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评价一位你所熟悉的历史人物 近代历史人物评价800字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300字 著名英雄人物 历史人物评价800字
英雄也好枭雄也罢,能在历史书上留下英名的都非等闲之辈。
每个人做事都有他自己的理由,那么多人憎恨蒋介石,我就不认同,
只不过现在中坦族国执政党是汪信配中国共产党,所以他在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
以至于他的闪光点都被无情的抹煞。
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是非都要全面的观点去看,但是不管你怎么看,都无法不被他们感动,困指因为你做不到,你无法成为像他们那样让后人谈论的历史人物。
所以,我总是以好的眼光看他们。即使他们有错,都成为历史过去了,死者已矣,因为他们很光亮,所以有资格名垂千古,所以我们还在津津乐道。
为了应试,有时不得已写下违心的话,其实,历史人物有几个人能评论好?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政治书只是在禁锢我们的思想。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扩展资料:
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
1.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2.时代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例如,对于商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积极旅皮早变法的历史事实,其改革的结果是在秦国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强大。
3.阶级性原则:历史人物大都生活于阶级社会中,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之后,要将其观点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
历握灶史人物,它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历史上有记载,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历史简单的概括:以前发生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事,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单讲事物,在事物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参考链拆雀接:
-历史人物 (史学名词)
讲述历史离不开历史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并不否定领袖、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往往会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发生重大影响,因此,他们才会青史留名,流芳千古。如果排除他们,无视他们所起的历史作用,那么历史也就不成其历史。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地介绍和评述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右史人物,尤其是他们的政治主张、思想观念、社会活动以及重要著述,以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进而能对历史现象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正因为如此,《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一些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应该正确地实事求是地给以叙述和评价。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批判。”“老师应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历史科考试说明》也明确地规定:学生要具有“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可见,做好历史人物的教学,在历史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进行历史人物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1、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1)要用“普遍联系”观点看待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每一个事物和现象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是受着周围具体的、历史的条件所制约的。一定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得到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评价历史人物,离不开对他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矛盾的分析,尤其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才能找出历史人物应运而生的社会基础,即要避免将英雄人物神化,又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要求历史人物。
(2)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毛泽东把分析矛盾的方法通俗地归结为“两点论”,即“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如此。如孔子,作为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思想家,他的政治理想、政治主张是为了挽救已处于“礼崩乐坏”、穷途末路的奴隶制,则是保守的、反动的,但他的关于“仁”的道德观念返耐,又包含着一定的“民主性的精华”,可以起到缓和阶段矛盾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他的思想才会在汉代被借用改造,成为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又如,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统治,却使秦朝成了短命王朝。再如岳飞是抗金英雄,名垂千古,但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将领,所以镇压过农民起义。……
2、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漏悉春是历史的创陆闹造者这个前提之下,承认杰出人物的活动对于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的作用。
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杰出人物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他们自己却是顺应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出现的。杰出人物,由于各方面的条件,能够比其他人看得较高较远,他们的思想能够及时地集中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反映当时条件下人们的某些进步愿望和要求,起到了发起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如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的领袖,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到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不同,使得不同的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有所不同。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产生的杰出人物,由于他们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和反映人民群众要求的正确程度,个人的品质和意志的强弱不同,也对他们所起的作用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如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与资产阶级的左派人物的差别;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之间的差别。
二、进行历史人物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1、进行历史人物教学,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剖析,使学生在了解史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讲述历史人物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教育,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有益的东西。如:通过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让学生学习公而忘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公无私的精神;讲越王色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要说明:国弱被人欺,要想不被人欺,就要奋发图强,以激励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讲卫青、霍去病英勇作战的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们为国献身的精神;讲张骞与班超事迹,对学生进行报效国家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讲范仲淹针对时弊,敢于提出改革措施,时刻把国家安危放在心上,让学生学习他“先天下这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讲述,最终能使学生既能对历史人物做出正确的认识,合理的评价,又能受到丰富的思想教育。
2、方法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具体实际,做到从史实过渡到思想教育,过渡要自然,不使学生感到生硬。
以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高贵品质为例,如果只是罗列史实,平铺直叙,学生不易受到教育,而用一、两件比较典型的事例或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则会达到好的效果,如在讲谭嗣同为变法献身的高尚品质时,可讲三方面,一是变法失败时他不逃不走,杀身成仁以死报国,在家等了三天被顽固派逮铺,且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二是狱中坚强不屈,;神态自若,写诗道:“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三是刑场上视死如归。三个方面用四、五分钟时间,其高贵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即可唤起学生的共鸣。再如讲李大钊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高贵品质时,为了表现他历尽磨难英勇不屈,可突出讲述敌人在其手指上插入竹签的情景,使学生自然地想到十指连心的镜况,从心里产生出敬佩的心情。为了表现他的信仰,着重引用他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那就是“不能因为你们今天饺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中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中国,必然要取得光荣的胜利。”
3、在教学中,要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利用各种直观的手段,把历史人物讲“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活生生的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用反衬法在讲述正面人物的同时,对历史上的民族败类,国家的蟊贼、革命的叛徒、反动势力的首恶等的嘴脸和罪孽,进行揭露和有声有色的讲述,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革命正义感;还可以用诗、词、曲、民谣、对联、评论、等,用以说明历史人物的活动。如讲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可引用他说的一句话:“自古毕责中华,贼夷狄,联独爱之如一。”讲戚继光的爱国精神,可引他诗中的两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讲武则天的统治可引郭沫若对她的评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从而使武则天的地位和功绩一目了然。也可以利用重要人物的诞生日、纪念日作人物专题报告等。
1、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2、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
3、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社会关系、历史条件下考察,如实地纤氏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扩展资料: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对待历史毁拦散和历史问题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价一个人应该有几个基本的纬度,也就是才能、人格、社会及历衡穗史作用和影响。对处于社会权力高层的历史性人物来说,他的语言行动都会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产生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只用前面两个方面的标准来评价一个历史性人物,是不能客观地反应其全貌的,必须用才能、人格、对社会和历史的作用和影响为标准来评价。
所谓历史人物对社会和历史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是指一个历史性人物,对所处的社会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灾难,所发挥的作用是加速或者推进了社会历史的进步、还是阻碍甚至倒退了历史的进程。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一定要随时保持对社会和历史的敬畏和尊重,历史也将会给你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否则,铁面无私的历史将对你说:你不行。
参考资料:人民网-全面辩证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
1.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绝对要求。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
如评价秦始皇就涉及到怎样认识他残暴的原因。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
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容易把他的残暴归结为单纯的个人品德问题,这样的认识不仅流于浮浅而且还有很大危害,让人们把由根本制度带来的问题误认为是皇帝个人的品质问题,避重就轻,从而掩盖了历史真像。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
如评价商鞅,就需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他的主要活动,特行掘世别是变法措施逐条剖析,从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弱和限制奴隶主贵族势力,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经济和掌握政权的愿望,最后得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的正确结论。
3.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侧重散镇。
4.注意把握历史人物的总体特征。
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如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一面;对康熙帝既要看到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他,这将有助于我们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把握和评点历史人物。
在具体评定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对政治性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指明他的阶级属性。如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5.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点评历史人物。
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把历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扩展资料:
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同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
第二,要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依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他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档肢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
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效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 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来“好”的结果。
第四,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主要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了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参考资料: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