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高中物理必修三公式,高一物理必修三公式大全

  • 物理
  • 2023-04-28
目录
  • 物理必修3公式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三公式大全
  • 高中数学选修三公式
  • 高二物理必修三公式总结
  • 高二必修三物理十三章公式

  • 物理必修3公式总结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衡毁缓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余卖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咐模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高一物理必修三公式大全

    内容如下:

    一、平抛运动 。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谈缺含y=gt2/2 。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扮卜(2h/g)1/2) 。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

    7、合位移:s=(x2+y2)1/2。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

    二、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含笑

    5、周期与频率:T=1/f 。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三、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

    高中数学选修三公式

    库仑定律:F=kQq/r^2;

    电场强度:E=F/q

    点电荷电场强度:E=kQ/r^2;

    匀强电场:E=U/d

    电势能:E₁ =qφ

    电势差:U₁ ₂=φ₁-φ₂

    静电力做功:W₁₂=qU₁₂

    电容定义式:C=Q/U

    电容:C=εS/4πkd

    电磁学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匀强电场:1/2*mv^2; =qU v^2 =2qU/m 偏转匀强电场: 运动时间:t=x/v₀ 垂直加速度:a=qU/md 垂直位移:y=1/2*at₂ =1/2*(qU/md)*(x/v₀)^2; 偏转角:θ=v⊥/v₀=qUx/md(v₀)^2; 微观电流:I=nesv 电源非静电力做功:W=εq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 电流:I₁ =I₂ =I₃ = …… 电压:U =U₁ +U₂ +U₃ + …… 并联电路 电压:U₁=U₂=U₃= …… 电流:I =I₁+I₂+I₃+ …… 电阻串联:R =R₁+R₂+R₃+ …… 电阻并联:1/R =1/R₁+1/R₂+1/R₃+ …… 焦耳定律:Q=I^2; Rt P=I^2; R P=U^2; /R 电功:W=UIt

    电磁学

    电功率:P=UI 电阻定律:R=ρl/S 全电路欧姆定律:ε=I(R+r) ε=U外+U内 安培力:F=ILBsinθ 洛伦兹力:f=qvB 磁通量:Φ=BS 电磁感应 感生电动势:E=nΔΦ/Δt 动生电动势:E=Blv*sinθ 高中物理电磁学公式总整理 电子电量为 库仑(Coul),1C= 电子电量。

    1.必欧-沙伐定律,描述长 的电线在 处所建立的磁场

    , ,

    磁场单位,MKS制为Tesla,CGS制为Gauss,1Tesla=10000Gauss,地表磁场约为0.5Gauss,从南极指向北极。

    由必欧-沙伐定律经过演算可推出安培定律

    2.重要磁场公式

    无限长直导线磁场 长 之螺线管内之磁场

    半径a的线圈在轴上x处产生的磁场

    ,在圆心处(x=0)产生的磁场为

    3.长 之载流导线所受的磁力为 ,当 与B垂直时

    两平行载流导线单位长度所受之力 。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吸;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斥。

    4.电动机(马达)内的线圈所受到的力矩 , 。其中A为面积向量,大小为线圈面积,方向为线圈面的法向量,以电流方向搭配右手定则来决定。

    5.带电质点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力为 ,

    a.若该质点初速与磁场B平行,则作等速度运动,轨迹为直线。

    b.若该质点初速与磁场B垂直,则作等速率圆周运动,轨迹为圆。回转半径 ,周期 。

    c.若该质点初速与磁场B夹角 ,该质点作螺线运动。与磁场平行的速度分量 大小与方向皆不改变,而与磁场平行的速度分量 大小不变但方向不停变化,呈等速率圆周运动。其中 ,回转半径 ,周期 ,与b.相同,螺距 。

    速度选择器:让带电粒子通过磁场与电场垂直的空间,则其受力 ,当 时该粒子受力为零,作等速度运动。

    质普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速度选择器固定离子的速度,再将同素的离子打入均匀磁场中,量测其碰撞位置计算回转半径,求得离子质量。

    6.磁场的高斯定律 ,即封闭曲面上的磁通量必为零,代表磁力线必封闭,无磁单极的存在。磁铁外的磁力线由N极出发,终于S极,磁铁内的磁力线由S极出发,终于N极。

    四、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波

    1.法拉地定律:感应电动势 。注意此处者中并非计算封闭曲面上之磁通量。

    感应电动势造成的感应电流之方向,会使得线圈受到的磁力与外力方向相反。

    2.长度 的导线以速度v前进切割磁力线时,导线两端两端的感应电动势 。若v、B、 互相垂直,则

    3.法拉地定律提供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方法,也就是发首缓山电机的基本原理。以频率f 转动的发电机输出的电动势 ,最大感应电动势 。

    变压器,用来改变交流电之电压,通以直流电时输出端无电位差。

    ,又理想变压器不会消耗能量,由能量守恒 ,故

    4.十九世纪中马克士威整理电磁学,得到四大公式,分别为

    a.电场的高斯定律

    b.法拉地定律

    c.磁场的高斯定律

    d.安培定哪坦律

    马克士威由法拉地定律中变动磁场会产生电场的概念,修正了安培定律,使得变动的电场会产生磁场。

    e.马克士威修正后的安培定律为

    a.、b.、c.和修正后的e.称为马克士威方程式,为电磁学的基本方程式。由马克士威方程式,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且其传播速度 。

    。十九世纪末,由赫兹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劳仑兹力 。

    右手定则:右手平展,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若磁力线垂直进入手心(当磁感线为直线时,相当于手心面向N极),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方向,则四指所指方向为导线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安培定则..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303.htm

    左手定则:左手平展,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

    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手心对准N极,手背对准S极,

    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既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则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方向。

    高二物理必修三公式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 重、难点梳理

    第 四 章 电磁感应

    第1节 划时代的发现

    第2节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一、学习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规律,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是研究科学的前提,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获得成功的保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科学的道路不平坦,伟人的足迹是失败、挫折+成功。

    3、知道电磁感应及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

    4、理解磁通量及其变化。

    二、教材重点:

    1、揭示“电生磁”与“磁生电”发现过程的哲学内涵。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前弯宴提。

    2、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3、通过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磁通量变化的分析,养成良好的过程分析习惯。

    4、磁通量变化的各种形式。

    三、教材难点:

    1、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控制实验条件,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规律。

    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守恒。

    四、教材疑点:

    1、移动磁铁的磁场引起感应电流时,磁铁内部的磁感线和外部的磁感线方向相反,形成闭合的曲线,教材中没有显示内部磁感应线。

    2、磁通量中闹薯是双向标量,教材中虽然没有提出,但在应用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

    五、学生易错点:

    1、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理解

    ①闭合电路中的“闭合”在应用中易忽视。

    ②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不是磁场的变化。

    2、磁铁内部的磁感线条数跟外部所有磁感线的条数相等

    3、各种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及形状

    4、磁通量增减的判断

    六、教材资源:

    1、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指导科学探究是奥斯特和法拉第获得成功的前提。

    2、科学的规律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同时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高度概括是得到正确结论的关键。

    3、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是:P9第6题、P10第7题。

    第3节 愣次定律

    一、学习要求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理解楞次定律。

    2.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二、教材重点

    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教材难点

    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四、教材疑点

    对“阻碍”的理解, 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步骤

    五、学生易错点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电流磁场磁场方向关系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 问题与练习 1、4、5、7

    第4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学习要求

    1、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理解计算感应电动势的两个公式E=BLv和E=ΔΦ/Δt的区别和联系,并应用其进行计算。对公式E=BLv的计算,只限于L与B、v垂直的情况。

    3、知道直流电动机工作时存在反电动势,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反电动势。

    二、教材重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教材难点

    平均电动势与瞬时电动势区别。

    四、教材疑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无法作定量的实验验证,更无法进行定量测量,只能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五、学生易错点

    Φ,ΔΦ,ΔΦ/Δt区别

    六、教学资源

    问题与练习:3、4、5、7

    第5节 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一、学习要求

    1.知道感生电场。

    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

    3、通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研卖者究增强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认知深度,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4、通过对相应物理学史的了解,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

    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

    三、教学难点

    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感生电场与感应电动势

    第6节 互感和自感

    一、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5、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7、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三、教学难点

    分析自感现象。

    四、教学资源

    自感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第七节 涡 流 电磁阻尼 电磁驱动

    一、学习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涡流现象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重点

    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三、教材难点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资源

    〔演示1〕涡流生热实验

    〔演示2〕电磁阻尼。

    按照教材“做一做”中叙述的内容,演示电表指针在偏转过程中受到的电磁阻尼现象。

    〔演示3〕电磁驱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第五章 交变电流

    第1节 交变电流

    教材分析

    交变电流是生产和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电流,而正弦电流又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正弦式电流产生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所以本章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理论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本节知识是全章的理论基础,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它对各种元件的作用也不同。正因为交变电流的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其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标准

    知道交变电流,能用函数表达式和图像描述交变电流。

    一、学习要求

    1.知道交变电流。

    2.通过模型或实验认识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了解正弦式交变电流。

    二、教材重点

    1. 运用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2.认识交变电流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三、教材难点

    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四、教材难点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资源

    用图象表示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重要方法.

    第2节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教材分析

    与恒定电流不同,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等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需要用一些特殊的物理量来描述它在变化中不同方面的特性,本节主要介绍这样一些物理量。

    一、学习要求

    1. 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知道我国供电线路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

    2. 知道交变电流和电压的峰值,有效值及其关系.

    3、 会用图象和函数表达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

    二、教材重点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三、教材难点

    一般电流有效值的求解

    四、教学资源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白,从电流热效应上看,交流电产生的效果可以与某地恒定电流相等,由此引入有效值的概念.

    1.定义:让交流与恒定电流通过相同的电阻,如果它们在一周期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个恒定电流的值(I或U)叫做这个交流的有效值.

    课本第一次明确地用一个周期T来定义有效值,使得有效值的概念更加准确.

    2. 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的关系

    这一关系只对正弦式电流成立,对其它波形的交变电流一般不成立. 其它波形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就根据有效值的定义去求解。

    3. 几点说明:①各种使用交变电流的电器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均指有效值;② 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所测量的数值也都是有效值;③将电容器接入交流电路中,其耐压值应不小于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但熔丝的选择应据有效值来确定其熔断电流;④一般情况下所说的交变电流的数值,若无特别说明,均指有效值。

    4.有效值与平均值的区别: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按照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对一个确定的交变电流,其有效值是一定的,而平均值是由E=ΔΦ/Δt来确定的,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有关。在计算交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热功率时,只能用有效值,而不能用平均值;在计算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时,只能用交变电流的平均值,即q = It 。

    第3节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教材分析

    突出交流与直流的区别,加深学生对交变电流特点的认识。教材介绍了电感和电容在交浪电路中的作用,但不深入讨论感抗和容抗的问题,不在理论上展开讨论,而是尽可能用实验说明问题。

    一、学习要求

    1. 用实验方法了解电感在电路中对直流有导通作用,也能通过交变电流,定性了解电感对交流有阻碍作用,知道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

    2. 用实验方法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起隔断电流、导通交变电流的作用,定性了解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知道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二、教材重点

    让学生知道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并能定性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材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教学资源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

    第4节 变压器

    一、学习要求

    1、了解使用变压器的目的,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知道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的区别

    2、知道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变压器的变比关系

    3、知道不同种类变压器的共性和个性

    二、教材重点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互感过程的理解

    三、教材难点

    对多个副线圈的变压器,或铁芯"分叉"的变压器,变比关系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材疑点

    当输出功率为零时,原线圈上为什么还有电流?这个电流有什么作用?

    五、学生易错点

    1、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在应用中的连线方法

    2、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六、教材资源

    1、实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这个实验包含了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第5节 电能的输送

    一、学习要求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

    3、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损失和如何减少电压损失.

    4、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二、教材重点

    变压器电压关系与功率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材难点

    输电线上电压损失与功率损失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材疑点

    1、增大输电线的直径减小电阻应该好像比使用变压器提高电压简单

    2、直流输电有什么优点

    五、学生易错点

    在计算电能的损失功率时,输电线上的电压误以为加在输电线电阻上的电压。

    六、教材资源

    1、科学漫步:输电新技术和超导电缆输电

    2、第54页第2题

    第 六 章 传 感 器

    第1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一、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知道传感器中常见的三种敏感元件及其它们的工作原理。

    3、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三种常见敏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难点:分析并设计传感器的应用电路。

    三、教材疑点

    霍尔元件中的载流子及实际工作中哪一侧电势高。

    四、学生易错点

    1、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是怎样将非电学量转换成对应的电学量的。

    2、简单电路的分析。

    五、教学资源

    1、教材60页第2题介绍9种常见的传感器感受的非电学量转换成对应的电学量。

    2、教材60页第1题与59上面的说一说相对应介绍电容式和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第2节 传感器的应用(一)

    一、学习要求

    1、认识力传感器、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2、列举传感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秤、话筒的工作原理。电熨斗的温度传感器和电饭锅的温度传感器构造,并了解它们不同的工作原理。

    难点: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三、教材疑点

    应变片的工作过程,电熨斗的调温旋钮与对应的温度关系。

    四、学生易错点

    1、电容式话筒和动圈式话筒及驻极体话筒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资源

    1、教材64页第1、2、3题介绍三种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3节 传感器的应用(二)

    第4节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一、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饭锅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②.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各种数字式测温仪的特点及测温元件

    ③.理解光传感器的应用――机械式鼠标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④.了解光传感器的应用――火灾报警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⑤.会用各类传感器(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

    ⑥.掌握光控开关电了路的工作原理

    ⑦.掌握温度报警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教材重点

    应使学生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认识和使用范围。

    三、本部分的教学难点是:

    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本部分疑点是:

    传感器的四个典型应用实例电饭锅、测温仪、鼠标器和火灾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它们如何实现非电学量向电学量的转换,及其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起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分别随着温度的增大、光线的增强,它们里面的自由电子数均增多,故电阻均变小.相反,随着温度的减小、光度的减弱,电阻均变大.

    五、学生易错点是:

    不能正确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我个人认为这个时候你应该多看看物理书

    然后记公式的同时联系想想之前和之后的章节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祝你考个好成绩

    高二必修三物理十三章公式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租含悔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弊正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老滑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