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古筝的历史文化,古筝的历史起源及简介50字

  • 历史
  • 2023-04-22
目录
  • 古筝的历史起源及简介50字
  • 古筝的起源及历史故事
  • 古筝背后的文化意义
  • 古筝的历史典故或历史故事
  • 古筝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 古筝的历史起源及简介50字

    1、古筝的起源

    筝,又名秦筝,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乐淳朴典雅、古色古香,所以后来人又把它称为“古筝”。

    古筝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方式之一。

    2、古筝的发展

    在漫长的二千多年历史进程中,经过历代弹奏者和乐器制作匠的共同努力,古筝这件华夏民族的古朴乐器得以不断改进,其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发展规律一样,也是由“简”和“繁”、“弹拨乐器”。

    最初的古筝体积小,只有5根弦,后来发展到十二、十三、十六、十八,直到现在最多的有五十余根弦,目前惯用的则是二十一根弦,又称二十一弦筝。

    古筝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非常流行,在日本、朝槐扒核鲜、新加坡及我国此毁台湾、香港等地可与钢琴并驾齐驱,由于古筝的表现力丰富,韵味深长铅掘、色音淳美、古朴典雅,弹奏起来时若玉珠落盘,时若翻江倒海,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气势磅礴,令人陶醉。

    古筝的起源及历史故事

    古筝,原名叫筝,也叫秦筝。因它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故后人冠以“古”字,称为古筝。我国历来对古筝很推崇,称古筝为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群声之祖,万乐之师。汉《古诗十九首》中有句:“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之神。”汉侯瑾《筝赋》有句:“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鲁迅有《赠人》(其二)诗:“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对中国的古筝也非常推崇,称古筝为神秘的乐器,称它弹奏出的乐曲为神奇的音乐。

    古筝属于弦鸣乐器,按其演奏技巧来分,属于弹拔类乐器。它的外形古朴典雅美观大方,音色优美圆润清丽明亮,音量大而不噪。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能充分表现民族风格浓厚的乐曲内容。用古筝弹奏出的乐曲,柔和优美,清丽和谐,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深受人们的喜爱。

    筝和筝名之由来,众说纷纭。历史上曾有黄帝摔瑟而有筝之说。唐代赵璘的《因话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黄帝命令宫女鼓瑟,宫女用瑟弹奏了一非常伤悲的曲调,使黄帝动了伤感,流泪不止。黄帝不能自制,把宫州蚂女的瑟举起掷地,摔成两截,使原来的五十根统的瑟一分为二变成两台二十五根弦的瑟。于是后人称二十五弦瑟为筝。历史上还有姊妹分瑟为筝之说。《乐道集》卷二中记载:“秦女姊妹争瑟,引破终为两片,其一片十三弦,为姊分,其一片十二弦,为妹分。秦皇奇之,立号为筝。”后来,还有父子争瑟一分为二而得筝名,兄弟争瑟一分为二而得筝名之说。这些筝名由来之说有无道理,暂且不说只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筝是由瑟演变而来的。 秦筝之说源于何处?秦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声也。”意思是说,敲打瓦罐和瓦盆,边弹筝边拍着大腿打拍子,唱起呜呜呀呀的歌,使耳目欢快,这才是真正的秦国的音乐。李斯把筝看作是秦地特有的乐器,嫌含把筝声看作是秦国音乐的重要标志。《史记??荆轲列传》中记载:“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这段记载意思是说,太子和宾客们知道了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儿,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子送荆轲。到了易水之上,祭了路神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跟着唱歌,声调苍凉悲哀。送行的土大夫都流下眼泪哭泣。这里说的筑,根据《风俗通义》中的记载和《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可能是筝。早期筝和筑极相似,文人常把筝筑混为一谈。由此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古筝在秦国相当流行,而且在乐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是后人称筝为秦筝的原因。

    古筝最初是靠弹筝人自身指甲弹奏的。为了提高弹奏质量,增大弹奏力度和弹奏音量,弹筝人采取了以假甲取代指甲的办法。古筝演奏技巧上的发展变化,较之其他乐器都大,尤以近三十年为最大。最早的古筝演奏技巧是很简单的,两手分工极为明确,右手弹奏,左手按弦。曲调也极为简单,基本上是慢节奏单旋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曲目难度越来越大,弹奏技巧越来越复杂,表现力越来越强,表现内容越来越丰富,经历了从单手简单芹迹笑弹奏到双手复杂弹奏,从简单弹拔按弦技巧到复杂弹拔颤按推揉技巧的发展过程。

    古筝背后的文化意义

    古筝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如下稿简:

    1、筝,华夏民族创造的一件弹拨类乐器,又被称作古筝,这恐怕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传统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文化有关。闹激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

    2、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键弯裤,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3、古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我国古典乐器的代表之一。古筝是一种弦乐器,它起源于秦地,故又称为“秦筝”。古筝白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

    4、有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内蒙筝等。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筝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山音孔构成。古筝音乐含蓄柔美,清新舒展,韵味无穷,时而浑厚深沉,清澈流畅,惟妙惟肖地凸显出涓涓细流。

    5、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白然美景之中,时而又优雅抒情,亦庄亦谐,旋律流畅,柔媚动人别有韵味。古筝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

    古筝的历史典故或历史故事

    古筝是我国五千年文化历史上几种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朝又称“秦筝”,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年,鼎盛时为唐朝。分为九大流派:“真秦之声”的陕西古筝、“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古筝、“齐鲁大板”的山东古筝、“韩江丝竹”的潮州古筝、“汉皋古韵”的客家古筝、“武林逸韵”的杭州古筝(即浙江筝)、闽南地区的福建古筝、内蒙草原“雅托葛“ yatoke(蒙语)——蒙古古筝、伽倻琴(朝鲜筝)。

    在1979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崖墓群中发现了连件筝。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长166厘米、宽17.5厘米,尾宽15.5厘米,两端各有十三个弦孔。 另一件筝尾残缺,残长174厘米,筝首弦孔为置木枘(弦轸)用,一弦一枘,栓弦于枘上,类似潮州筝的系弦法。这两件筝的形制、弦数和系弦法与后世古筝相似,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实物。

    筝传统演奏技法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古筝艺术不断地发展、演变。古筝的演奏技法,在一代代的弹筝人的传承和创造中,在古代演奏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代以大、食指弹奏为主,左手为辅的演奏方式,而是以琴码为界,分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这在传统筝曲中定位十分明显,并由此发展了两套不同的演奏技法,这两套技法各有侧重,分工不同。

    (一)传统的右手技法:

    弦为主,其基本任务是取音,是筝发音的动力源。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发音,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

    右手单指技法

    筝演奏中使用最频繁、最基本的技法。它包括参加弹奏手指的内外方向弹法。主要有:“托”“劈”(大指),“抹”“挑”(食指),“勾”“剔”(中指),“打”“摘”(无名指)。除此之外,还有“连托”、“连抹”、“连劈”、“连勾”、“连剔”等技法。

    左手组合技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大撮”(大指托和中指勾同时弹奏一个八度的音),“小撮”(大指托和食指抹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四点”(以勾托抹托为框架在一个八度内来演奏)。

    右手其它指法

    花指:也称拂音,通常是用右手大指快速连托而成,传统称为“加花奏法”。刮奏:左右手用连托、连勾、连抹等指法在琴码的右侧或左侧弦面上作上行、下行音阶刮奏,也称“历音”。刮奏手法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是筝演奏中最富有特色的技法之一。琶音:用无名、中、食、大指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序拨奏。也有仅用大、中、食三指拨弦的。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演奏。持续音:作为弹拨乐器的筝,以“点”的发音形式出现,其长音就是依靠瞎春某种技法的持续演奏,形成连续、密集的点来构成。在传统筝曲中,主要指一根弦上快速托劈的摇指。

    (二) 传统的左手技法:

    借助腕部力量,用食、中指尖或食、中、无名指尖在琴码左侧的弦段上(距琴码约十六公分左右)按弦,控制弦音的变化,增加乐曲的色彩变化。一般有以下几种:颤音,也就是揉弦。指右手弹奏一音后,左手在筝码左侧同一弦上进行不同幅度,频率的抖动,使音产生不同的波动效果。常见的有:“轻颤”、“重颤”、“小颤”、“持续颤”、“节奏颤”等。滑音:它在筝的演奏中极为重要,以韵补声的特点使音乐更加委婉橡升柔美,是传统筝曲中区别风格流派的手法之一。主要有上滑音和下滑音之分。按音:古筝是五声音阶定弦,而要获得五声音阶以外的音,就只有通过按音来获得。如mi经过按弦变成fa和升fs,la音经过按弦变为si或降si音。除了以上几种主要指法外,左手还有柱音、泛音、打音、柱泛音等。

    以上这些技法,都是传统筝曲中共有的基本技法。至此,我们可以获得传统筝演奏技法的基本定位,即右手以取音为主,左手以润饰为主。这种“音”、“韵”结合的传统技法,使得多音并置和五声音阶排列的筝,在表现传统筝曲时得心应手。但由于各地的风土、自然、语言、习惯及其他民间音乐艺术相互融合,不同地区的传统筝曲就会呈现不同的风格色彩和演奏技法,也就逐渐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风格流派。如:山东筝、河南筝、客家筝、潮州磨如耐筝、福建筝、陕西筝等。各派虽风格多样,各不相同,但都是以传统筝为基础的,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古筝到现如今依然久经不衰,目前全国学习古筝的筝童已达到五百万人,古筝已经成为超过钢琴的又一个热门乐器。

    古筝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古筝是我国最陵让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源于我国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于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古筝,弹拨弦鸣乐器,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尺蠢局广,音色悦耳动听,穿透力极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档败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的民族乐器。古筝名曲《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