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历史唯物主义的八封书信

  • 历史
  • 2023-05-03
目录
  • 恩格斯写的信
  • 历史唯物主义的八封书信
  •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 论战斗力唯物主义的意义
  • 历史唯物主义五封书信

  • 恩格斯写的信

    马恩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八封书信;《谈谈辩证法则散问题》、《论粮食税》、《国家与革命》孙哪氏、《矛盾论》、《实践论》等缓滚。

    历史唯物主义的八封书信

    概述和两篇读后感

    一、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分为四卷.第一卷是1843-1859年的著作,第二卷是1857-1871年的著作以及《资本论》节选,第三卷是1871 -1883 年的著作,第四卷是1884 -1895年的著作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编入选集的文献一般按写作或发表时间顺序编排.为方便读者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为某一著作写的序言、导言,一般同原著作编在一起;论述中国问题的10篇文章以及从《资本论》第一、二、三卷中节选的篇章,也分别编在一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按时间顺序集中编排在第四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译文采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译文,有些著作的译文重新进行了校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还收入了列宁所写的 《卡尔·马克思》 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放在第一卷的卷首,作为该选集的序言.在每一卷的正文之后,都附有注释、人名索引、文学著作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全书约228万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自1965年至1966年由 *** 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进行编选工作,1972年至197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自行编辑的第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选集,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90篇.选集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著作.有些著作篇幅过长,只摘选了其中一部分.如:《资本论》宴瞎选了第一卷第24章,《德意志意识形态》选了第一卷第一章,《哲学的贫困》选了第二章,《自然辩证法》选了全书的1/2.有关中国的文章选了9篇,其中有马克思1853年写的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著名文章.第一卷是1843—1852年的著作,即马克思主义形成早祥带时期、1848—1849年革命时期和对这次革命的总结的著作.第二卷是1853—1875年的陆芦著作,其中包括有关中国的一组文章,几篇经济学著作,论巴黎公社的著作和第一国际时期的文章.第三卷是1875—1883年的著作,包括《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重要著作.第四卷是1884—1895年,即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写的重要著作;编入本卷的还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他们写给其他人的重要书信.列宁在1895年写的悼念恩格斯的文章《弗里德希·恩格斯》和1914年为格拉纳特兄弟百科辞典出版社写的传记条目《卡尔·马克思》两篇文章作为选集的代序言,编在第一卷卷首.

    第一卷:收载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52年间的著作25篇.其中,重要著作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共产主义原理》、《 *** 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第二卷:收载马克思和恩格斯1853—1875年间的著作44篇,重要著作有《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等论述中国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工资、价格和利润》、《资本论》节选、恩格斯为《资本论》第一卷写的书评和为第二卷写的序言、《法兰西内战》、《论住宅问题》、《论权威》.

    第三卷:收载马克思和恩格斯1875—1883年间的著作9篇,重要著作有《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自然辩证法》摘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四卷:收载恩格斯1884—1895年间的著作11篇和马克思恩格斯1846—1895年间的书信96件,重要著作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法德农民问题》,本卷所选的书信中恩格斯晚年的几封书信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自1972年出版以来,发行量大、影响面广,对中国人民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

    二、读后感

    之一: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

    为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 *** 的重要思想,把群众和单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

    第二,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走科学办厂的道路.

    第三,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第四,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读后感之二:

    《 *** 宣言》读后感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 *** 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 *** 以“ *** ”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 *** 宣言》到“ *** ”,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 *** 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 *** 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 *** 、 *** 、 *** 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 *** 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 *** ;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 *** 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 *** 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 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 *** 宣告成立.中国 *** 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 *** 为代表的中国 *** 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 *** 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 *** 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 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 *** 和 ***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 *** 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 *** 总书记提出“ *** ”的重要思想.“ *** ”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 *** 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 *** 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 *** ,没有中国 *** ,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 *** ,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 *** 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 ***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 *** 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 *** 到 *** ,从《 *** 宣言》到“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 *** 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 *** 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 *** 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 *** 为代表的中国 *** 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 *** 思想.

    以 *** 为代表的中国 *** 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 *** 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 *** 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 ”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 *** ”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 *** 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 ***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 *** ”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 *** 思想、 *** 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 *** ”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 *** 宣言》到“ *** ”,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 *** 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 *** ”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 *** ,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 *** ”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 *** 同志关于“ *** ”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坚持把经济关系看做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建立“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的范畴。

    阐明“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和“相互作用”

    回答人们怎样“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提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指南的经典性观点。

    深入和透彻地阐述了上层建筑嫌念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关系。

    阐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阐述了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延伸知识点——恩格斯晚年的书信

    在1890年9月致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开宗明义地指出:“……据唯物史观,历史进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的因素,那么,他就把这一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斗渣稽的空话.”显然,恩格斯在这封信里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而达到这个目的的重要方法就是恢复这个理论的本来面貌.

    在致施米特和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恩格斯着重阐述了经济基础与政治、法律、哲学等上层建筑要素的辩证关系,其范围还包括国家的起源、阶级空者悄斗争在工业社会的表现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等丰富的内容.可见,恩格斯在这三封信里所谈的主题都很确定.恩格斯不是要全面、和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部内容、所有方面,而是有选择地阐述和说明这个博大精深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某个方面,特别是要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容易被误解和歪曲的部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晚年的这三封信,毫无疑问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显示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步的历史足迹,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也要以恩格斯的这种态度和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论战斗力唯物主义的意义

    是修正主义的鼻祖伯乎蚂恩施坦的原因.恩格斯与伯恩施坦相识达15年之久,彼此有书信来往,恩格斯还指定伯恩施坦为自己的遗嘱执行人,有人据此认为:恩格斯是改良主义者穗亏,甚至推论修正主义思想是在恩格斯的默认下成长起来的.这个看法毫无根据可言,恩格斯始终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是历史的定论.

    另一个原因就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分信件所阐述的观点被认为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有距离.这些信件主要是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致布洛赫的信、1890年10月27日致施米特的信、1894年1月致博尔吉乌斯的信.这三封信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重点是解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这些信中,恩格斯还强调了非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特殊重要性.这些信件不像有的人认为的“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反,恩格斯在这三封信里不仅坚持、捍卫和维护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而且还发展、补充和丰岁族埋富了这些基本观点、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这是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也是恩格斯写这几封信的动机.

    历史唯物主义五封书信

    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约·布洛赫的信

    中,袜誉阐明了合力说。他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

    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

    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租好含错的力量,有无

    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弊笑一个总的结果,即

    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

    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8—479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