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院大楼介绍

  • 历史
  • 2023-05-10
目录
  • 中国历史研究院大楼介绍
  • 历史学最新研究动态
  • 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级别
  • 中国历史
  • 历史研究期刊

  • 中国历史研究院大楼介绍

    主要内容

    阐明史学亩春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揭示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批判地总结史学野耐稿遗产(包括史学传统)颂孝,为促进历史科学的发展提供成果

    史学史

    研究和阐述史学本身发展的历史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主要任务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今历史著作,探索史学思想的源流与派别以及史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并考察历史知识积累的过程和历史编纂方法的演变等。史学史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世界史学史、国别史学史、断代史学史等

    历史学最新研究动态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拦团侍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共130篇。

    最早的纪传或档体断代史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共100卷,分120篇。

    其它:

    《尚书》

    《左传》

    《国语简吵》

    《战国策》

    《后汉书》

    《三国志》

    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级别

    夏商周三代

    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

    商周神话与美术中所见人与动物关系之演变(张光直)

    诸子天人论导源(傅斯年)

    共同的西周经历(李峰)

    春秋战国时代

    说儒(胡适)

    春秋时代的政治与社会(雷海宗)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张荫麟)

    战国军功官僚集团的性质定位(杨师群)

    秦汉时代

    汉代的对外关系(余英时)

    汉代农业分陵桐析(许倬云)

    论轮台诏(田余庆)

    英雄与名士(贺昌群>

    魏晋南北朝时代

    汉魏之际封建说(节选)(何兹全)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唐长孺)

    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陈寅恪)

    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缪钺)

    魏晋南北朝史学与王朝禅代(周一良)

    隋唐五代时代

    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内藤湖南)

    唐之府兵及扩骑(岑仲勉)

    唐代的科举制度(王仲荦)

    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严耕望)

    冯道——官僚的最高典型(范文澜)

    《瘗鹤铭》之谜(卞孝萱)

    宋代

    论宋太祖收兵权(聂崇岐)

    “黄龙痛饮”考释(邓广铭)

    关于北宋乡村下户的差役和免役钱问题(朱瑞熙)

    南宋海外贸易收入及其在财政岁赋中的比率(郭正忠)

    辽西夏金时代

    辽代四时捺钵考五篇·四时捺钵总论(傅乐焕)

    论西夏使臣的“蕃号”问题(白滨)

    猛安谋克制的制定及其发展——太祖、孙握太宗时代(三上次男)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刘浦江)

    元代

    蒙古答刺罕考(韩儒林)

    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杨志玖)

    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时代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陈得芝)

    元朝的统一与统合:以汉地、江南为中心(萧启庆)

    明代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梁启超)

    周忱的赋役改革和财政改革(伍丹戈)

    个别手则汪庆工业部门中所见到的资本主义萌芽(节选)(许大龄)

    东林学派的经济思想和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节选)(洪焕椿)

    明清江南市镇的专业化分布格局(樊树志)

    清代(鸦片战争前)

    清世宗夺嫡考实(王钟翰)

    论清代人事回避制度(韦庆远)

    “摊丁人地”的意义(郭松义)

    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吴承明)

    论改土归流的进步作用(张捷夫)

    清代学术思想特色简论(王俊义黄爱平)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研究院待遇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历史研究院公资按中国薯樱历史研究院院部非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标准执行,并缴宽手茄纳五险一金,有年终奖,员工福慎察利好。

    历史研究期刊

    刘浦江,中国辽金史研究第一人,1961年生于上海,籍贯重庆垫江。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88年3月,任中共中央党校文雀培史教研部助教、讲师。1988年4月至今,历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2010年,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主要专业领域为宋辽金史、中国北方民族史。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义宁客家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福建上杭。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蒋廷黻(1895.12.7-1965.10.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宝庆晌历人,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

    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自杀,家破人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王永兴 ,1934年至194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文系、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40年至194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1943年至194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1945年至194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助教;1946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讲师;1952年至1955年,任清华工农中学常务副校长;1955年宴岁搜至1958年,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1958年至1978年,在山西省教育学院任教,曾参加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的工作;1978年调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任教,1980年评为教授,1986年离休,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曾任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