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五级病毒有多可怕 五级病毒是谁 1~5级病毒 5级生物危害病毒 病毒的等级划分
新冠肺炎病毒只有三级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三级病毒”。
病毒通常是按照生物安全等级分为四级和三级两种,消则镇这是用来指导防控传染病和进行病毒研究拿粗的标准。
在中国,按照生物安全等级,病毒实验室主要分为四级和三级两类。四级实验室主要研究高致病性病原体,如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等,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和传染性。而三级实验室则主要研究较低致病性病原体,如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传染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实验室仅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不会让病毒在实验室外扩散,因为实验室内有非常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
因此,“五级病毒”并不是一个具盯册有科学依据的概念。
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病毒有↓↓↓
▶马尔堡病毒。该病毒最早是在1967年的德国 马尔堡发现的。是一种致命性的病毒,与埃博拉类似。死亡率25%-100%。非常恐怖,目前没有任何疫苗和医治的方法。儿童是易感染人群。在非洲75%的感染者是5岁以下的儿童。
▶朊病毒。影响人类是否沦为丧尸的关键。朊毒体(Prion),是一种特殊蛋白质,因其发作后具有病毒的特性,会控制生命体的中枢神经。朊病毒一旦在人类身上爆发,人类就会沦为没有理智和情感的丧尸。1967年,美国报道了第一例丧尸鹿案件,科学家对朊病毒的认识与南太平洋岛上的原始部落有关。经过研究发现,朊病毒是一种病毒性的非生命体,人类不可能针对它研制出相关药物。如此,朊病毒一旦爆发,便不可控制。
▶天花病毒。天花病毒被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的毒血症状。潜伏期7-17天,死亡率30%。最早的时候可能由于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对动物无害的病毒传染到了人类身上。据统计20世纪死于天花病毒的约3-5亿人。目前是唯一被灭绝的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号称“人类命运的橡皮擦”。生物安全等级是4级,病毒潜伏租铅尺期可达2-21天,通常都在5-10天。最早发现于1976年,在刚果埃博拉河一带。因此命名为埃博拉病毒。2013年12月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截至2015年3月,共有23900人感染,死亡9800人,病死率超过40%。在非洲有些地方病死率甚至超过90%。
▶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来自于动物身上的一种病毒,很多动物身上都可能是狂犬病毒携带者。据资料统计,每年有近55000人死于狂犬病。人一旦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很容易感染上病毒。潜伏期1-3个月。前驱期一般持续2-10天;兴奋期一般持续1-3天;麻痹期一般持续6-18小时。2007年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达3300人,2020年已降至17人。感染后死亡率可达百分百。现在国家强制家养的宠物要打狂犬疫苗。
▶艾滋病毒。艾滋病病毒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平均潜伏期7-10年。能够入侵人类的免疫,死亡率几乎是百分百。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1981年最早在美国发现。目前已知的弊高激举艾滋病病毒有4种,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为9.6%左右。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的。造成今天非典型肺炎横行的祸首就来自冠状病毒家族。美国《科学》发表了第一批通过鉴定的两份有关“非典”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的论文,证实“非典”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
目前科学研究证明,当今人类发现的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说来源于野生动物。科学家呼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要去吃野生动物。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生物安全等级 英文名称:biosafety level 定义:"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应用学科:CDC)对生物危害物质规定的防护措施。分为四级:Ⅰ级涉及非致病生物物质;Ⅱ级涉及致病生物物质,但无传染性;Ⅲ级涉及那些易形成气溶胶因而能通过空气传播的致病病原;Ⅳ级涉及的病原物质在性质上同Ⅲ级,但无疫苗或特效药可控制。"(一级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三级学科);方法与技术(四级学科)
没有五级哦
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我国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WHO标准(1993)
危险1级(无或低个体及群体风险):不太可能致人或者致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危险2级(中等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可以致人或动物疾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群体,家畜或环境不太可能构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接触可能会导致严重感染,但是有效治疗及预防措施是可行的,而且这种感染的传播是有限的。危险3级(高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通常可以致人或动物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从一个感染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体的病原体。有效治疗及预防措施是可行的。危险4级(高个体风险,高群体风险):通常可以致人或动物严重疾病而且容易从一个个体直接或间接地传播至另一个体的病原体。有效治疗及预防措施常常不可行。
可以看出有点区别哦,我国的一到四类危险因子是递减的!
“第四级病毒”是指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
第四级病毒在人类中引发的疾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救治的。其中最著名、危害最大的病毒要数埃博拉病毒(Ebola)和拉沙病毒(lassa)。
科研人员在四级族岩实验室开展工作,必须穿戴高等级防护装备。
概念定义
“第四级”是指在实毁嫌验室里工作,生物安全分级的最高级,列入此类级数的多是具有高度危险或者不明的物质,有可能使操作纤穗手的科学家染上致命疾病。
在病毒学上,病毒根据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第四级病毒”是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