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蔡廷锴的历史地位,蔡廷锴评价蔡廷锴为什么不能评为元帅

  • 历史
  • 2023-04-13
目录
  • 1948年,我军战士俘虏敌中将,中将:带我去见老朋友粟裕
  •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个姓蔡的名人,哪几位最有名。
  • 罗定历史名人
  • 中国历史上有什么 姓蔡的 名武将
  • 姓蔡的人物,有那些渊源流长的历史?

  • 1948年,我军战士俘虏敌中将,中将:带我去见老朋友粟裕

    蔡叔度:西周时周人。蔡国首任侯王。因“三监”之乱而被流放。历郑后世以为蔡氏始祖

    蔡伦:东汉宦官时耒阳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义:汉昭帝的丞相。

    蔡瑁:东汉刘表幕僚领袖

    蔡邕:东汉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以定「六经」文字而著称

    蔡琰:东汉女诗人,蔡邕之女,字文姬,故又称蔡文姬

    蔡襄:北宋时杰出书法家。建洛阳桥

    蔡京:北宋末年权相,书法家,「六贼」之首

    蔡锷:民国军政界人物

    蔡廷锴:民国政治军事人物

    蔡元培:民国教育界人物

    蔡和森: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蔡命新:韩国陆军将领、驻外大使,曾在韩战及越战中担任指挥官。

    蔡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北宋百家姓中,轿稿蔡姓被列于第155位。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蔡姓目前是中国大陆第44大姓。

    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大陆地区汉族蔡姓人口的44%。当代蔡姓总人口约552万。在台湾,蔡姓人口超肢帆颂过60万,是第八大姓。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个姓蔡的名人,哪几位最有名。

    1948年6月,华野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了时为河南首府的开封,由此拉开了豫东会战的序幕。拿下开封以后,粟裕又指挥部队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战役,一举歼灭了国军中将司凯轮余令区寿年的第七兵团及整编51师,并生擒了区寿年和51师师长沈澄年。

    有意思的是,区寿年在被我军俘虏以后,他还略带嚣张地对俘虏他的解放军战士说道:“ 带我去见老朋友粟裕! ”然而,我军战士不认识他,见他被俘了还如此嚣张,一时气不过,便狠狠揍了他一顿。

    不得不说,昔日高高在上的一位国军中将,却被我军一个小战士胖揍,这传出去多少有些喜感。

    那么,区寿年与粟裕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被我军俘虏后,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本期文章,带您了解。

    区寿年,广东罗定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世家中。虽然祖上有光,可区寿年却是实打实的农民出身,只受过几年私塾教育。

    不过,出身平平的区寿年,却有一个好舅舅。他的这个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廷锴。

    蔡廷锴也是穷苦出生,但他从小就胸怀大志,特别崇拜《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和赵子龙一样拯救江山社稷。

    1910年,18岁的蔡廷锴瞒着家人偷偷跑出去参了军,几经辗转后,于1918年到了李耀汉的肇军当了排长。次年肇军解散,蔡廷锴被自己所在的护国军选为了人才培养,得以进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

    通过培训,蔡廷锴毕业后进入了粤军,并当上了粤军第一师第三营第十一连连长。这时,区寿年也参军沾光,谋得了舅舅所在连队的一个文书职位。

    对于自己这个外甥,蔡廷锴也是极尽关怀,不仅把他送去学习,还教他军事有关的盯滚经验。后来蔡廷锴在北伐中节节高升,区寿年的职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舅舅当营长,他就当连长;舅舅当了团长,他就顶上营长。

    1927年7月,蔡廷锴的11军24师被交付给叶挺指挥。而一个月后,这支部队便被叶挺拉去参加了南昌起义。当时蔡廷锴是本不愿参加南昌起义的,可是形势所逼,老蒋也确实太不仗义,他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跟着叶挺参加起义。既然蔡廷锴下了决定,那么区寿年自然是唯命是从,也跟着舅舅留了下来。

    当时区寿年经常跟着舅舅出入起义前敌委员会,而粟裕正好担任了前委会的警卫班长。一来二去,他与粟裕倒是熟络了起来,两人还曾在一个战壕里与敌人作过战,彼此多少有些交集。

    只不过,南昌起义失败以后,蔡廷锴认为革命军前途渺茫,便在转移的过程中与中共分道扬镳了。之后他带着部队回到了粤军,还于1928年奉命调往海南岛,负责对琼崖红军进行“围剿”。

    就这样,区寿年与粟裕经历了短暂的交集,随即便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但他绝不会料到,自己和舅舅看不起的这支队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超越他们,而自己也会沦为粟裕这位“老朋友”得阶下囚。

    蔡廷锴与区寿年真正得到蒋介石的重视,还是在粤桂战争和中桐巧原大战以后。由于助蒋作战有功,蔡廷锴与蒋光鼐的两个师合编为了19路军,由蒋光鼐担任总指挥,蔡出任军长。几个月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成立十九路军,蔡廷锴再度晋升为副总指挥。

    蔡廷锴擢升后,区寿年也受到蒋介石的提拔,担任了十九路军78师师长。1931年,蒋介石遣大军围攻中共中央苏区,十九路军也在其中,由蔡廷锴亲自率军进入江西。

    十九路军先后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围剿”,在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中,重点包围进攻了十九路军,结果双方两败俱伤,蔡廷锴所部险些被红军包围。但蔡也是个实打实靠自己打出来的将军,危急时刻他临危不惧,亲自带领手枪营对红军发动突袭,最终打退了红军的进攻。

    与红军的此次交战,让蔡廷锴心理很不是滋味,他不明白为什么国难当头,蒋委员长却还要坚持打自己人。听了舅舅的“牢骚”以后,区寿年大为认同,他还劝说蔡廷锴申请回沪,不要再与红军为敌。于是,第三次“围剿”结束以后,蔡廷锴就申请回到上海,结果很快就受到上级批准,回沪负责京沪沿线的警卫工作。

    1931年11月,由于日军在鲸吞了我东北以后受到了国际 社会 的谴责,为了转移矛盾,狡猾的日军试图在上海这座大都市制造事端,以此来减轻他们在东北受到的舆论压力。而考虑到蒋政府的妥协性,日军直接向蒋介石发了通牒,要求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后退15公里,以方便日军“完成任务”。

    就是这么一个有失国格的无理要求,蒋介石居然答应了,他让何应钦向十九路军传达了命令,要求其“限期贯彻”。但是,这个命令传到十九路军后,蔡廷锴和蒋光鼐却都果断拒绝了,他们反复申明: 上海是中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连队,有权保卫上海。如果日军胆敢来犯,我军决心迎头痛击

    结果,怒不可遏的日军于1932年1月28日悍然对上海发起进攻,蒋光鼐和蔡廷锴当即组织十九路军抵抗。这次事件,史称“一二八事变”,又叫“淞沪抗战”,堪称是我国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之一。

    在十九路军的所有部队中,以区寿年的78师打得最为坚决,在区寿年的有效指挥下,78师死守阵地长达33天,彻底打破了日军的计划。要知道,日军在发动事变时,曾放言要在四个小时内拿下区寿年的阵地,结果却被现实狠狠打了脸。

    其实在淞沪抗战爆发之前,蔡廷锴就对自己这个外甥有过试探,他曾这样问道:“ 中央决定对日和谈退让,如果不听话就要换防,怎么办? ”结果,听到中央妥协后,区寿年想都没想就义愤填膺地说道:“ 如果真的要撤退,宁可不再做军人,回家种红薯好了!

    如此看来,区寿年不失为一个有血性的汉子,他分得清命令和国家大义孰轻孰重,而这也是蔡廷锴所希望得到的结果。

    最终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抵抗以后,中日双方在国际联盟的调节下停战,双方于1932年5月签订了停战协议,但其中的条款却让人大跌眼镜。

    根据日方要求,中国军队必须撤出上海,转到苏州、昆山一带驻防。这条条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国民政府承认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中取得了胜利!

    要知道,十九路军拼死抵抗一个多月,寸土不让,不仅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迫使日方四度换帅;更是消灭了上万日军,取得了“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巨大成就。可辛辛苦苦拼来的一点点荣誉,却要被一纸不平等合约剥夺,试问这谁能够同意?

    但是,这个不平等条款,被国民政府接受了。而影响深远的“一二八事变”,以十九路军撤出上海而告终。

    虽然撤出了上海,但蒋光鼐、蔡廷锴还是被人民牢牢记住了,从此在他们的简历上,多了“爱国将领”一行,这也是他们永恒的荣誉。至于区寿年,他的优异表现也得到了人们的赞许,后来他还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以表彰他的英勇抵抗。

    蒋政府之所以不惜以让步的方式尽快与日本达成和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继续把十九路军放在“剿共”战场上。不得不说,他蒋某人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付起自己人来,倒是坚决不已。幻想一下,如若他能将这份毅力放在抗日上,那么我国初期的抗战事业,是否还会进行得如此艰难?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再次回到江西后,蔡廷锴算是彻底对蒋介石绝望了,他根本没有心思再与红军作战,所以一到苏区便接连吃了几场败仗。特别是区寿年的78师,在与彭德怀的红三军团遭遇后,直接被穷追猛打,损失了四个营后只得退守永安。

    为了十九路军的前途,蔡廷锴在与蒋光鼐商议后决定与中共取得联系,签订停战协议。经过与红军的漫长斗争,区寿年早已意识到和红军作对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蔡廷锴的决议一出,他立即就表示了强烈赞同。

    在江西待了一阵子后,蔡廷锴觉得耗下去始终不是办法,于是,在与李济深、陈铭枢等著名反蒋人士协定后,蔡决定带领十九路军东进福建,建立一个与南京国民政府对立的新政府。

    1933年11月20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正式在福州挂牌成立,史称“福建事变”。蔡廷锴当政的人民政府,不仅宣布废除与外国的不平等条约,更是公开宣布联共反蒋,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蒋介石得知以后,当即调重兵南下福建,准备一举消灭这个“反戈政府”。

    蒋介石攻闽期间,区寿年的78师一直是十九路军的主力军,他从闽北一路退到福州,福州失守后,他又继续率部南下泉州寻找蔡廷锴。不过,等到了泉州时,蔡廷锴宣布下野的消息传来,他只好接受蒋军改编,福建事变宣告失败。

    虽然福州人民政府昙花一现(仅存在两个月的时间),但却是国民党内部第一次打出了反蒋的旗帜,这让蒋介石忌惮不已。于是,收编十九路军后,他立即撤销了该军番号,并且撤销了排级以上的干部,彻底“消灭”了这支部队。

    遭到遣散后,区寿年只好前往香港居住,不久后赴德国留学,专攻军事理论。

    1936年,桂系为了扩大影响力,不惜大肆扩军,并且向海内外知名人士发出了邀请。得知消息后,一直在海外游历的蔡廷锴响应号召,回到广西重建了十九路军,而区寿年也在得到消息后从德国归来,担任了重建的78师师长。

    他们重建十九路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依附桂系继续反蒋。

    只不过,没过多久,蒋桂两派便和解了,这时十九路军番号再次被撤销,区寿年的78师也变成了桂军第5路军176师。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区寿年奉命率军北上参加淞沪会战,凭借着此前抗击日军的经验,他在会战中表现优异,接连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后来国军溃败,他此前的撤退经验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使得其得以带着部队完整地退守浙江。

    在之后的抗战历程当中,区寿年相继在李宗仁麾下参加了徐州会战、在白崇禧麾下参加了武汉会战。1938年5月,战绩显赫的区寿年被授国军中将军衔,并于武汉失守前夕随21集团军退守大别山区,任大别山东南分区司令。

    区寿年在这段时期的经历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通过不断的抗日斗争,他已然成为了抗日名将,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在1943年升任26集团军副司令以后,他开始无事可干,于是,他跑到恩施找到了被囚禁于此的老乡兼老首长叶挺,两人天天打麻将度日,过得也算安逸。

    直到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图谋发动内战,区寿年才再一次忙碌起来。考虑到区寿年的带兵能力,蒋介石直接让他当了第6绥靖区的副司令员,专门负责黄泛区的驻防和“围剿”工作。

    对于区寿年的部队,华野也是一直视为了香饽饽,在一次黄泛区大战中,粟裕差点儿就将其吃掉,可惜黄百韬援助及时,才让其逃过一劫。

    1948年6月,国民党将第6绥靖区的部队改编为了第七兵团,由区寿年出任司令,依旧领中将军衔。而随着区寿年走上人生巅峰,他的末日,也一步步向他靠近。

    区寿年接手第七兵团司令不久后,我军便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豫东战役。该战役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歼开封守军整编第66师;第二阶段消灭区寿年兵团和整编54师;第三阶段则是给予黄百韬兵团沉痛打击

    在解放军进行第一阶段战役的时候,区寿年原本就应该驰援开封的,可是他害怕解放军要围点打援,因此迟迟不敢出兵。结果,孤立无援的66师被我军吞掉,而驻守在睢县和杞县的区寿年兵团紧接着成为了我军的目标。

    6月30日,解放军在河南龙王店一带对区寿年兵团实现了分割包围,这时区寿年才反应过来解放军的目标所指。由于错过了正面组织对抗的最佳时机,突围成了第七兵团的最好方式,加之解放军的包围圈尚未完全形成,此时突围尚有一线生机。

    可是,区寿年自恃身边还有万余精锐,他觉得固守比突围胜算要高,因此说什么也不肯突围。结果,英勇的解放军活生生将其设置的“铁桶防线”撕开来,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就突破了第七兵团的阵地。自知回天乏力后,区寿年便想带着沈澄年驾驶坦克逃跑,却被我军重重围困后被迫开门投降。

    区寿年知道华野的指挥官是粟裕,想到自己之前与他的交集,便想着与他见上一面。于是,走出坦克以后,他故作潇洒地对俘虏他的解放军战士说道:“ 带我去见老朋友粟裕! ”还试想着自己报出与粟裕的关系后能得到点优待。

    然而,我们的战士本就看不惯国民党军队,加之面前这个俘虏还那么嚣张,这可把小战士气坏了。怒火上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区寿年便是一顿拳脚招呼,打得老区满脸懵逼。

    好在有其他战士意识到区寿年不简单,赶紧将他送到了华野指挥部,请粟副司令员斟酌处理。粟裕倒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位老伙计,看到其窘态后,他不仅暗暗好笑,赶紧尽地主之谊请老区吃一顿赔罪。

    几句寒暄后,粟裕便试探性地问区寿年,对战局有什么看法?对此区寿年倒也不含糊,一番慷慨分析后,又对粟裕说道:“ 见好就收,莫要贪心!

    区寿年也的确是个人物,他看出自己的几万人根本就满足不了粟裕的胃口,但国军主力又岂如自己的杂牌一样,因此他才对粟裕如此劝告。不过,粟裕哪里听得进去,他只是笑着摇摇头,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但让区寿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被俘后,华野却接二连三地取得了胜利。从豫东战役,到济南战役,再到淮海战役,一切在他看来不可思议的仗,却都被解放军打赢了。而这也让区寿年意识到,粟裕的能力绝不是自己能想象的,解放军的实力,也绝不是自己所了解的。

    也正是因为见证了解放军的一场场胜利,区寿年开始对中共心悦诚服。而后在被我军俘虏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积极接受我军的改造,并于1950年成功出狱。

    不得不说,区寿年仅仅两年就得以出狱,实在令人有些意外。

    一般而言,像区寿年这样的国军高级将领,再怎么也应该被关到1959年首次特赦(如杜聿明、王耀武等人)。可为何唯独他只被关了两年呢?

    首先,他在狱中的积极表现自然是一方面。再者,区寿年并非出自蒋介石的嫡系,加之他没有对红军和解放军造成给太多威胁,这都为他减刑不少。另外,他的抗日名将身份也得以将功赎罪。最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有个好舅舅。

    我们在上文就提到过,区寿年在军界之所以能得到如此飞速的发展,离不开蔡廷锴的提携。而他的这位舅舅在其被俘入狱后,再一次拉了他一把。

    反蒋运动失败以后,蔡廷锴就一直在海外揭示蒋政府的丑陋面目,之后他更是在香港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因此,蔡廷锴先生一直都是我党的统战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更是出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因此,看在蔡廷锴先生的份上,中央才会削减区寿年的刑期,使得其几乎成为了第一个被我党特赦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而获得特赦以后,区寿年便回到了广州,之后一直担任政协委员等职,为广州的民主建设提供了不少建议。

    最终,区寿年与1957在广州不幸病逝,享年55岁。

    纵观区寿年的一生,他可谓是蔡廷锴的忠实追随者,他将自己的半生岁月都放在了与舅舅一起追寻真理上,虽然犯过不少错误,可终归功大于过,值得人民的敬仰。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区寿年或许并不能排上号,可他还是尽自己所能在 历史 上书写,并且用尽全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这不得不令人敬佩。

    罗定历史名人

    蔡 邕: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东汉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通经史、音律、天文,善散文词赋,又工隶书,曾创“飞白”书,且善画氏山,是东汉四大画家之一。

    蔡 伦:桂阳(今湖南省郴州)人,东汉宦官,改进了造纸术,他总结西汉以来用汀质纤维造纸的经验,创造用树皮、麻头、敝布、渔网造纸之法。时称蔡侯纸。被后世传为我国蔡姓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 襄:兴化仙游(今属福建省)人,北宋时杰出书法家,工书善画,其楷、行、草书皆具特色,为“宋四家”之一。著有《茶录》、《荔枝谱》等。

    蔡 锷:湖南省邵阳人,自幼聪明好学,立志献身我国民族事业,早年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为我国的共和事业奉献了终生。

    蔡 畅:湖南省双丰人,我国著名的女革命家、中共党员,早年积极参加民主救国运动,历任全国妇联主席、中央政府委员、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陈留圉人,蔡邕之女,东汉时著名女诗人,她天生丽质,博学有才辨,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称。其入胡的故事家喻户晓,作品《胡笳十八拍》尤为著名。

    蔡元定:福建省建阳人,南宋著名理学家,自幼学习孔孟和“二程”理学,博学而聪悟,在理学、易学与音律研究等方面均有成就,著有《大衍详说》、《皇极经世》、《八图阵》传世。

    蔡元培:浙江省绍兴人,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积极倡导科教育人,实行先进办学方针,提倡民主、科学,曾先后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司法部长等职。

    蔡和森:湖南省双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早年积极倡导并参加革命运动,历任我党重要职务,后因被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

    蔡廷锴: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人,著名的爱国将领,早年从军,积极投入革命斗争事业,曾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中奋勇抗击日军进攻,给予其沉重打击,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蔡锡勇:清末洋务派。他受张之洞之命,创办湖北炮厂,织布局 ,马鞍山煤矿局等。并精通速记术,将速记应用于翻译,是中国速记的创始人。

    蔡雄:(1907—1927),大革命时期温州地区的学运先驱,浙江瑞安人。1924年参加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温州学生救国联合会领导人和共青团温州支部书记。1927年5 月在温州被捕,拒不招供,遭受毒刑后双臂和大腿全被打断雹举,仍一身傲骨,视死如归。5 月23日,血肉模糊的蔡雄被敌人装入箩筐,抬往刑场就义,死时年仅20岁。

    蔡仪(1906.6.2——1992.2.28)中国当代机械自然唯物主义美学家。原名蔡南冠。湖南攸县人。早年曾留学日本等。建国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 在美学思想上,他撇开美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机械地运用自然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美学,提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把美学研究引向了又一错误方向。有人把蔡仪解读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此种解读存在极大偏差,是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实际弄清楚,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精髓!主要美学著作:《新艺术论》、《新美学歼肆中》、《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主编:《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和《美学原理》。

    蔡斌:(1966—今),浙江慈溪人,排球运动员、教练员,97年担任上海女排主教练,99年开始执教国青队,2009年当选国家女排主教练。

    蔡 騄 男,19209月生,浙江省吴兴县人。1943年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外语水平能阅读翻译英文、德文、日文科技资料并担任译审工作;在口译方面能用英语与外国专家直接对口。本人退休前担任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待遇。主要社会学术团体兼职:黄石市科技外语研究会、黄石市科技口语研究会、黄石市土建学会名誉理事长。本人技术专长:工业、民用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铁路桥梁施工;国外科技资料的翻译与评审。退休后91年—95年曾任湖南省政协基建办公室技术负责人。60年以前完成湖南长沙钢厂、衡阳硅钢片厂、株洲钢厂等规划设计;负责完成湖北大冶湖一号铁路桥,在施工中采用土的电动双液硅化加固法,使桥台贯入阻力提高60%,中墩贯入阻力提高130%,地基承载承力提高一倍。70年代参加武钢一米七轧机连铸车间引进工程建设,80年代参加江西贵溪冶炼厂引进工程建设分别担任引进技术资料的全部翻译及审定工作。著述:《蓄热法冬季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总结》、西德引进武钢连铸车间各项技术资料翻译共1000万字,贵溪冶炼厂引进日本成套设备技术资料共500万字。80年代负责组织编写中国有色总公司持种结构施工操作规程等。

    蔡 敦 男,1932年生,广东潮州人。汕头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从事口腔 科专业30多年,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医疗医德良好,深受汕头地区口腔疾患者的赞扬 。其医疗特长是额面外科的治疗。曾抢救危重的下额骨血管瘤大出血病例多例,在1990年第 三届全国口腔额面外科学术会议发表的《下额骨血管瘤治疗病例探讨》被收入专集。并成功 地为年纪仅11岁的患者切除先天性巨舌症。所写论文《先天性巨舌症(淋已管瘤)切除术改 进法探讨》曾在1990年汕头市中华医学会分会学术论文宣读。汕头市的口腔额肿瘤病例较多 ,在开展额面外科时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挽救了不少口腔肿瘤病人。他在1970年—1977年 7年中共成功摘除14例额骨肿瘤,病例中有上、下颌骨巨大肿瘤及上颌骨恶性肿瘤,对颌面 部整容手术颇有研究。30年中曾为数千先天性唇胯裂进行过整容手术,深受患者好评,对常 见的口腔疾息牙周病亦有研究,用中西结合为数千患者治疗,效果尚好,为疾患解除痛苦, 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蔡 俊 男,1938年11月生,江苏徐州人。主任医师。大学文化。现任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医院主任,疑难病专家门诊主任,传统医学博土,国际传统医学会国际中医药学院、香港中华中医药学院教授,国际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香港名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国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传统医学会委员,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传统医学风湿病研究员,中国福州生物医学研究所及中国侨光医药保健科研所研究员。从事医、研、教40年,擅长男女老幼诸般疑难病症,对于骨科、精神、神经科、内分泌、类风湿、脑瘫、脑萎缩、重症肝胆疾病,以及各类癌症等治疗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尤对于各类骨质增生,颈、腰椎病,以及各类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的造诣极深。成为国内外知名度颇高的疑难病治疗专家。独创的“小刀疗法”,以小手术代替大开刀,为一些腰痛、颈椎病、淋巴结核、癫痫、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病在治疗上开拓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著医案2部,参著医书21部。经常参加、主持国内大型学术会。撰有《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论文荣获1992年国际医药科技进步奖;《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滕蚣汤配合小刀疗法治疗腰椎病》二篇论文,获1994年国家级特等奖,分获“振兴国医”金质勋章各1枚;肝癌》、《肺癌的治疗进展与讨论》2篇论文荣获第六届国际优秀论文一等奖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等3篇论文1996年评为世界优秀论文一等奖;1998年应邀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跨世纪医学新进展暨世界名医颁奖大会,其论文《腰椎病的治疗进展及讨论》荣获世界优秀一等金杯奖,同年应邀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四届传统医学授奖大会,其论文《强直性脊柱炎的误诊与治疗展望》荣获优秀成果奖、获金牌、金杯奖。共撰文190余篇,国内获奖162篇,国际获奖24篇。国际医学部及美国传记协会指定为1999年全世界科学名人并颁发金牌纪念。因在本世纪内取得了辉煌成就,国际医学部授予其“世界紫荆花医学金奖”、“20世纪风云人物医学家金奖”。

    5.1 蔡顺礼中将

    蔡顺礼(1913-——),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1师3团青年干事,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12团总支部书记,中央保卫营政治委员,红一军团骑兵连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骑兵营、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科科长,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党校组教科科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除奸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9旅、7旅政治委员,第8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19兵团65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武装保卫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政治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5.2 蔡永少将

    蔡永(1919-2001),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4团战士、宣传员、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2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干事、营政治教导员,苏鲁豫支队鲁南独立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4师10旅28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淮海军分区特务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支队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段村、襄安、钱上集及苏鲁豫、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多次反扫荡、反蚕食战斗,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6师17团团长,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39军116师副师长等职。指挥所部参加了怀德、昌图、四平、彰武、闻家屯战斗和平津、湘西、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5师师长兼广西平乐军分区司令员、军参谋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3军参谋长,后兼志愿军空军前方指挥所参谋长、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前方指挥所参谋长。回国后,任空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某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了湘西剿匪、抗美援朝中的空战等战斗,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土防空作战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9月10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83岁。

    5.3 蔡长元少将

    蔡长元(1917-——),四川省宣汉县人。1933年红军打开宣汉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27师79团3营通讯员。1934年到团部当了青年干事,1936年10月,红9军西渡黄河,转战河西走廊。所在的27师在古浪受挫,1000余人仅剩400余人突围出来。红9军经过两次倪家营子缩编为一个团,只有5个连。随红9军残部向西走了两天,又奉命重返梨园口,掩护红30军西进。在梨园口血战了一场,部队开始分散突围。时任军供给部部长吴先恩(后授中将衔)的警卫员,他和吴先恩突围后,在祁连山躲了三个月,过着野人的生活。后来两人出山,昼伏夜行,沿途乞讨,在凉州被敌人冲散。几经辗转,投奔了邓宝珊部。1937年,在邓宝珊部打听到我军的消息,带枪找到了八路军358旅。不久,被送往延安抗大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任组织部青年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4纵11旅政治部主任,1947年,杨成武将善于打山地战的11旅充实到3纵,改称3纵9旅,升任旅副政治委员。第9旅在清风店战役中露了一手,一天一夜走了200多里,抢先到达清风店,取得了清风店战役的胜利。任9旅政治委员时,率领9旅两天一夜走了300多里山路,赶到新保安镇,完成了对敌35军“围而不打”的任务。9旅还有一个记录:两天三夜,走了500来里,9旅因此有“神行太保”的美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第3纵9旅改编为63军198师,做了多年政工干部的出任189师师长。在太原战役中,198师激战攻克太原外围核心工事双塔寺,活捉了敌人一名军长,被授予“立功太原”红旗。在兰州战役中,彭德怀点名189师的老红军团566团主攻豆家山,566团占领豆家山一号阵地,565团占领二号阵地,189师又血战7个小时,打退了敌军的反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189师师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9师师长,在第五次战役中,189师在铁原阻击美军4个机械化师和2个南韩师进攻,以保证我军主力的安全。美军利用现代化武器的威力,天上飞机狂轰烂炸,地面坦克开道,火焰喷射器跟进喷烧,189师整整阻击了三天。1953年回国,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升任第24军副军长,1961年升任第66军政治委员,1963年回到第63军任政治委员。在邢台大地震救灾工作中,第63军出色的纪律和作风受到周恩来的赞扬,后来周恩来将189师调入北京卫戍区。1967年因患重病离职休息,1979年自愿到陕西省军区任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5.4 蔡长风少将

    蔡长风(1910-2001),江西省吉水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战士,红12军第36师军需处管理员、粮秣股股长、军需处处长,红1军团第2师5团供给处主任、师供给处处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供给处主任,115师后方留守处主任、科长,教导第5旅供给部部长,新四军独立旅供给部部长,鲁南县财政科长兼税务局长,鲁南行署财政科长,旅供给部部长,山东滨海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兼政委等职。随部队东渡黄河,首战平型关,回师晋西,挺进鲁南,圆满完成了战时物资的供应保障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山东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华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鲁南、鲁中、莱芜、孟良崮、临驹、南麻、泰安、济南、许昌、洛阳、开封、淮海、渡江、南京、上海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0兵团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财务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后勤部顾问等职。为建立和完善海军后勤保障体系作出了贡献。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5.5 蔡炳臣少将

    蔡炳臣(1915-1978),河南商城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217团排长,商城县区游击队政治指导员、便衣队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7团政治处主任,第2师4旅11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4野战军第40军153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军师政委,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广东公安总队第二政委治委员,湖北省军区独立师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8月24日逝世,终年63岁。

    5.6 蔡爱卿少将

    蔡爱卿(1913-1978),湖南省岳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4师9团排长,第11团连长,第12团副营长、营长,第11团参谋长。1931年参加了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中队长、大队长,第38团团长。1942年日军炮制了在沁源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的计划,刘伯承、邓小平指示对入侵之敌实行长期围困、逼走逼死的方针,把敌人据点内的群众全部动员起来,实行彻底空室清野。38团和沁源县委组成了“沁源围困指挥部”,任总指挥,将全县划分为11个“战区”,以部队为骨干,和游击队民兵组成了13个游击集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围困战。后任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1旅副旅长,第9纵25旅旅长,豫西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警备2旅旅长。参加了上党、邯郸等战役。1946年获战斗英雄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高射炮师师长,华南军区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广州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3月3日逝世,终年65岁。

    5.7 当代将军

    蔡毓通少将

    蔡毓通(1931-——),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卫镇柳夼村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连长。参加过解放战争中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作战和解放福建、夏门东山岛等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报话站站长、团参谋长、卫星测控站站长、某基地后勤部部长,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第26基地(西昌卫星发射测量控制中心)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尉官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蔡鸿猷烈士蔡鸿猷(1897年—1928年10月6日),男,汉族。乳名德宣,字辉甫,号哲臣,浙江缙云小章村人。蔡鸿猷于1915年县立第一高等五云小学毕业后,蔡鸿猷随父母迁居兰溪县(今兰溪市)马埠区方家租种地主土地,后任小学教员。1919年,外出从军,在浙江陆军中服务。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浙江陆军无线电话教导队第一期学习。1924年8月,受组织选派从上海大学考入中国国民党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在校其间,先后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第一次东征、削平滇桂军叛乱等战斗。1925年9月军校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连党代表等职,参加了广东革命军第二次东征。1926年,奉调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缉私卫商总队(后改名税警团)任第一团第一营党代表。1927年2月,任税警团上校党代表。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为革命政府筹集经费、打击走私、查禁烟苗和维护经济秩序,与军阀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同年4月15日,广州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遭抓捕。他也于4月16日被捕入狱,关押在广州郊外南石头惩戒场。经数次拷审,始终坚贞不屈,还劝前来探监的同乡同学吴震参加共产党。后转囚于国民党广州公安局拘留所。1928年10月5日,审讯后押回狱中,写下给父母的遗书和诗二首。其一首:“赤血染黄花,磷光照万家。两度中秋月,半生志未酬。”1928年10月6日,拖着脚镣手铐,昂首挺胸,迈向刑场,英勇就义于广州郊外。 1951年中央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蔡永祥烈士

    蔡永祥(1948-1966),安徽省肥东县湖滨乡(现六家畈镇)大蔡村(曾名大红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6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入伍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3支队3连(现为武警3支队3中队)战士,成为一名守卫钱塘江大桥的哨兵。蔡永祥立志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以董存瑞、雷锋、欧阳海、王杰、刘英俊等英雄模范为榜样,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在连队里,时时处处把方便让给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平时搞内务卫生,站岗放哨,事事抢在前面,还经常帮助战友洗衣服、洗被单,帮助伙房挑水、洗菜、做饭,被同志们称为“半个炊事员”。

    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守卫在钱塘江大桥上。2时34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向大桥飞驰而来,蔡永祥突然发现离他40多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蔡永祥不假思索地抱住大木头跃出铁轨。列车安全地停在大桥上,而年仅18岁的蔡永祥却在火车强大气流冲撞下壮烈牺牲。

    为表彰他的英雄业绩,中共南京军区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1968年10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在钱塘江大桥北面的月轮山上,蔡永祥塑像和事迹陈列室落成,以志纪念。从1968年11月到1978年12月,陈列馆接待各界瞻仰人士达480多万人次,接待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华侨、港澳同胞,计102批,共1000多人次。

    中国历史上有什么 姓蔡的 名武将

    蔡廷锴: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人,著名的爱国将领,早年从军,积极投入革命斗肢磨争事业,曾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中奋勇抗击日军进攻,给予其沉重打击,在中国人民抗战如饥蔽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蔡瑁,字德珪,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渣州末年荆州名族,荆州牧刘表部将,后归降曹操。

    姓蔡的人物,有那些渊源流长的历史?

    近代人物

    中文名:蔡廷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罗定

    出生日期:1892年4月15日

    逝世日期:1968年4月25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

    主要成就:带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中国 *** 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故居:罗定市罗镜镇蔡廷锴故居

    军衔:民国陆军上将

    (历史lishixinzhi.com)

    蔡廷锴人物平生

    裁缝从军

    1892年4月15日出生于广东罗定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9岁,蔡廷锴到邻村的书馆入学读书。母亲突然去世,仅上了3年学的蔡廷锴被迫辍读。

    13岁的蔡廷锴过早地担起生活的重担。忙时他和姐姐种地,闲时他和父亲学裁缝。生活的磨难,练就蔡廷锴倔犟的性格和健壮的体魄。随着年龄的增长,蔡廷锴的眼界越来越宽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欺侮,清 *** 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常使他愤恨不已。一本《三国演义》蔡廷锴悉枣看了又看,爱不释手。他相信自己有一天会像赵子龙那样驰骋疆场杀敌报国。 1908年9月,蔡廷锴与本地农家女彭惠芳结婚。

    1910年,新军来到了罗定县,蔡廷锴瞒着父亲、妻子,以外出替人裁缝衣服为借口,加入新军。

    蔡廷锴先后4次投军都时间不长就被迫离去,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枢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国军林虎部,蔡被选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初露锋芒

    1920年,蔡廷锴所在部队编入护国军第二军陈铭枢营,同年8月入该军武堂学习,翌年9月毕业。1922年蔡廷锴转任粤军第一师第三营第十一连连长,并由陈铭枢介绍加入中国 *** 。同年5月,参加第一次北伐,在江西率全连日行军50多公里,攻占信丰城,获记功一次。1924年,应孙中山大本营补充团一营长邓世增所邀,任该营连长。同年,率部到郁南县都城镇平定桂军刘玉山、陈天太部叛乱。不久,接任邓世增的营长职务。1925年,参加第一次东征及平定刘震寰、杨逗陆游希闵叛军的战斗。10月,率部在开平县单水口与数倍已的邓本殷叛军激战3昼夜,缴获敌枪千余枝。1926年7月,升任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上校团长。10月,率部北伐,参加围攻武昌的战斗,最先攻入武昌城宾阳门。年底任第十一军二十山销四师少将副师长。次年春,升任该师师长。

    北伐前后

    1927年7月,蔡廷锴所部拨归叶挺将军指挥。8月,参加中国 *** 领导的南昌起义。不久脱离起义队伍。1928年,奉调海南岛“围剿”琼崖红军。其间也参与当地剿匪。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蔡廷锴率部助蒋作战,立下战功。蒋介石扩编蔡廷锴、蒋光鼐两师为19路军,任命蒋光鼐为19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19路军军长,并颁奖100万元,特奖蔡廷锴本人数万元,二等宝鼎章。1930年8月,南京国民 *** 决定成立十九路军,任命蔡廷锴为副总指挥兼军长。

    围剿红军

    1930年底,蔡廷锴奉命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部队行至赣州,蔡廷锴回想起北伐时驻军于此,于是亲往四军烈士陵园致祭。到了兴国,蔡廷锴看到村民一齐躲避,与北伐时民众对他们的态度大不一样,深感痛心。1931年初,19路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围剿”,8月在高兴圩的战役中,19路军和红军打的两败俱伤,蔡廷锴本人亲率手枪营反击才打退红军围攻。

    淞沪抗日

    1931年11月,十九路军奉命调防京沪沿线担负警卫。次年1月下旬,日军图谋侵占上海,要十九路军后撤15公里。 *** 当局拟同意日方的要求,并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理沪向蔡廷锴转达。蔡当即表示拒绝。他反复申明:上海是中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连队,有权保卫上海。如果日军胆敢来犯,我军决心迎头痛击。1月28日,日本侵略军悍然进攻上海。蔡廷锴下令反击,并同获蒋光鼐和戴戟联名通电全国,表示“尺地寸草,不能放弃”的决心。不久,又赋诗一首表明意志:“戎马倥偬到此间,身心劳瘁任艰难,家书两载叮咛寄,不扫倭寇誓不还”。

    当时,十九路军与随后到达的第五军只有4万余人,以轻武器为主。蔡廷锴率十九路军,与装备有飞机、军舰、坦克的六七万日本侵略军血战33天,迫使日军四度易帅,死伤万余人,也无法攻占上海。蔡廷锴从此深得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战后获南京国民 *** 授予 *** 勋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