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物理教材分析,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 物理
  • 2023-05-16
目录
  • 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 物理教案教材分析
  • 初三物理教材分析
  •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模板
  •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 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蚂隐仔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闷汪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携银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众志成城。合作学习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习未知的方法、没有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操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管理员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ρ=m/v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m和V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

    1、铅球是铅做的吗?

    2、测砖的密度

    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4、测量方糖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第一组: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V水=V铅球=0.38L

    学生甲: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ρ铅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m=60.5g。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20cm3 V=60cm3

    V砖=V-V水=60cm3-20cm3=40cm3

    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V糖水=20ml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学生乙:(操作并计算)V1=40cm3V2=80cm3

    V样本=V2-V1=40cm3

    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

    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

    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示数V2。

    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

    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准备】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Α)、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调节声音的强弱。

    2、[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学生]:老师是通过旋动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吗?

    [学生]:可能是旋动音量开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了声音的强弱。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忆电阻的概念。

    [学生]: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水流的大小与落差和阻力的关系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猜想1:“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猜想2:“电流大小也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是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猜想3:“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可能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 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

    四、教学仪器

    天鹅城堡电路模型 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

    例题:设计报警电路

    闭合报警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

    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②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③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请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电路图。

    六、小结

    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七、思考题:

    车门未关提醒电路

    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该指示灯就会发光,请设计电路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物理教案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罩返饥,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世陆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物返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 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初三物理教材分析

    1.教材的重点

    2.教罩备迟材的难点

    如果你找滚慧不到这两点的话,建议先看看和这节内容相关的习题物李,这样就可以大概的知道重点了,看书之后,自己做题,做不出的当然就是难点了,上课就要好好听了.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模板

    一、教材分析的依据

    教材分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同时还需要参阅必要的教学 参考书。这里必须指出,尽管教材是大纲的具陪念体化,搭乱缓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教学大纲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 教法。因此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钻研教学大纲、领会其实质, 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还应当用历史发展的观 点去分析研究,才能结合大纲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对教材的内容 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

    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 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 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知模习方 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 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 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意识、自我转化和创造性构思的过 程。否则教材教法的分析和研究就可能无的放矢或流于形式。

    只有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 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有的放矢地把教材内容用活讲活。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初高中教材的主要区别是:初中定性的成分多,高中定量计算成陆猜份多。定量的计算比定性的讨论难度大。

    高中新教材的难易安排也是先定性、虚悉轮再定量。电磁感应一章的安排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先讲楞次定律,再引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定量的差信计算。这种安排是尽量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的思维特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