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历史故事?关于春联的故事传说如下:1、戴大宾巧对对联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2、郑板桥联辱知府。那么,春联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刘孝绰在建康做官,这个人非常有才,喜欢帮助别人,但帮了别人之后又常常挖苦、戏弄别人,所以虽然做了许多好事,但最终没有人说他好。
后来辞官不做,怕别人打忧他,就写了一副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对子贴在门上,拒绝别人上门访问,这应是中国第一副对联。
2、谈到对联的发展史,必须谈到朱元璋。 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下了一道圣旨,春节时家家户户必须得贴对联。
3、帝都金陵,除夕前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皇帝亲自倡导贴对联,当然效果好了。
不仅如此,每年大年除夕的晚上,他还微服私访,看谁家的对联写得好,谁家的写得不好,谁家如果没写对联还必须补上,有的家庭不识字,不会写对联,他还亲自给写对联。于是春联遍布当时首都金陵各处,所以金陵又有楹联之都美誉。
春联的起源
在东汉以后,形成与门神配套的文化仪规,强化门神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古代对于贴年画和贴春联,有个专用名词叫“封印” ,不论是挂桃符、贴年画和春联,皆有操作的规矩。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2.巧借春联度过年关
旧时代常有“过年如过关”的说法。某年除夕,一穷困长工怕债主上门纠缠,一大早在家门贴了一副春联:
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子敢讨账
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子不还钱
而另位寒士为了过个安稳年,门上春联为:
是君子容我过年;乃小人找咱讨债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有:
1、纪晓岚是清朝的大学士,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
王羲之夜贴对联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偷地揭走了。临除夕,王羲之不得不又写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纪晓岚笑释题联
有一年春节,纪晓岚回家乡探亲,左邻右舍少不了过来探望。出于礼尚往来,纪晓岚也到各家去串门。
在一位邻居家,主人和他的三个儿子热情地接待了纪晓岚。过了一会儿,主人看纪晓岚要走,忙拦住他说:“纪大学士才华横溢,如果您能给我家题写一副春联,定能让寒舍蓬荜生辉。”
纪晓岚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认真思索了一下,便根据这家人的职业,提笔写下了一副春联:
惊天动地门户
数一数二人家
横批:先斩后做
主人如获至宝,赶紧把春联贴在门前,让人们观赏。
俗话说,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人(仁)都有。有人偏偏看出了这副春联里有大逆不道的内容,便秘密地汇报给了乾隆皇帝。
乾隆听说纪晓岚在老家题写春联,欺君犯上,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命人传纪晓岚进宫,让他把这件事情说清楚。
关于春联的故事传说如下:
1、戴大宾巧对对联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
2、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3、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4、杨慎神童之举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5、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春联故事
王羲之夜贴对联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偷地揭走了。临除夕,王羲之不得不又写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以上就是春联的历史故事的全部内容,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到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