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化学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清单

  • 化学
  • 2023-04-18
目录
  • 高中化学必修1
  • 化学必修一高中知识点总结
  •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一笔记人教版

  • 高中化学必修1

    勤奋学习,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完成这个目标,也是我们大家的梦想。而怎样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呢?只有努力,才可以成功,才可以达成目标。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基本知识点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本知识点1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本知识点2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闹销(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液弯穗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闹卜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本知识点3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H 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 CO3—+OH- 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高中化学必修一基本知识点内容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复习必备神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高中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重点。 在高一学习阶段,我们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其中基本概念有:(1)物质组成和分类;(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化学用语;(4)分散系。基础理论包括:(1)结构理论(化学键);(2)元素周期律;(3)电解质溶液;(4)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

    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及其化学用语

    (1)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以水为例,比如水这种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前者是从宏观的角度,后果是微观的说法。当然,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或原子构成的,比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属铁又是由铁原子组成的。至于哪些物质是原子,哪些物质又是由分子,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等到我们把物质的结构理论有子一定的认识后,才能回答。

    (2)物质的分类

    分类方法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用思维方法,也是化学学习的一种,运用分类方法,能有效虚族缩短我们的思维时间,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所以我们要掌握物质分类的不同的角度或标准。应该说,这些分类的标准结果大家在初中时便已掌握,这里我们主要是回顾分类的一些标准,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类别的代表物进行熟悉。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这个特点。化学性质里面涉及到通性、特性和氧化还原性。

    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从形式上分或誉皮,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四种,这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来划分的。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类。

    (4)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作为一种化学专业的特殊符号,对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是绝对必须的。化学用语分化合价、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和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

    化合价

    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① 在离子化合物中,失去电子的为正价,失去n个电子即为正n价;得到电子为负价,得到n个电子为负n价。

    ②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正负则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

    ③ 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①简单微粒符号

    A.元素符号: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相对质子量。

    B.核素组成符号

    C.离子符号:如Mg2+、NH4+

    D.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单质、化合物符号

    A.分子式

    B.化学式

    C.结构式

    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

    ①化学方程式:

    A.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B.表示在此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

    C.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之间的质量比

    D.如有气体时也表示了气体的体积与其它物质的关系

    ②离子方程式

    A.书写的关键

    B.判断的策略

    (二)两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我们先来看两类反应的知识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1. 核心知识(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图

    (2)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 常见的氧化剂:

    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F2、Cl2、Br2、I2、O2、O3;

    ②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衫差物:KClO3、KMnO4、Fe3+、K2Cr2O7、浓硫酸、硝酸、固体硝酸盐;

    ③电离出H+的物质:稀硫酸、稀盐酸;

    ④其他:HClO、漂白粉、MnO2、Na2O2、NO2、H2O2、NaHSO4、银氨溶液、新制Cu(OH)2等。

     常见的还原剂:

    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K、Na、Mg、Al、Fe、Zn;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等;

    ③变价元素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CO、H2S及S2-、Fe(OH)2及Fe2+、HBr、HI及Br-、I-、SO2和SO32-;④其他:单质S、NH3等。

    2.核心知识(离子反应)

    (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只有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②离子方程式必须满足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满足电子得失守恒;

    ③单质、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弱酸、弱碱和水都必须用分子式表示;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

    ④微溶物如果在生成物中出现,一般写成沉淀形式;如果在反应物中出现,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澄清溶液,则作为可溶物处理,如果是以浊液形式出现,则作为难溶物处理;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②看“=”、“ ↑”、“↓”等是否正确

    ③看描述物质的符号是否正确(即“拆”得是否正确)

    ④看电荷是否守恒

    (3)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①不能正确使用分子式与离子方程式

    ②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

    ③得失电子不相等

    ④反应原理不正确

    ⑤不能正确使用可逆号

    ⑥忽略反应物用量的影响等

    (三)化学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在先来弄清楚两个问题:

    1.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理清概念体系,重在理解记忆

     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用符号mol表示,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N A,近似值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ˉ1或kg•molˉ1

    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用Vm表示,Vm=V÷n,常用单位L•molˉ1。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ˉ1。

    在弄清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概念的核心内涵。

    (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建立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摩尔He含有的原子为2NA

    B. 2.3gNa变成Na+时失去0.1NA个电子

    C. 1摩尔H2O的质量与NA个H2O的质量相等

    D. 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H2=混合物所含的分子

    数为NA

    例2. 在标准状况下,含n个氯原子的Cl2体积为V L,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计量数γ之比 1 : 1 :2

    微粒个数之比1: 1 :2

    扩大倍数1×6.02×1023 : 1×6.02×1023 : 2×6.02×1023

    物质的量之比 1mol : 1mol :2mol

    相同条件下

    气体体积比 1体积:1体积 : 2体积

    通过一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知晓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物的粒子数量的关系,物质的量的关系,对于气体物质而言,还知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关系,这个关系是固定的,是潜藏的。我们要深刻理解。

    例1: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所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解:2NaOH +H2SO4 =Na2SO4 + 2H2O

    2mol1mol

    0.10mol n(H2SO4)

    硫酸的质量:

     关键:

    (1)确立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间、质量与物质量之间等)

    (2)列一个比例式,等号左右是相同的关系,其中一个是由化学方程式本身确立的,另一个是实际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四) 化学实验

    1. 类型

    (1)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

    物理性质: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性、二氧化硫的水溶性等

    (2) 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浓硫酸与铜的反应等

    2. 物质的制备实验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氢氧化物的制备等

    3.基本操作性实验

    混合物的分离技术、溶液的配制、离子或物质的检验等

    4.探究实验性实验

    物质的水溶性、特殊物质的反应

    化学实验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化学语言,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关注实验过程,注意实验中的量的要求,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精准的实验技能和较高的实验综合能力。下面给同学们温习一下必修一课本上的一些有关化学实验的例题。

    例1:必修第60页

    【实验3-9】在两支试管里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现象: 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解释: Fe2+ + 2OH-=Fe(OH)2↓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例2:必修第49页

    【实验3-7】往试管里加入10mL0.5mol/L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 淀为止。

    【实验3-8】取一些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的盐酸,往另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的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解释: 实验表明,在酸或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这说明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对学生在初三阶段和高一阶段要娴熟掌握的实验技能进行说明:

     初三化学中的实验技能高一化学中的实验技能

    药品的取用蒸馏

    量筒、酒精灯等仪器的使用分馏

    玻璃仪器的连接与洗涤萃取

    物质的加热分液

    溶解与稀释

    过滤

    蒸发

    由上可以看出,高一化学实验中涉及的实验操作主要有蒸馏、分馏、萃取、分液这几种,有些是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有些是高一新近学习的。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的场景、注意事项、适用对象。

     蒸发

    1.适应范围

     通过加热蒸发掉溶剂而得到固体

    2.主要仪器

     蒸发皿、三角架、酒精灯、玻璃棒

    3.注意事项:

     倒入蒸发皿中的液体的量?

     为什么要使用玻璃棒来搅拌?

     停止加热的时机?

    4.实例:

     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固体

    蒸馏

    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将液态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能否用蒸馏分离?先蒸馏出来的是什么?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五)元素化合物知识

    1.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金属的通性(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Cu(红色) Au(金黄色) Cs(金黄色)Hg(液态)

    熔点——硬度

    熔点最低汞(Hg)最高钨(W) 硬度最大铬(Cr)

    延展性

    延展性最好金(Au)

    电和热的良导体

    导电顺序Ag CuAl

    金属的通性主要是指金属的熔点、颜色等,我们主要是记忆清楚一些特殊的性质 。

    (2)金属的通性(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少于4,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通常作还原剂。

    特别要注意的是,金属无负价。此外,还要注意金属的四种反应类型:

     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如:钠、镁、铝、铁与氧气的反应

    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如:钠、铁、铜与氯气、硫的反应

     3. 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如:钠、镁、铝、铁与水的反应

     特例:铝与强碱的反应(本质?)

    镁与CO2的反应

     4.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自发发生的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Na

    Al

    Fe

     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

     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知识网络图

     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知识网络图

    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2. 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常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

     常见存在同素异形体的元素

    氧:O2和O3磷:红磷和白磷

    碳:金刚石、石墨、C60等

    硅:晶体硅和无定形硅

     常温下状态

    气态:H2、N2、O2、F2、Cl2(稀有气体);

    液态:Br2;其余为固态。

     重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比较表

    (2)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氢化物

    氧化物

    分类:

    通性: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重点掌握

    SO2、CO2、SiO2的性质,注意SiO2的特性。

    注意:高价氧化物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是强氧化性

    低价氧化物具有还原性,但是有的也具有氧化性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 非氧化性酸:H2CO3、H2SiO3、H3PO4、稀H2SO4、H2SO3

    2. 氧化性酸:HNO3、浓H2SO4、HClO

     酸的通性:

     ⑴遇指示剂变色

     ⑵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⑶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 ⑷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 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 注意某些酸的特性(如浓硫酸、硝酸)

    3.非金属元素重要化合物知识网络

    物质分类观点、价态变化观点、类别通性观点

    关于氯气的学习:氯气是一种单质,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它作为一种单质能参与的反应: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等。除此之后,它的来龙去脉,如何制定它,它又能制备什么?这些都需要同学们思考一下。

     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中化学必修一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颤拦。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凯猛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③等质量茄孙胡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拓展阅读: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提高化学成绩首先要认真听课

    这是最简单快捷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为什么怎么说呢?因为化学不需要像物理数学那样花非常多的时间去做题和研究,化学知识点特别多、而且咋,化学可以课前预习,但课堂上的效率却是最高的,往往老师讲一遍就能记住70%-80%,所以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

    上课时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回忆书本上的内容,看看哪里记忆比较模糊,需要加深印象,然后课后重点复习一下。同时老师提问时也要积极思考,简单整理笔记,千万不要耽误听课。

    学好化学其次要多做题

    化学属于理科,虽然需要背诵的知识点非常多,都是题目也是要做的,而且还要多做,尤其是计算类题目。这就要求大家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及方程式,该背的必须背下来,通过做题归纳类型题的规律。

    化学实验题也是大家丢分比较多的一道题目,这时要多背一些现成的术语,学会区分细微的差别,注意细节问题,把容易忽略的点都找出来,重点记忆。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及其氧化物、非金属及其氧化物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御辩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氧化还原反应

    1.镇余缺

    氧降得还

    2.

    还升失氧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六、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七、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N2+O2放电===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毁游法: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钬?2O

    NH3钬?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九、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一化学必修一笔记人教版

    高中渣碰尘化学必修一必备知识点归纳如下: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如禅常数n=N/NA。

    扩展资料吵祥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备知识点归纳如下: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