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1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历史背景: (1)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那么,历史必修3?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随着高考的到来,山东的文科生也开始复习历史这门科目了。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必修三历史必背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必修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内容: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内容: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 内容: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 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l) 内容:
①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必修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对于历史的学习很多人都会觉得望“史”莫及,那么我们应怎样学习好历史呢?其实列好复习提纲就行了,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①、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
②、私学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形成了诸子百家。
2、主要流派
①、道家:老子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③、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④、儒家: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施政、君舟民水、性本恶。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由于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1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历史背景:
(1)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
(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2)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3)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意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过程: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比如一条大河, 要靠很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经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1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
(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就是历史必修3的全部内容,(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