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晋江大桥男子跳桥 过晋江大桥的公交车 武汉长江大桥历史 晋江大桥简介 晋江大桥跳桥还找得到嘛
第一座“开” 字型主塔斜拉桥。泉州晋江大桥为独塔双索门式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大桥主塔上端的四个“翘角” 造型设计的灵感来自东南沿海民居高高翘起的脊尾, 远远望去, 己建成的高达134.125米的“开” 字型结构主塔, 姿态飞扬, 个性奔放, 加上塔柱外侧精制的刻槽处理,真是美轮美奂。笫一次采用双波浪鱼腹式桥梁新技术。泉州晋江大桥地处强台风区域, 为改善大桥抗风性能, 有效地抵御台风的袭击和防止桥梁产生涡流共振, 确保大桥的安全, 大桥正桥长365米、宽38米的主梁采用等高度预应力混疑土双波浪鱼腹式梁体新技术配乎裤, 为国内首创。笫一次大面积采用隔震支座新技术。泉州晋江大桥地处地震活跃地带, 为了提高大桥抗震能力, 大桥主线桥梁采用四芯隔震支座, 中国工程院士周福霖教援亲临工地现场考察后, 给予了高度评价, 称之为采用隔震支座为全国示范典型工程, 可提高抗震能力2倍以上, 能抵御像四川汶川高达8级地震的袭击, 此项新技术为国内顷蔽笫一。第一座国内同类桥梁基础施工之最。泉州晋江大桥桥址地处东南沿海地震断培简裂带, 地质条件罕见复杂。为了确保主塔万无一失, 在主塔基础施工中,18根直径2.2米的钻孔桩, 根根扎入晋江几十米深的岩层, 最深桩基长达61米, 嵌入岩层达30多米,均创国内同类桥梁基础施工之最。第一次采用高强精轧螺纹钢新技术。主桥预应力结构采用高强930兆帕精轧螺纹钢,为国内第一次在桥梁中使用。不但大大提高了桥梁的抗拉力,而且节约成本、方便施工 。
福建省泉州刺桐大桥是我国首例由私营企业发起兴建的BOT融资项目,总投资为2.5亿元,全长1 530m、宽27m,双向6车道,于1996年12月建成通车。其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BOT融资方式,即由项目投资法人建设经营30年,期满后全部无偿移交给政府,以解决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泉州市人民政府1994年初决定在市区边缘再造一座过江大桥氏正判,实现过境车辆和城市交通分流。建设刺桐大桥的消息传出后,先后有5家外商前往洽谈,因其条件苛刻而未成功,当地政府财力有限,无法建立承建。此时,由泉州15家私有企业合股成立的名流公司主动“请缨”,获市政府批准后,随即成立了注册资金为6 000万元的泉州刺桐大桥开发有限公司,其中名流公司占60%的股份,泉州市政府占40%的股份[引。一年后,代表市政府的路桥公司又将其中的30%股份清咐转给福建省公路开发总公司和福建省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超出资本金不足的部分,由各股东按比例分别筹措。这样,一个国家与民营相结合、以民营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就率先出现在泉州。由于刺桐大桥真正实行了建设项目的法人责任制,资金及歼改时到位,责、权、利明确,机制灵活,建设效率很高。经认真投标筛选,工程由交通部二航局承建,并聘请其竞争对手铁道部大桥局为工程监理,仅用一年多时间建成通车,创造了国内同类桥梁建设罕见的高速度。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引进BOT融资模式,开以少量国家投资带动大量民间资金参入基础设施建设之先河。经济界人士认为,其影响和意义已超过了建桥本身:走出了一条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可行之路,提供了小型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走向联合投资的范例。
(转)晋江大桥(Jinjiang River Bridge)改闭猜是中国福建省境内的连接泉州市与晋江市的过江通道,位于晋江水道之上,为228线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晋江大桥于2005年5月8号动工兴建;于2008年4月30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于2008年12月30日通车运营。
晋江大桥南起泉州市丰泽区江滨路互通立交,上跨晋江水道,核型北止晋江市东海路互通立交;线路全长3600米,主线大桥全长2740米,桥面为双向态数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五里桥,中国十大古桥,位于泉州晋江市安海镇,因安脊核羡海镇曾名安平道,得名安平桥;又因桥长约5华里,乡里俗称五里桥。
五里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经10多年告成,属连梁式石板平桥,它横跨在晋江、南安两县之间的海湾上,两头分别是安海镇、水头镇。
五里桥建成以后,历史上明清两代曾数次修缮,最后一次是1985年,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组织,国家拨款重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五里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1961年安平桥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扩展资料:
五里桥建镇8年就开始建,从安海到水头的这樱拍座桥用鲁班尺算起来正好是5里,是世界上现在最长的海上大石桥,是由两个人出钱,一个名叫黄虎,另一个是龙山寺的和尚,这两个人每人出万缗,缗字是古字,可能是一种绳子,用绳子穿钱,万缗。
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
"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氏差"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
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
参考资料来源:-安海五里桥
泉州刺桐大桥是福建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和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采用国际通行的BOT(建设一经营一移交)方式进行建设。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刺桐大桥经营期限为30年(含建设期),期满后全部无偿移交给国家。工程总投资2.5亿元。大侨长1530米,宽27米,接线公路2285米,匝道2400米,其中北引桥620米,南拍培引桥600米,主桥桥型为90+130+90连续钢架预应力桥,全桥并列6车道,设置中央绿化分隔带,设计日通车量为2.5万辆次,桥下可通行500吨胖体海轮,刺桐大桥建设规模宏伟壮观,乃目前福建省最袭族唯大型公路桥梁之一。大桥工程于1995年5月18日全面动工建设。 1996年11月18日竣工并试通车成功,1996年12月28日隆重举行通车典礼。 12月29日正式投人运营穗消。
泉州刺桐大桥由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施工,铁道部大桥建设监理公司担任监理,福建省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政府监督。
泉州刺桐大桥是跨越晋江的又一新通道,建成后作为国道324线跨江第二通道起分流过境交通作用,与现泉州大桥、刺桐路和宝洲路共同构成晋江南北两岸的环形交通,大大缓解泉州市区的交通拥挤紧张状况,改善过境和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泉州刺桐大桥建设以少量的国有资金引导大量的民营企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解决了当地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这种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投资模式,开创了我省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也是我国采用BOT投融资方式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成功范例,为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种新型投资模式得到了国家计委的充分肯定和《人民日报》的高度赞扬。刺桐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陆续就采用BOT投资模式建设成功刺桐大桥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