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该书的作者是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书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轴心期理论。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那么,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孔子: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等;克已复礼;有教无类等。(3分)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重视教育、知识等;善是人内在的灵魂;(3分) (2)注重人的作用或价值;强调加强道德修养等;重视教育。(3分) (3)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2分);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分) (4)孔子的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给世界带来福音等。(1分) 应当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批判地继承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涉及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直接归纳二人的主张即可;(2)材料一中“相通的地方”是指二人思想的共同点,根据问题(1)的答案,找出共同点即可;(3)结合二人思想在各自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可以直接回答起影响所在,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4)材料二中文字“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说明罗茨的观点是孔子的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给世界带来福音等,结合所学不难得出对待儒家思想应该坚持批判地继承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历史的目的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大约是?()介绍如下: 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大约是指公元前500年前后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 轴心时代或轴心期的概念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概念。雅斯贝斯是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与海德格尔齐名。起初,雅斯贝斯学习的是法律,后改为医学,并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临床精神病学方面贡献很大。 后来在胡塞尔的影响下对现象学产生浓厚兴趣,从此开始学习哲学,并在1921年出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在纳粹统治时期,雅斯贝斯惨遭迫害,迁居瑞士,直至二战结束。后在抨击德国二战罪行时,遭到国内压力,再次迁居瑞士,并加入瑞士国籍,直到去世。 拓展知识 轴心时代或轴心期概念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概念,用以指称公元前500年前后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突破现象。 人物介绍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男,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经典名句尼尔·波兹曼(美国)在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曾指出:媒介的变迁意义重大,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本身就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在印刷品时代,只有白纸黑字才给人感觉是客观的,正确的,接近真理的。而相比之下,图像、的信息含量则低了太多。在所有媒介形式里,只有文字拥有穿越千年的力量。越有力量的事物,拥有它便越困难。所以文字的阅读,是难的事情,排在所有媒介形态第二位;而排在第一的,是哲学家的文字,正如我们读的这本《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所以在正式进入读后感内容之前,我想首先表达感谢,感谢组织,如果不是组织安排的任务,我是不可能读哲学书籍,更不可能读雅斯贝斯的哲学书籍......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查阅了无数网络资料,参考了无数别人的读后感,但这些资料和读后感也是围绕这本书如何抽象、读起来有多困难展开,所以最后我也还是不确定我的理解是否是“有稽之谈”,权且供大家探讨,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以下读后感主要分三个部分展开,首先我们看雅斯贝斯的生平,作家的文字是其一生的缩影或期望,理解哲学家的思想更离不开他的行动、日常、他的基本经验和他独特的世界;然后我们聚焦到雅思贝斯在本书中探讨的核心问题——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其实是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看雅斯贝斯在当时西方哲学盛行甚至“自负”的时代如何摒弃自身局限性,钻研东方哲学,走向世界哲学;最后,我们不能忽视雅斯贝斯这本书的重要贡献:首次提出和使用“轴心时代”这个概念,我们暂且可以将之理解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但这是世界范围的、全世界思想和宗教“独立”又“共同”的根源。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其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史。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情。文学与历史是分不开的,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和传承,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创作,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学不能“虚无”历史。[2] 历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历史是人书写的,既然是人书写的,就会夹杂着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乐,所以说,所看到的历史文字,是夹杂着人的情感的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简述茶的起源与发展尼尔·波兹曼(美国)在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曾指出:媒介的变迁意义重大,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本身就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在印刷品时代,只有白纸黑字才给人感觉是客观的,正确的,接近真理的。而相比之下,图像、的信息含量则低了太多。在所有媒介形式里,只有文字拥有穿越千年的力量。越有力量的事物,拥有它便越困难。所以文字的阅读,是难的事情,排在所有媒介形态第二位;而排在第一的,是哲学家的文字,正如我们读的这本《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所以在正式进入读后感内容之前,我想首先表达感谢,感谢组织,如果不是组织安排的任务,我是不可能读哲学书籍,更不可能读雅斯贝斯的哲学书籍......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查阅了无数网络资料,参考了无数别人的读后感,但这些资料和读后感也是围绕这本书如何抽象、读起来有多困难展开,所以最后我也还是不确定我的理解是否是“有稽之谈”,权且供大家探讨,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以下读后感主要分三个部分展开,首先我们看雅斯贝斯的生平,作家的文字是其一生的缩影或期望,理解哲学家的思想更离不开他的行动、日常、他的基本经验和他独特的世界;然后我们聚焦到雅思贝斯在本书中探讨的核心问题——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其实是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看雅斯贝斯在当时西方哲学盛行甚至“自负”的时代如何摒弃自身局限性,钻研东方哲学,走向世界哲学;最后,我们不能忽视雅斯贝斯这本书的重要贡献:首次提出和使用“轴心时代”这个概念,我们暂且可以将之理解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但这是世界范围的、全世界思想和宗教“独立”又“共同”的根源。 以上就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全部内容,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