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都江堰历史介绍,都江堰的价值和意义

  • 历史
  • 2023-04-17
目录
  • 都江堰历史简介50字
  • 都江堰的价值和意义
  • 都江堰的解说词历史
  • 都江堰发展史
  • 都江堰的历史故事简介400字

  • 都江堰历史简介50字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我们学校就在那儿)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孙裤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樱昌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脊凯扒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的价值和意义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1]。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等工程。 1982年,都江堰作唤渗宴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和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喊基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的解说词历史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腊盯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轮竖和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宝瓶口引水口

    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纤扰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220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都江堰发展史

    1、都江堰的历史: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

    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今名。

    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的岷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游易决,在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水灾特别严重。

    战国初期,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水以排除水患,于是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处”(《蜀王本纪》)。

    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本上完成了都江堰的排灌水利工程,于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华阳国志》)后代屡有扩建,主要设施是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堆砌成鱼嘴状的分水工程,下接金刚堤,使岷江在此分为外江及内江两股。

    外江系岷江正流,在下游辟有许多灌溉渠道,兼具排洪作用;内江为人工渠道,凿玉垒山成宝瓶口。

    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

    蒲阳河及柏条河等,穿入成都平原,成为灌溉兼通航运的渠道。

    在都江堰附近,还兴建了排水入外江的平水漕、飞沙堰等工程,使进入内江过多的洪水、泥沙自动泄归外江,以确保内江灌溉区的安全。

    都江堰附近的河底常易被沙砾卵石充填淤高。

    每年必须在外江。

    内江轮流用杩槎断流,以便进行淘挖。

    后人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

    都江堰以下内、外两江灌溉总面积曾达三百余万亩,后工程失修,灌溉面积逐渐缩减至二百余万亩。

    建国后,经整治扩建,现灌溉面积已扩大到八百多万亩。

    2、作用: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工程。

    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

    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

    形成无坝 *** 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念晌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扩展资料:

    都江堰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都坝子有对年轻夫妇,背着幼子,徒步来到灌县。

    面对青山绿水,小两口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就像入林的飞鸟欢快西行。

    他们顺着岷江河岸,到了龙溪伏高弊河口,饮水小歇后,沿溪而上,最后在龙池东岸落了脚。

    小两口抱着儿子唱啊跳啊,一切烦恼都甩在脑后。

    不晓得过了多久,他们选了块背风的平地,垫了一层厚厚的干草,铺上被单就算是有了新床。

    女人砌灶煮饭兼看护儿子;男人就地取材,捡石垒墙,砍树搭棚,新家很快建起来了。

    紧接着,小两口开荒垦地。

    种瓜种豆种玉米,养鸡养兔养鸭子。

    一晃三年过去了,儿子长到五岁,胖墩墩的,虎头虎脑,爱说爱跳,“爸爸”“妈妈”喊得甜甜的。

    小两口一看到儿子,脸上就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虽说日子过得清贫,倒也有滋有味。

    一天,男人上山被牛角蜂刺了一下。

    当时他没在意缺族,哪晓得回到家脸肿得像包子,眼睛都睁不开,左脚也肿得开不了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女人急得要命,用嘴在男人的伤口处吸吮,吸出了很多污血,可那肿还是消不下去。

    男人躺在床上,发高烧、说胡话,病情越来越严重。

    女人看在眼里痛在心尖儿,突然想起小时候听大人说的青蒿能清热解毒。

    于是,她含泪吻别丈夫,牵着儿子,沿松茂古道,翻过山岭,赶到三十里外的羌寨。

    一位好心的羌族大爷教她认识了几种解毒、消肿、清热的草药,还扯了一大包给她带上。

    为了早点儿治好丈夫的病,女人谢过大爷,背着儿子,匆匆往家里赶。

    路上,儿子饿得在背上又哭又闹。

    “儿子乖!”她拍着儿子的小 *** 说,“儿子听话。

    再等一下就到家了。

    一到家,把药给你爸熬上,妈马上就给你煮荷包蛋。

    荷包蛋,儿子,你最喜欢吃的!”

    这下儿子不哭了,渐渐在母亲背上打起了呼噜。

    女人只觉得心里发慌,她担心丈夫出事,于是脚步迈得更快了。

    突然,眼前一亮,她定睛一看,前边望夫崖下有许多红色的圆点儿。

    哦,是蛇泡子。

    她走过去,摘了一大把,然后解开背带,把儿子放下来。

    儿子醒了,抓起母亲手中的红果果就朝小嘴巴里塞。

    看儿子吃得那么香甜,当妈的心里这才好受一点儿。

    她也确实累了,选了块光滑的石头坐下,喘喘气、歇歇脚。

    她随手扯起石头边的一棵小草,一闻,有一股清香的气味。

    她惊叫一声:“哎呀,青蒿!这就是青蒿!”

    她站起身来,抬头望去,前边还有好几棵呢。

    她对儿子说:“乖儿子,就坐这儿等妈一下。

    妈去给你爸再扯点儿草药,这里有,难得碰到,多扯点儿带回去!”儿子点点头,说:“妈妈,不要走远了。

    我等你!”女人离开儿子,顺着山崖,又发现了另一种解毒的草药。

    她扯了一棵又一棵,边扯边哼起了歌儿,很快就扯了一大把。

    当她抱起草药正要往回走的时候,听到一声儿子的尖叫。

    不好!她甩开草药赶紧往回跑。

    哎呀,糟了,儿子在哪里呢?她四下张望,左前方的草丛好像有响动,她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只听传过来一声“妈妈”。

    她赶紧答应:“哎!儿子,妈妈在这儿。

    妈妈救你来了!”等她跑去一看,天哪!儿子躺在草丛中,一只黄毛老虎张开血盆大口……母亲救儿心切,不顾一切地扑了过去!老虎见有人来抢自己已经到口的“美食”,气呼呼地回转身,张牙舞爪,咆哮一声,想吓跑来人。

    哪晓得女人竟发疯一样直扑过来。

    老虎见来势凶猛,一个躲闪,转身叼起地上的“美食”就跑。

    女人在后面紧紧追赶!追啊追,撵啊撵,从龙池的西边撵到东南边,不晓得摔了多少跤,手脚鼻脸被划出一道道血口。

    她爬上了东边的一座山峰,见山那边半山腰的一块岩石上。

    老虎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吃自己心爱的儿子,她顿觉心痛如绞,两耳嗡的一声巨响,心血喷涌,怒火中烧……她把牙一咬,躺在地上,顺着山坡向老虎滚去……不晓得啥时候,女人醒来了。

    她睁开眼睛一看,自己躺在岩石上,石上有一滩血迹、几块小骨头……儿子没有了!

    她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从白天哭到黑夜,从黑夜哭到天亮。

    路过这儿的人都陪着她流泪,劝解她、宽慰她。

    给她干粮,她不吃;给她水,她不喝。

    她口口声声要儿子!人们只好摇头离去,无不感叹:“为儿子,她去撵老虎!为儿子,她哭成这样!真是慈母啊!”

    失子之痛,把女人气得死去活来。

    她已失去了理智,忘记了一切,忘记了病床上躺着的丈夫。

    她哭啊哭,不晓得哭了好多个白天晚上,嗓子哭哑了,眼泪哭干了。

    等她那病中的丈夫找到她时,她的血液已经凝固了,身体化作一座山峰,平静地躺卧在龙池的东南湖畔。

    从此,人们就叫这座山为“慈母山”。

    据说,这位慈爱的母亲每年都有一天会再现她的身影。

    都江堰的历史故事简介400字

    关于都江堰的历史解说如下: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缓圆伍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扰或程腔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

    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