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音乐

洞经音乐,云南洞经音乐集

  • 音乐
  • 2024-04-01

洞经音乐?施甸洞经音乐不是保山市特色文化艺术,洞经音乐起源于四川。洞经音乐发源于四川省蓬溪县,源于古代中原的道教丝竹乐。其创始者为刘安胜和卫琪。它以谈演道教经文《文昌大洞仙经》得名。道教经书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那么,洞经音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洞经古乐福禄寿

纳西古乐由洞经音乐、皇经音乐和民间清音乐组成。

1、洞经音乐:这是纳西族古乐的主体,是一种以古典经文为吟诵对象,以传统乐器演奏,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音乐形式。洞经音乐通常用于宗教仪式或纪念活动,其曲调庄重、节奏缓慢,给人以肃穆之感。

2、皇经音乐:这是纳西族宫廷音乐的一种,主要在皇室内部及宫廷仪式上演奏。皇经音乐的曲调较为单一,主要是赞颂神灵、祖先的恩德。

3、民间清音乐:这是纳西族民间音乐的一种,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音乐形式。民间清音乐的曲调较为丰富,内容涉及爱情、劳动、生活等多个方面,其演奏方式也较为自由,通常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演奏。

纳西古乐的特点:

1、历史悠久:纳西古乐起源于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文化,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承载了纳西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2、独特的乐器:纳西古乐演奏中使用的乐器有琵琶、二簧、铜鼓、葫芦笙等,这些乐器具有独特的声音和演奏技巧,为音乐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3、音乐与诗歌的融合:纳西古乐通常与诗歌结合在一起,音乐与诗歌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演奏过程中,乐手们会吟诵古老的诗歌,使得音乐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梓潼文昌洞经古乐

洞经音乐约于明末由大理地区传入昆明,清待康熙中晚期至乾隆年间开始在云南各地传播,嘉庆、道光年间为其鼎盛时期。

光绪后期,洞经音乐开始走出封建士大夫文人阶层把持的雅乐殿堂,迅速普及到农、工、商各界并流传到许多乡村集镇。

洞经音乐是什么意思

云南洞经音乐,是云南特有的地方民间音乐品种,是一种以民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民间音乐形式。“洞经音乐”是以弹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奏唱经书中诗赞的音乐即是“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旋律古色飘香,格调庄严肃穆,唱腔清脆、圆滑,具有滇戏剧曲韵味,又兼佛教道教音乐风格,既能表现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场面,也能表现优雅婉转的意境,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能为民间演奏,因其旋律优雅动听,音韵自然流畅,被称为“雅乐”或“仙乐”。

大理洞经古乐专辑

洞经音乐的乐器组合形式有“细乐”、“大乐”、“锣鼓乐”三种类型。

细乐,即是丝竹乐配以云锣、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的组合形式。“细乐曲牌”是洞经音乐中数量较多的一类,曲调多悠扬委婉,有的则轻快活泼,其来源丰富广泛,主要使用于开坛收坛、上香上供、跪拜叩首等时。用细乐伴奏的经曲称为“细乐经曲”。

大乐,即吹打乐形式。以大小唢呐为主奏乐器,配合以大锣、大堂鼓、大钹、大铙,这时丝竹乐也可加入。此类曲牌,有的气氛热烈欢快,有的庄重雄伟,主要使用于开坛收坛时。用大乐伴奏的经曲称为“大乐经曲”,曲调有“开经偈”、“收经偈”、“礼请”、“送圣”等。

锣鼓乐,即使用时可套打在曲调进行中,也频繁衔接在“曲牌”和“经腔”之后作曲调的收头。锣鼓乐中根据乐器不同,有武打和文打之别。

由于各地曲调、乐器来源不同及各地乐队组织形式的差异,所以云南洞经音乐也有着地域风格和流派的不同。各地曲调汇总数约3000多首。

云南洞经音乐集

洞经音乐是非常古老的汉族器乐乐种,起源于宋代的四川省,现流行于四川省,云南汉族地区和丽江、楚雄等纳西族、彝族地区,源于古代中原的道教丝竹乐。2014年11月11日,洞经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就是洞经音乐的全部内容,洞经音乐发源于四川省蓬溪县,其创始者为刘安胜和卫琪。 刘安胜,南宋四川省蓬溪县人。乾道四年(1168),在蓬溪县宝屏山(今赤城山)玉虚坛撰成《文昌大洞仙经》5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