量的总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