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三下语文总备课

  • 语文
  • 2023-06-11
目录
  •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
  • 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部编版三年级写作教学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全册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

    【 #教案#导语】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杜甫的《绝句》、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宋·曾几的《三衢道中》,写的都是春季的景色。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绝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铅仔,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槐悉汪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陆扮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三衢道中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读诗、背诵。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引入:《惠崇春江晚景》。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三衢道中》,大家跟着老师把题目写好,注意衢字的写法。

    解释题,知作者:

    大家读了诗题,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诗中会写到什么内容呢?(3名学生)你对作者又了解多少呢?(学生介绍)老师做个补充:(曾几,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这是他写的一首记行诗)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3遍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读(3名)

    纠正读音,“阴yin、减jian”

    字形:指导书写:“溪”字。

    教师范读节奏,学生标注。

    师:古诗要读出韵味,就要注意诗的节奏。下面老师来范读,同学们认真听,并用小闲线标注出节奏。(师范读)

    师: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再练习2遍。读完后展示,谁来展示读一读?(2名同学)小组比赛读。

    知诗意。

    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

    看插图、借注释、互相学、问老师等。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汇报: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却”意思是什么?又、再、“舔”增加。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古诗,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5说景象,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都写了什么(夏季、梅子、小溪、绿阴、黄鹂)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汇报:2名。

    师:如果是你走在三衢道中,有如上所见所闻,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喜爱、惬意等)

    学生汇报:2名。试集体背诵。

    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的?(想画面、品美句)以后也可以用。

    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教案

    【 #教案#导语】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的三首古诗,都与节日有关,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吵肢唯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饥坦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升培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旧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符

    “日+丨=旧”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

    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节日的主要活动。(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是为了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

    【设计意图: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有哪些诗句?

    学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清明》。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清明)

    3.简介诗人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únjiǔmù

    魂酒牧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4)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欲魂酒借何牧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云+鬼”是“魂”,“酉+氵”是“酒”,“谷+欠”是“欲”,“昔+亻”是“借”,“牛+攵”是“牧”。

    形近字比较:魂一魄洒一酒猎一借牧一牡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2)“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3)“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宽,“牧”左右等宽,“欲”左宽右窄。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出示作者简介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读出诗味。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古诗教学。】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遵循“受人一鱼,不如受之一‘渔’”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板书设计】

    清明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认识“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4]。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2.简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dú yì jiāxiōnɡbèi

    独异佳兄倍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兄”是后鼻音,“异”整体认读音节。

    开火车读,齐读。

    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四、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

    谁能来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生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3.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4.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5.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田字格)兄独异佳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比较:独一蚀异一导佳一挂只一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独、佳”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异”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介绍诗题和作者,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文,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知诗的大意,读准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增强语感,增加积累,真切地感受到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教案#导语】《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键吵圆”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一池的荷花有什么姿态。能够理解“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的意思。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和体会一池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大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2、想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具安排]

    教学挂图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的。

    (一)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21课《荷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闻花香,赏花姿,赞花美,想花舞)

    (三)接下来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读课文,体验和想象这一池荷花的美。

    二、学文

    (一)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想: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

    2、小结:作者知道荷花开了,他想看荷花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呀,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急切的心情?(板书:赶紧)

    3、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段

    1、作者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读时注意用横线画出描写荷叶姿态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

    2、荷叶

    (1)荷叶是什么样的?(一生读句子)这句话把荷叶比成什么?从“大圆盘”这个词可以看出荷叶怎么样?从“碧绿”这个词可以看出荷叶怎么样?

    (2)绿、大、圆是一片荷叶稿塌的特点,当我们放眼望去,这一池的荷叶又给人什么感觉呢?(出图,请生体会挨挨挤挤)谁来当一当挨挨挤挤的荷叶?

    (3)用现实做类比,引导学生想象一池荷叶的景象,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话。

    3、荷花

    (1)荷叶很美,荷花更美,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生读)一共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

    (2)请一生读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其余在图上找对应荷花。

    (3)碰蠢请生上台指这三种荷花,板书:全开 半开 花骨朵

    (4)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生轻声读这三句话,把自己喜欢的那一种多读几遍,然后对照图想想:这一种荷花美在哪?

    (5)学生读——说理由——师点评——有感情朗读。半开的:多像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呀,她也想和别的话一样美呢!全开的:花瓣全展开了,里面这嫩黄色的是什么呢?(小莲蓬)可爱吗,那些词写出了它的可爱呢?花骨朵:花骨朵像什么?(后面根据学生所说进行点拨)

    (6)这三种姿态的荷花都很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4、冒

    (1)么美的荷花,这么美的荷叶,作者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冒”可以换成“长”吗?为什么?它与前一句话中哪个词呼应?(这个问题可以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酌情问)

    (3)是呀,这么密的荷叶挡也挡不住这一朵朵的荷花,它们的生命力真旺盛。(请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5、想象:

    (1)瞧,这三朵姿态的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笑着看大家呢,谁来当当它们,用手摆出它们的姿态。

    (2)请生上台做动作。

    (3)还有什么姿态呢?请生上台做动作。

    (4)这一朵朵的白荷花欣喜的看着周围的世界,仿佛会说些什么?

    (5)生想象

    (6)师:谁愿意赞美她们?生赞美。

    (三)第三段

    1、师范读第三自然段,请生读这一段。

    2、作者由衷地赞美起荷花来,他把荷花比成一幅活的画,哪一位画家有这样的本领能画出活的画来呢?

    3、那让我们再一次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和神奇的大自然吧!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第四段

    1、你们愿意跟随大自然走进这幅活的画里吗?闭上眼睛(音乐:春江花月夜):想着,你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身穿雪白的衣裳,清晨那橘色的阳光暖暖的洒在你身上,微风轻轻抚摩着你的脸,你的香气乘着风飞得老远老远,小动物围过来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呀?

    2、学生想象。

    3、荷花太美了,怪不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愿意和他做朋友,怪不得我们都以为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呢。

    三、总结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闻了花香,赏了花姿,赞了花美,想了花舞,我们从中充分可以感受到这一池荷花的美。

    四、作业布置(任选其一)

    (一)小报

    (二)收集小诗

    (三)画一幅荷花的画

    (四)背课文。

    篇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1-3段段意

    难点: 概括1-3段段意,感受荷花的美丽

    (三)课前准备:挂图、幻灯、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出示挂图:这是什么花?你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

    2、 听录音,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1-3)

    二、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画()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莲蓬: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学习1-3段

    1、 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 学习第一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 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标好句号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的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3、学习第三段

    ●理解姿势:姿态

    ●看图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4、 读1-3段

    四、作业

    1、 背诵第二段

    2、 看图仿写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

    清香

    荷花形态形状各异

    姿势千姿百态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5段,进一步感受荷花之美

    2、背诵课文2、3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荷花之美

    难点: 感受荷花之美、背诵课文2、3段

    (三)课前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有感情朗读1-3段,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美?

    2、 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4、5段

    1、 听录音,讨论:这两段写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学习第四段

    ●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

    (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概括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三、总结全文

    1、 有感情朗读全文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 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

    四、作业

    1、 完成作业

    2、 给荷花上色

    篇三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想象描写。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特点描写部分。

    2、体会想象部分中出现的景象及其动态美的叙述。

    教具准备:放大的一张荷花图或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荷花盛开时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师揭示课题:16。荷花

    二、观察挂图、了解图意。

    1、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这池荷花怎么样?这池荷花在什么地方?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从局部观察。

    荷花的叶子和花朵是什么样子的?图画上除了荷花,还画了哪些景物?看了这幅荷花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初读课文,拼读生字。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上的荷花的呢?

    2、学生自学,勾画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初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图上有的,哪些是没有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荷花的?

    2、综合学生的回答,围绕“闻——看——想”这一顺序组织教学。

    (1)学习1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一......就......”这个词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

    C、哪一个词表达了“我”去荷花池看荷花的迫切心情?(赶紧)

    (2)学习2、3自然段。

    默读课文并讨论:

    A、“我”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B、作者着重观察描写了荷花的哪部分?

    C、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叶子呢?他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D、作者描写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子来写?请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E、在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F、面对满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

    G、为什么说“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讲述:课文前三段描写了荷花的香、多、美。

    指导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

    A、从哪些词看出是作者的想象?

    B、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时候,面前起了什么变化?

    C、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

    D、让学生合理想象

    E、默读4自然段,看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意思?

    小结:这两段写作者被荷花的美景陶醉了,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现实中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指名读全文,其它同学看图听读,展开想象。

    六、回顾全文,理清思路。

    部编版三年级写作教学教案

    【 #教案#导语】《燕子》是郑振铎写作的散文。这篇散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以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

    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⑴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⑵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⑴学生读课文。

    ⑵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用自己的话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

    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⑴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⑵自由朗读。

    ⑶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⑴学生说该怎样背?

    派蚂⑵看板书练习背诵。

    7、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还有一个()的尾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⑵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⑶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了鹅镇销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⑷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燕子为春天尘旅埋增添了生机)读好最后一句话。

    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⑴学生自由读:

    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⑵指名读,评议。

    ⑶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5、指导背诵:

    ⑴请学生怎样来背。

    ⑵学生试背。

    ⑶齐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6、朗读有关句子。

    7、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偶而、沾、小圆晕)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

    相机理解“偶尔”并用“偶尔”造句。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8、朗读有关句子。

    9、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10、指导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学生质疑。

    3、理解词句:

    “五线谱”、“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燕子什么地方可爱?

    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背诵课文。

    2.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景色。

    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3.指导“燕”字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设计意图:导入课文比较精当简练,在学生交流资料中,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语,又显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 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2)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自学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小组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

    2.讨论: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难道他观察不仔细吗?

    3.小结: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去写。

    4.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5.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6.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设计引导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想开去,体会写景物抓特点的写作方法,最后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深化对燕子特点的认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

    (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以大问题为学习背景,通过读、画、悟、想,让学生体会想象春天花、草、树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情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燕子的可爱。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对“斜、掠过、唧唧”的理解尽情的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痕”和“几根”的辨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

    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学反思 篇三

    《燕子》一课中,作家郑振铎将燕子写得十分传神。这篇文章描绘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回的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天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借赞美丽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进教学的形象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相,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呀!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再通过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领悟到了作者为什么说像五线谱,为什么说它们就像唱着春天的歌。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二、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教学的自主性。

    在本课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在学生学习第二段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来你是从哪儿看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灵活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

    三、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四、学以致用,指导习作。

    学生对燕子并不陌生,可是像作者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燕子,描写燕子,学生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习作的教学。我带领学生按顺序学习完课文后,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描写方法,来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用很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外形,的缺点是说的不全面,语言也不够准确。我出示燕子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对照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看一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燕子,描绘燕子的。再出示一只小狗让学生观察后用语言描述,这样一来,学生对小狗的描述就生动了许多。

    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想象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喜爱燕子是因为燕子是春天的代表,为春色增添了勃勃生机。同时我指出描写小动物也要结合平时的生活,不仅要形象地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描写关于它的具体事例,从生活中来感受小动物带来的乐趣。

    课后我布置小练笔:模仿《燕子》写一写熟悉的小动物。有了课堂上口语练习的基础,学生仿写的非常成功。

    4.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学反思 篇四

    《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成功之处: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在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景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是这样启发学生想象的: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再抓住“几痕”进行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采用了简笔画突破疑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再出示五线谱,学生就能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这个比喻句。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不足之处: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5.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学反思 篇五

    《燕子》是郑振铎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熟知的修辞手法,也懂得了去品读散文优美的语言,加上本篇课文插图意境优美,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基于以上,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首先,我采取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看燕子的情景,记忆中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且在板书课题时相机教学“燕”字。第一课时便是基础的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描写燕子的情景将其分成四个部分:外形、习性、飞行和休息。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先将第二自然段提取出来先讲,让学生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如“微风吹拂”、“柔柳舒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等词句一一品悟,从而来感知春天的烂漫无比,而这些美丽灿烂的春景因燕子而更富有生趣。接着,顺理成章地以“燕子怎样给春光增添生趣的?”为中心问题,开展第一、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详细讲解了短小的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第一自然段虽短,但其写作手法十分出色。作者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部到后部的描写顺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描写,从而刻画出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写作手法是学生学习了之后可以学以致用的,所以我在这里重点强调了。

    接着,燕子的飞行和休息我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散文的语言美。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关注到了“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这句话为什么要用“痕”?对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通过积极地发言,学生们一致认为用“痕”会比用“条”、“根”等字来得好,有的同学点出电线杆离我们较远,电线抬头看去不甚明朗,甚至有些模糊不清,而“痕”字恰好写出了这种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感觉,假如换成“条”和“根”就看得太清楚了。还有学生说,“痕”字如同山水画一般,浅描淡画间自然有其画面的美感,假如换成“条”便失了美感。学生的见解都很独到,我一一肯定了他们,认为讲得都很有道理,这说明他们对于课文,是认真去读、去品、去玩味了。

    通过《燕子》两课时的教学,让我感悟到在教学散文时,还是要回归课本语言,让学生一遍遍地去读、去品读、从读中他们自然会有所悟。在朗读中,读出春天的美丽烂漫,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而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上,我过于放手了,假若能够第三自然段我来引导,然后让学生学习到品读的方法,从而自己去品悟第四自然段,这样子教学应该会更加流畅。至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丰富教学的形象性,避免一些枯燥乏味的分析,图文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好课文、读懂课文、读悟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全册教案

    不知不觉间,时间悄然流逝,新的学习又要开始了。教师的教案可不能敷衍了事,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一)

    一、指导思想: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优秀,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应对语文考试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共有xx人,语文学习成绩全班70%的同学较好,但有一少步分同学的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提高学的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制定教学辅导计划。

    三、工作目标:

    1、声母韵母表。

    2、字、词、句的应用。

    3、阅读。

    4、作文的写作方法。

    四、辅导方法措施:

    1、加强对学困生学习的督导检查,转变学习方法、教育方法。

    2、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汪磨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3、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指导学困腊斗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五.辅导对象:

    三年级4班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二)

    经过三上学期的学习,班上的学习风气已基本形成。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一部分孩子上课发言很积极学习踏实认真稳定,且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发展全面。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活跃,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但由于基础较差书写马虎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还有待提高。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8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局蠢”、“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出色发明”“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究自然奥秘”、“游览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亮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二、教学目标

    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继续培养阅读的爱好,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通过“语文园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三、教学措施

    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激励学生累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出色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扎实进行语言练习,着重进行段的练习一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赋予重视,帮助他们累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注重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练习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激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三)

    一、班级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x人。接班半年来,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情况如下:本班学生已都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已掌握“留言条”、“请假条”的格式和用处。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认识冒号、引号,但是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初步使用钢笔写钢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也能注意到字的结构,做到顿笔。在阅读兴趣方面,女生的兴趣较浓厚,下课随处可见坐在教室里认真看书的同学,但有一部分男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只喜欢看图画故事,不喜欢看长篇文字的书籍,他们的阅读兴趣还需我们教师的大力培养。本班中有64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写作方面比较吃力,语句不够通顺,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材的结构力求脉络分明、便教利学。

    1、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分别安排了以下内容:“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做意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文。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教材在选文上坚持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文化性。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力求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整本教材的文化构成也尽可能均衡合理,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他们自己的文化。全册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文化视野比较开阔。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国、外国,情感、理性等等,诸多方面均有涉猎。

    二是时代性。即所选课文力求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本册中选入的几篇课文,这些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饱含着现代人应有的价值观。

    三是审美性。即追求选文的美育价值。从文章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再有,每篇课文编有5道作业题。课后作业主要是读写生字新词,朗读,默读以及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一般每课课后有1道语言训练题是体现本单元阅读训练点的,必须重点指导,便于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相互促进,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习作。

    儿童学习语文,靠阅读来吸收“内化”,通过习作“外化”表达;学生习作水平如何,是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因此,习作在语文教学中与阅读同等重要。本册习作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共安排8次,意在为教学提供便教利学的凭借: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个载体向老师传递、渗透习作教学的理念,规范老师的教学,保证习作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与教材“对话”之后,能够引发写作兴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并且习作思路得到开启,进而使他们能够顺利突破“习作”这个难点。

    4、单元练习

    教材x个单元各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意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所学课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地提高语文能力。综合练习的编排自成体系,又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有一定联系。每次单元练习大体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写”或“想想做做”等板块。课本最后附有生字表,供学生复习用。

    三、教学目标

    后进生转化:

    1、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差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再害怕学习、不害怕上课、不害怕作业。

    2、多给予后进生关爱,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能自信地与同学交流,敢于在班上表现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3、尽量找时间给他们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使他们在本学期的考试中都能达到B级以上。

    优生培养目标:

    1、尽量给优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空间,如让他们参加学校各种学习上的竞赛活动,班上定期举行知识竞赛,使他们对学习更有兴趣。

    2、尽量给他们提供更多阅读课外书籍的途径,除了班上的图书角之外,指导他们学会网上电子浏览,提高他们浏览的速度。

    3、抽时间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辅导,如阅读指导、写作指导,使他们与班上中等学生拉开一定的距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四)

    一、工作目标

    在新学期里,教师通过自己的备课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及各种有效的基础练习,力争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本学期继续抓阅读能力。

    二、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朗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不唱读顿读,按标点停顿,不读破句,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己找到有关句子,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

    2)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

    3)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让学生了解节中句和句的内在联系,初步接触并列等结构的自然段段式,懂得概括节意的方法。

    4)详细复述课文

    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或用课文的主要语句,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它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反映。

    做到在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按段意、提纲或根据重点词语进行详细复述,要求逐步提高。

    三、阅读活动

    1、开展阅读活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以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或片断文章,背默课内外古诗,摘抄优美篇段,以小组为单位,人人过关。

    3、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每周一篇周练,好的文章在课间来朗读,小组交流,打印好贴在“阅读天地”栏里。

    4、开展各种读书竞赛,评比活动。如“一分钟演讲”,“阅读感想”,把读书、演讲、作文融为一体,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我班的语文成绩,我只教了一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想通过这学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的语文成绩有更大的进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