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物理八下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物理
  • 2025-02-20

物理八下知识点总结?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那么,物理八下知识点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

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玻正橡负)

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1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6×10-19库仑。

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体不带电)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果排斥(张开)则带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电。(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则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中性)。

初中物理概念总结大全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有“力”与“重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都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重力是指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用字母G表示。

一、力的知识点

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二、重力的知识点

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2、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3、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初二力学知识点总结

探索初二物理新里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概览

1. 力的奥秘 (7.1 力) - 力,是物体间无声的对话,施力与受力交织,影响运动与形态。牛顿的舞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它的三重奏,以牛顿(N)奏响生命的交响乐章。

2. 弹力的舞蹈 (7.2 弹力) - 弹簧轻盈起舞,测量力的舞台,别忘了它也有自己的极限和使用规则。弹簧测力计,是力的精确测量者,记住它的范围和技巧,才能与它和谐共舞。

3. 重力的秘密 (7.3 重力) - 从地球引力中诞生,重力如竖直的指挥棒,决定着物体的坠落。重垂线,就像自然的调音器,校准着我们的垂直与水平。

4. 惯性定律:静止的力量 (8.1 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静止的守护者,也是运动的转换者。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便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巧妙应用。

5. 平衡的艺术 (8.2 二力平衡) - 平衡,是物理世界的和谐旋律。静止的静止,匀速的匀速,平衡力如调和剂,让运动保持稳定。

八下物埋书知识点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5、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6、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知识点总结

一、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状。

3、单位:牛顿(N)

4、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5、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二、弹力

(1)弹性与塑性:弹性是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塑性是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

(2)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三、重力(G)

1、产生原因: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物体受到的地球吸引的力。

3、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4、施力物体:地球。

5、方向:竖直向下。

四、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控制变量法,使小车滑下斜面底端时有相同速度。

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五、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接触面不光滑。

以上就是物理八下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探索初二物理新里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概览 1. 力的奥秘 (7.1 力) - 力,是物体间无声的对话,施力与受力交织,影响运动与形态。牛顿的舞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它的三重奏,以牛顿(N)奏响生命的交响乐章。2. 弹力的舞蹈 (7.2 弹力) - 弹簧轻盈起舞,测量力的舞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