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地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 地理
  • 2023-04-26
目录
  •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要全面的重点在二三四章节)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 初一上册苏教版地理完整复习资料
  •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总纲
  •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要全面的重点在二三四章节)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1.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地球的大小P10图1.6: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结构见P12图1.9

    3. P12图1.11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圆圈,叫做纬线。形状是圆,长度不等(但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变短),指示东西方,相互之间平行。

    4. P12图1.10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叫经线。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交于南北极。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和纬线交织构成经纬网,用于定位。

    5.经度P13图1.12:用于标识不同的经线; 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地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该线以东的180°经度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历森示),该线以西的180°经度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经度变化规律: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6.纬度P14图1.15:用于标识不同的纬线;0°纬线即赤道,最长纬线;赤道以北的90°纬度称肢空亩为北纬(“N”),以南的90°称南纬(“S”);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7.东西半球分界线P13图1.13:20°W和160°E。东半球范围:20°W →0°→160°E;西半球范围:160°E←180°←20°W。判断某点位于东西半球的方法:如该点经度<20°则在东半球;如经度>160°则在西半球;经度在20°-160°之间,是东经则在东半球,是西经则在西半球。

    8、南北半球的分界线P14图1.16:赤道。判断某点位于南北半球的方法,如该点纬度为北纬则在北半球,如该点纬度为南纬则在南半球。

    9.判断某点位于五带的方法P20图1.23:如该点纬度<23.5°则在热带;如纬度在23.5°-66.5°之间则位于温带(是北纬则在北温带,是南纬则在南温带);如纬度在66.5°-90°之间则位于寒带(是北纬则在北寒带,是南纬则在南寒带)。

    10. 判断某点位于低、中、高纬的方法:如该点纬度在0°-30°之间则位于低纬度,如该点纬度在30°-60°之间则位于中纬度,如该点纬度在60°-90°之间则位于高纬度。

    11. 地球的自转P17图1.19: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自转方向:从侧面看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转周期为24小时(或1天)。

    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和时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地点的时间比西边早)。

    12.地球的公转P19图1.21: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

    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五个热量带的形成等。

    13.五带P20图1.23:根据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以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和南极圈(66.5°S)、北极圈(66.5°N)为界分为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有直射现象)、南温带和北温带(四季分明,无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南寒带和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14.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线定向/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示北方);无经纬网亏困无指向标的地图用一般方法定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表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子是1,分母越小,比值就越大,即比例尺就越大(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也就越短),反之,该比例尺就越小;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P29图2.16-2.1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图例P30图2.18: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数字。

    15.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P33图2.20: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点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

    1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地势高低: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②坡度陡缓P35图2.22: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③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P35图2.23:山顶(一组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盆地(一组闭合曲线,外高内低)、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17.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P36图2.25: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地面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

    1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P37图2.26:蓝色表示海洋和湖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色表示高原、高山;白色表示积雪、冰川。

    19.P37图2.26: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1、地表海陆面积(共5.1亿平方千米),三分陆地(29%,1.49亿平方千米),七分海洋(71%,3.61亿平方千米)。海陆分布:南北半球中,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东西半球中,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任意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2. 七大洲,P41图3.5、地图册P2-3①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②分布在东半球的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注:除南美洲外,其余六大洲都跨东西两半球。)赤道穿过(即跨南北半球)的四个大洲:非洲、亚洲、大洲洋、南美洲(穿过了两个大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③面积P41图3.6:亚洲(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④轮廓:P41图3.6。⑤洲界线,P42图3.7-3.8: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埃及);北美洲与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巴拿马);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3.四大洋P41图3.5:①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分布:除印度洋在东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东西半球;除北冰洋在北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南北半球。北冰洋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③面积:太平洋(最大,岛最多)>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4.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主要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吻合、动物相似性、古地层相似性。

    5.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P46图3.11:①地表由多个(七大)板块构造(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地处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②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相对运动:挤压、碰撞形成山脉;相背运动:地层断裂,形成裂谷。);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6.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主要有:(1)海洋运输;(2)海洋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3)填海造陆。对海洋环境的破坏行为主要有:石油污染、垃圾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产生的后果主要是破坏海洋生态和海洋景观。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1.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大气状况;大气状况易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和大气活动的综合状况;大气状况稳定。卫星云图上的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白色代表云层。常见天气预报符号P55图4.2。

    2.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它们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气温的时间变化:(1)日变化P60图4.6: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年变化(陆地上)P61图4.7: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是夏季,1月气温最低,是冬季,南半球刚好相反。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气温的空间变化:①受纬度位置影响,P63图4.10: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②受海陆位置影响:夏季,同纬度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的气温比海洋低。③受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④受洋流因素影响: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5.降水形成条件:①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②有凝结核③云滴增大变成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面。

    6.降水的时间变化: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均匀型。

    7.降水的空间变化,P67图4.13:①受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②受海陆位置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部地区多,中、西部地区少;③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④受洋流因素影响: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8.世界的气候: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全球共分为11种(五类)气候类型P68图4.14。

    气候特征:以气温的高低和季节变化、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变化来说明。

    结合地图册P30识读各种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了解各种气候的特征。

    (1)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年均温>20℃)

    类型 分布 气温特征 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及附近地区 终

    温 终年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 终年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 东南亚、南亚 分旱雨两季

    (2)亚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气温>20℃)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纬度30°-40°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纬度25°-35°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最热月气温>20℃)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地区大陆西部

    (40°-60°大陆西岸) 冬温夏凉,各月降水均匀

    (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气温<20℃)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地区大陆中部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地区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寒带气候(一年中大多数月份气温在0℃以下)

    分布:两极高纬地区;气候特征: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5)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分布:海拔较高的高原高山(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气候特征:冬冷夏凉,降水稀少

    8. 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有: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危害。

    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

    1、世界人口①人口数量多(目前已突破70亿);②增长速度快(每增长10亿人口所经过年数逐渐缩短);人口增长速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关系密切;③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④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地区增长慢(欧洲最慢),发展中国家地区增长快(非洲最快)。⑤世界人口的分布,P78图5.2: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和内陆地区,湿热的雨林地区、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高山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和发展。⑥衡量人口分布疏密的指标: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数(人/平方千米)。七大洲中南极洲无常住居民,亚洲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⑦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医就学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⑧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总量: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⑨)解决措施: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根据人类体质特征(主要是肤色)的差异,世界居民分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世界人种分布P83图5.6: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以及美洲的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白色人种-欧洲、美洲、大洋洲,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人;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世界上的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4.①世界上影响大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最多)、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都源于亚洲。②教徒分布:基督教-欧洲、美洲、大洋洲,白色人种分布区、伊斯兰教-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其信徒称为“穆斯林”、佛教-东亚和东南亚;③宗教建筑:基督教的教堂呈尖顶,有十字架钟楼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呈圆顶,佛教建筑形式多样,有佛塔、寺庙、石窟等。

    5.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有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一般先有乡村后有城市;两类聚落景观差异明显(如建筑物的数量、密度、高度,公共设施机构、绿地多少等);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如工业、服务业等)。

    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密集,原因是这些地方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暖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如工农业生产)。

    世界民居:黄土高原-窑洞,内蒙古草原-蒙古包,华北平原-四合院,湿热地区-竹楼,山区-吊脚楼,北极的因纽特人-冰屋,西亚干旱地区-泥砖圆顶屋,墙厚窗小,多雨地区-斜顶屋,少雨地区-平顶屋。

    世界遗产(聚落):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第六章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1.国家之间的差异,P90表6-1:(1)面积大小不同:居前6位的是俄罗斯(欧洲,1707万km2)、加拿大(北美)、中国(亚洲,约960万km2)、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最小的是欧洲的梵蒂冈。(2)人口多少不同:居前5位是中国(亚洲,>13亿)、印度(亚洲,>11亿)、美国(北美洲>3亿)、印度尼西亚(亚洲)、巴西(南美洲)。(3)海陆位置不同:有临海国、内陆国、岛国。(4)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比例重小(约20%),人均GDP高,城市人口比重大,工业生产技术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农业技术先进、现代化程度高,教育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比例重大(约80%),人均GDP低,城市人口比重小,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技术落后,教育水平低。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半球(故用“北”代指发达国家),主要有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故用“南”代指发展中国家),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

    4.联合国(UN)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维持和平和安全的机构,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10非常任理事中组成。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全球经济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其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论坛,其总部设在新加坡。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不知道你的教材版本,不知对你又没有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耐念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晌亩哪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宴码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初一上册苏教版地理完整复习资料

    1.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2.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 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 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6.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

    7. 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陆地从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两半球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划分的。

    1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如果该数值小(大、小),则对人体健康有利。

    1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经线(又叫子午线),指示的方向是南北,长度相等。纬线是半径运指不等的圆,指示的方向是东西,长度不相等。

    1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零度纬线是赤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南美洲。

    15. 1999年10月12日 ,世界人口总数达到60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密度=居民数量/单位面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区叫大陆架。

    16.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欧洲。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此处的地形是山脊,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此处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17.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东部,从全球看主要旁芹配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18.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是绕太阳公转的。

    19.为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

    20.世界上三个主要的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上的三大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黑种人的故乡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21.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联合国的工作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这些资料很有用哦!考的几乎都是这些!首拍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总纲

    七年级(上) 自然地理(苏教版)

    一、地球的形状和拿闷大小(P2-4)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下列证据可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远处驶来的帆船,先见桅杆,再见船身;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站得高看得远。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P4-7)

    1、经线、纬线的区别:

    经线(子午线)纬 线

    概念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与经线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长度相等 有长有短,赤道最长,两极为零

    形状半圆 圆圈

    条数无数条 无数条

    经线圈由两条正相对的(即差180°)的经线组成的大圆。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 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纬线圈,

    仅 赤道 能平分地球。

    2、纬度、经度的比较:

    经 度纬 度

    度数起

    点线把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 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赤道 为0°纬线

    度数划分 _本初子午线_是东西经的分界线。0°经线以东的180°为东经 ,以西的180°为 西经 ,东、西经各有180°。东经180°与西经180°同在一条线上,这条经线称为180°经线。 _赤道为南北纬的分界线,赤道_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南北纬各有90°,北纬90°即北极(N),南纬90°即为南极(S)

    代号东经(E),西经(W) 北纬(N),南纬(S)

    半球划分 习惯上以(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平分地球为东、西半球 _赤道_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3、中高低纬度的划分: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 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4、在经纬网上确定地理位置: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描述,包括经度(东经或西经)与纬度(南纬或北纬)两个方面 。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9-12)

    1、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向 侧视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状态 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键敏租方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分布;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

    2、四季的变化

    节气 日期 季节(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的状况正午

    影长

    春分 3月21日 3、4、5月为北半球春季,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 6、7、8月为北半球夏季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多,南半球少 最短

    秋分 9月23日 9、10、11月为北半球秋季 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 12、1、2月为北半球冬季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半球少,南半球多 最长

    3、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太阳光热在地表的分别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

    范围 获得太阳光热状况 突出的自然现象

    北寒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少,终年低温 极昼极夜

    北温带 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 既无极昼也无极夜,四季分明

    热带 多,终年高温 一年有一、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南温带 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 既无极昼也无极夜,四季分明

    南寒带 少,终年低温 极昼极夜

    盐城市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物体影长最短,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物体影长最长,昼最短夜最长。

    四、地图知识

    1、比例尺(P9、23)

    (1)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2)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即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实地范围越小 。

    2【初一上学期地理复习资料】2、三种定向法稿兆:(P14)

    (1)一般定向法:没有特别说明的地图,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北方 。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

    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只有 正东或正西方向;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或 正北方向。

    地球上最北的点是北极点,北极附近,沿经线指向北极点就是 正北方向;地球上最南的点是南极点,南极附近,沿经线指向南极点就是 正南 方向。

    3、等高线的特点:(P16、17)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都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 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地势特点

    判断山地地形的方法

    (1)形状特点见16页 图1.29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递增,有山峰标志;

    山脊(即分水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即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即集水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即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这里容易形成河流,选择水库坝址的地方;

    鞍部:两山顶之间,形似马鞍;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2)判断规律

    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陡崖坡最陡,密呈线一条;鞍部两山头,好似眼镜架。

    2、陆地上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五种地形。

    五、海陆分布 (P26-29)

    1、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约占71%,所以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分布特点: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北冰洋);海洋多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南极大陆)。

    3、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1)地球上的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其中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大洋洲介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南美、北美洲之间,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环绕。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绝大部分在南极圈内,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全部分布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部分布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全部分布于东半球的大洲:欧洲、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亚洲和大洋洲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

    各大洲之间陆地上的主要界线:

    欧洲与亚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周围的大洲:

    太平洋: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围。

    最大的大洲 亚洲 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 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北冰洋

    纬度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大洋 北冰洋

    面积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 面积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六、海陆变迁

    1、沧海桑田变化(P32、33)说的是海陆变迁,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如喜马拉雅山中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 和海平面的升降 (海底古河流的遗迹;盐城东海岸曾经是一片汪洋)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也会引起海平面的升降。

    2、板块运动学说:(P37、38)“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划分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

    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有: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② 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4、(P38、39)红海和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几千万年以后这里将成为新的海洋;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碰撞,地中海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青藏高原成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喜马拉雅山不断隆起抬升成世界最雄伟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

    七、天气与生活

    1、天气(P43):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

    气候(P57):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变化不大,一般只注意到 气温、降水两要素。

    2、认识卫星云图(P46),图上绿色代表陆地 ,蓝色代表海洋 ,白色代表云雨区 。白色越凝重,代表云层越厚 ,云厚的地方往往下雨就越大 。

    3、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页。

    4、(P48)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污染指数评判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好坏。污染指数小(小于100),空气质量为优、良,则空气清新,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污染指数大,(大于100),则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害。

    5、风向是风的来向,即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弱。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谈裂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含岁闭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雀裤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