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历史名人图片,历史名人真实长相

  • 历史
  • 2023-05-04
目录
  • 历史人物100图片
  • 历史人物模仿秀
  • 中国的100位名人
  • 经典名人图片
  • 古代历史名人图片

  • 历史人物100图片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烂颤老。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饥升。

    【著作论文】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洞指;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历史人物模仿秀

    说起来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仔谈凯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侍行“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念唤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中国的100位名人

    山西是一个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

    悠久辉煌的历史,美丽富饶的山河,为山西造就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在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同时又影响着山西乃至全国的命运。在中国历史上,山西大地上涌现的各种优秀人物,群星璀璨。这里就简单介绍其中2位吧

    1、武则天

    武则天,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十四岁入宫后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

    67岁时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缓蚂一的正统的扰歼埋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5、王维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改信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经典名人图片

    名人轶事

    韩信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模肆茄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配剑从军,投身项梁的西楚军。项梁战死后,继随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于是他愤然逃出楚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初始也没把他当将才使用,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决意离汉营而去。丞相萧何素知韩信之才,闻讯即刻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由此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后来,刘邦在萧何的屡次劝说下,亲自与韩信讨论军国大事,确信韩信为稀世之才,遂举行仪式,拜为大将。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韩信派人修复刘邦进入汉中时烧毁的栈道,迷惑雍王章邯,自己却率军悄悄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大败章邯军,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韩信引兵出函谷关,将兵雹腔锋逼至洛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邛等项羽所属的封国,先后归降。然后便与齐赵联合共谋击楚,四月,大军就已进至楚都彭城。攻势之凌厉,令人赞叹。未想刘邦进入彭城后就把防务丢在一边,遍搜宝货美人。正在与齐军鏖战的项羽听说彭城失守,急率三万精骑星夜赶回,一战将刘邦击败。韩信闻讯即刻赶来收集溃败的部队,和刘邦在洛阳地区会师,又成功地进行了阻击战,在京县、索亭之间把楚军打得大败,使项羽西进的兵锋顿挫。战线最后在荥阳稳定了下来。 刘邦兵败彭城,齐、赵、魏等重又倒戈向楚。八月,刘邦封韩信为左丞相,领兵攻魏。魏王豹陈重兵于黄河东岸的蒲坂,韩信针对魏军部署,将大量船只集中在蒲坂对面的临晋,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用木框架绑扎瓦罐做成临时渡河器才,从上游夏阳渡河奇袭安邑,突然出现在魏军背后,大破魏军,俘获魏王豹。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年九月,韩信又引兵东向阏与,活捉代相夏说,收复了代郡。这时,刘邦却命韩信急调其力主至荥阳加强该地守备,故韩信只带了万余部队东下井陉攻赵。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韩信先以两千轻骑,乘夜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天明后亲率主力前出到旦察河边背水列阵,诱使赵军出营攻击。汉军背河而战,无路可退,人人拼死作战。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乘机攻入赵军空营,遍插汉军红旗,赵军见状,军心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大破二十万赵军,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接着,韩信用“上兵伐谋”办法降服了燕。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又用重兵急袭的办法攻破了齐都临淄。楚将龙且急领二十万人马来援,与败退的齐军会师于高密,然后与汉军隔淮水对峙。韩信秘密派人用一万多个沙袋,乘暗夜在上游把淮水堵住。天明后派部分军队渡过淮水,在侧后攻击楚军,继而佯装溃败。龙且误以为汉军胆怯,率主力渡淮水追击。韩信命部属掘开上游堤坝,将楚军冲成两段,汉军运用半渡而击的办法,把已渡水的楚军全歼,龙且被杀。未渡水的齐楚联军不战自溃。韩信趁势挥军追歼逃敌,俘虏齐王田广,全部平定了齐地。 韩信攻占齐地后,项羽恐慌万分,连忙派人去游说韩信,以三分天下为条件,希望韩信反汉联楚,被韩信所拒绝。韩信的谋士蒯通劝他:“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挟难赏的大功,归楚,楚不信;归汉,汉王震恐。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韩信听了连连摆手道:“请不要再说了,汉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古人说过:乘人家的车,要替人分担忧患;穿人家的衣,也应替人分担忧患;吃人家的饭,就应该为人家卖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于是,谢绝了蒯通的建议。可是齐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所以韩信已遣使修书请求刘邦立他为假齐王(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困在荥阳,自顾不暇,看罢来书后勃然大怒,本不想应允。后来,听取了张良和陈平的意见后,又说:“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是真王,当假王干什么!”于是,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攻楚。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的一方诸候。蒯通以“略不世出”来赞誉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曾著有《韩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经失传。韩信的军事才能令刘邦极度不安,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一天,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之军。”刘邦又问:“那末你呢?”韩信怔了一下,突然狂傲的大笑:“我是多多益善啊!” 韩信的绝世军功和才华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他在很小的时候,以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吃尽了苦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先后病死,饿死。16岁的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埋葬了亲人之后,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小和尚。不久,灾情越来越重,寺庙中的和尚也不得不外出讨吃就食。朱元璋入寺后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方们。他云游四方,到处乞讨,山栖野处受尽了风霜之苦;但同时也使他了解到民间疾苦,增长了社会见识。 元朝末年,政治越发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终于在1351年,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1352年朱元璋云游回到家乡,接到濠州起义军中同乡汤和的相邀信,就投奔于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由于他勇武过人,很快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不久,又成为郭子兴的亲信,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此后,刘福通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建立“大宋”政权,年号龙凤。朱元璋以战功先任镇抚,后升总管之职,成为濠州红巾军中统兵一方的大将。 1355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以左副元帅职,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他率军南下,攻破集庆(今南京),招降康茂才等军民50余万,改集庆为庆天府。龙凤政权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这时的朱元璋,局面小,兵力弱,四面受敌,形势不利。他利用元朝军队主力和小明王作战的机会,向南面和东南的元军主力进攻,取得胜利。在他率军打下徽州时,朱元璋采纳了老儒朱升的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命令军队自己动手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因而兵强粮足。于是朱元璋又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丝绸的浙江一带,先后占领诸暨、处州。孤立的元军据点,次第被消灭。随后,他又适应新的军事形势,对东南采取守势,东北和西面取攻势的战略,在军事上取得了有利的局面;然后又战鄱阳,取东吴,南征北伐,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障碍。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在明王朝建立后,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1376年,朱元璋废除了元代行省制度,在全国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审使司分管行政、军事和司法。这三个部门合称“三司”,统属中央省辖。 1380年,朱元璋又借胡惟庸谋反案,对中央机构进一步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一职,由六部分理政务,听命于皇帝,在政治上增强中央集权。军事上,朱元璋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在全国设立卫所制度,将军权也集中于上。在司法上,设立大理寺,都审院,刑部合称三法司主管刑狱之事。通过这些改革,朱元璋集大权于一身,有利于明初政治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在经济上,朱元璋鉴于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积极推行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有利措施。他多次减免各地的赋税,大力推行垦荒、屯田的政策,并规定3年免征赋税。这些都大大推进了经济恢复的步伐。据统计,明初的15年中,新垦田数共达1.8亿多万亩,占当时全国可耕地的一半。此外,朱元璋还十分注重水利工程的整治和兴修。明初共修陂渠,堤岸5000多处;疏浚河道4100多条;开掘堰塘4.09万多处。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明政权吏治也较为清明,这与朱元璋大力打击贪官污吏、土谊劣绅是分不开的。朱元璋对于胆敢贪污的官吏,经常剥皮示众,并制成人皮囊悬于官府,惩戒官吏,一时间政清人和,据洪武二十六年的统计数字,明初全国户数增长近10倍,耕地面积扩大4倍,农业、工业、手工业都有较快发展。 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不多见的杰出君主。他建立了明王朝,为我国民族统一大家庭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他这个地方阶级政治家同历史上的许多皇帝一样,为了巩固其统治,滥杀无辜,屡兴大狱,先后诛杀数万人。许多功臣勋将,文人墨客都惨死在他的屠刀下,又体现了他作为封建帝王的残暴。 特别要指出的是,朱元璋首倡以领先股文取士,使明代无数知识分子摇头摆尾,死攻八股,至死不悟,范进中举就是最鲜明的写照。以八股取士的制度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头脑,扼杀了无数人的才华。这一制度后被清朝统治者继承下来,成为束缚人民思想的桎梏。 贝多芬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不但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也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开山之父。1770年12月16日他出生于德国的波恩(bonn),父亲是波恩科隆选侯宫廷的歌手,他为了使贝多芬成为莫扎特似的神童,从4岁起就严格地训练小提琴和钢琴。12岁的贝多芬就以极精悍的技艺作为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而出现,同时并担任教堂助理风琴师。贝多芬的童年时期的启蒙老师除了父亲,应首推聂耶菲,聂耶菲精通作曲,富有很深的音乐造旨。为贝多芬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1787年贝多芬在聂耶菲的帮助下到维也纳从师莫扎特。从此贝多芬交结了许多音乐名家,艺术上产生了很大的飞跃。 贝多芬早年曾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他向往“自由、平等、博爱”,憎恨封建压迫,这些思想都倾注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同时也奠定了他在音乐历史上的大师地位。这期间贝多芬完成了著名的“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第二钢琴协奏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从1803年至1812年这11年中,是贝多芬创作的全盛时期,这一阶段的作品量大,而且构思更广阔,思想更深邃,在形式方面也更加宏大,如最著名的“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歌剧“菲德里奥”,序曲“爱格蒙特”,“f小调热情奏鸣曲”等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1815年,梅特涅的反动统治更加黑暗,使贝多芬对前途产生了动摇,这时期贝多芬失去了兄弟和自己的听觉,他由此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经常独自遨游在乡村的大自然中。1819年他又重新燃起了创作的欲望,写下了”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庄严的弥撒”等大作。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与世长辞。 贝多芬使资产阶级兴盛时期的作曲家。他继承了德国古典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其充满了热情和英雄气概的创作,代表了当时进步阶层的反抗精神和变革的的愿望。贝多芬对同时代及以后的欧洲艺术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对贝多芬的评价很高,曾写到“这个最屈辱的仰仗外人鼻息的时期,正好是文学和哲学的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是以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的繁荣的时期。” 爱 迪生 (Tomas lvaEdison,1847—1931年) 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的密兰。爱迪生八岁进学校念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因老师骂他“糊涂蛋”,母亲就领他回家。这位当过教师的母亲亲自挑起教育儿子的责任。爱迪生对物理、化学特别喜爱,他在家中地窖里还建起一座化学实验室。 1868年爱迪生的第一个发明问世,这就是电动选举记录器,由于没有实用价值,搞出来以后就被搁在一旁。1873年他设计制造了二重发报机。那种机器能在一条线路上同时发两个消息。经过改进,在1874年制造出四重发报机,能同时发送四个消息。 1876年爱迪生在新泽西门罗公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工厂”,即现代研究所的前身。他说,发明工厂每十天要有一项较小的发明,每六个月要有一个大的发明。那里确实出过许多新产品。第一个重要产品是在1877—1878年间发明的炭质电话发话机。过去的电话一般只能传送2~3英里,炭质电话发话机连接了纽约和费城,送话距离达107英里。其他重要的发明有留声机、白炽电灯等。 1883年3月爱迪生在做电灯实验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即所谓“爱迪生效应”。限于当时的理论水平,没有对这效应引起重视。 1887年爱迪生在西奥伦治办起更大的实验室。1888年他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大大改观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爱迪生一生中取得了一千多项专利,1928年为了表彰他对国家的贡献,授予他国会金质特别奖章。

    爱因斯坦 (Aert instein,1879—1955年) 二十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小厂,但遭到失败,全家就搬到意大利。后来,爱因斯坦又到瑞士,进苏黎世工业学院师范系,攻读理论物理学。 相对论——伟大的发现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要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在物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在同一年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他又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在1907年发表的《关于相对论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一文中,爱因斯坦提出,有必要把相对性原理从等速运动推广到加速运动,其基础就是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相当。从此,他开始探索广义相对论。1916年,《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一文发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光量子(光子)假说 在1905年发表的《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中,爱因斯坦坚持并推广了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能量子假设。运用光子假说,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而获得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1917年发表的《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一文中,爱因斯坦

    古代历史名人图片

    要说出名的就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凳哪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键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枣亮码人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