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初三化学第六章思维导图 沪教版初中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全部知识点 氢氧化钠思维导图总结 化学思维导图简单又漂亮
如图所示:
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
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哪首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扩展资料:
化学宇宙是由物质模搏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旦缓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类别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务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层次的许多分支。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化学传统地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个分支。
一张图是搞不定的,你看看下面这个行吗?还有,如果还有其他不懂的问题,可以去“求解答网”搜题目的思路和解答,输入一些数学符号也很方便,有专门的输入符号的面板,使用攻略在“求解答”贴吧,那里搜题目是免费的,而且很方便,省时间,推荐给你哦。然后还有一个求解答的学习扣裙,有兴趣交流学习的可以加一下,裙浩兆码是9&6&2&4&2&8&2&1。
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族雹哪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溶液: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肆野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中气体污染: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氮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冶炼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也提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仅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于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个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生石灰/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白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 :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 :酒精
12、乙酸CH3COOH :醋酸
13、过氧化氯H2O2 :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 :小苏打
五、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六、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七、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氢氧化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化钠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硫酸;再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盐酸,剩下的是稀硝酸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八、物质的除杂
1、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氢气(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氧化铜(铜):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铜(铁):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铜(氧化铜):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硫酸铁(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铁粉
8、氯化钠(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盐酸
9、氯化钠(硫酸钠):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氯化钠(氢氧化钠):加入足量的盐酸
11、氢氧化钠(碳酸铵):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氯化钠(硫酸铜):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硝酸钠(氯化钠):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氯化钠(硝酸钾):蒸发溶剂
15、硝酸钾(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
16、二氧化碳(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氢气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氢气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氢气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水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酸性最弱,碱性最强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氮,钾,磷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碳
十、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硫酸钡)
3、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化学反应原理思维导图如下: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分子。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根据化学键理论,又可根据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来判断其是否为化学反应。
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型分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电子得失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自身氧化还原,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异构化:(A →B) :化合物是形成结构重组而不改变化学组成物。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信清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离子或者离子团的重新组合,因滑缺前为此类反应扮颤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必修二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思维导图如下:
扩展资料: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鉴别:
在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中,某些性质是分析、鉴别有机物的重要手段,虽然近年来,由于现代仪器用于分离和分析,使有机化学的分析方法起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化学分析仍然是每个化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敏绝兆操作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很少的样品作出鉴定,以保证实验很快顺利进行化学分析鉴定就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实验来得到一定的信息。
有机物主要以官能团分类,有机化合物言能团的定性实验,其操作简便、反应迅速,对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非常有利。能团的定性鉴定是利用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即能与某些试剂作用产生持殊的颜色或沉淀等现象,反应具有专一性,结果明显。选取化学宏弊分析还是仪器分析取桥租决于实验中哪一方法更为迅速、更为简便。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与“考点”
本单元先是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提出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造成空气的污染因素与防治措施,然后给出氧气的性质实验,得出氧气是比较活泼气体的结论,最后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考查时常以社会热点新闻为背景,将这些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同学们可从考题相对应的知识点入手解答,万变不离其宗。
一、知识考查点
知识点1 考查空气的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查点在于:(1)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2)利用固体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而不与氮气和其它气体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仍是固体物质,这样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约为1/5),内部压强减小,外部大气压将水压向密闭容器内,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析实验失败时可能有以下原因:(1)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2)容器气密性不完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3)未完全反应就停止加热;(4)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例1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 mL
22 mL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1)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2)由表中数据可看出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为25 mL-22 mL=3 mL,3 mL/25 mL×100%<2l% 分析原因时可从反应物的用量上、反应条件、装置气密性等去考虑:①腔稿②③;(3)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种成分的含量。
知识点2 考查空气的污染因素及防治措施
考查点在于:(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掌握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作用,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可用于保护气等,以及氮气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有些物质(如镁)也可在氮气或二氧化碳里燃烧。(2)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是指有害气体(SO2、NO2、CO等)和粉尘(灰尘、粉煤灰等),这些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及汽车的尾气等。防治措施是针对污染因素和污染源而言的,其中CO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3)看懂空气质量报告,其中“空气污染指数”主要是S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等(一般不含CO2)。
例2 环境问题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下列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思路点拨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上升,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答案为C。
知识点3 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和用途
考查点在于:(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注意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制取O2的药品常选用液体H2O2(需MnO2作催化剂)而不用固体KMnO4(或KClO3),因为前者是在常温下就可以制取且对环境无污染,而后者需要加热且安全系数不大。其要点是:明确气体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常温、加热、使用催化剂等),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固—固加热装置(用KMnO4或KClO3)、固—液不加热装置(用H2O2)];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装置(排水法、排气法)。(2)理解“催化剂”概念要掌握“一变两不变”: “碰圆搏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就包含加快和减慢作用);“两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并不改变。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某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并不影响该笑祥物质的产量。(3)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助燃性):与金属镁、铝、铁、铜等发生反应;与非金属碳、硫、磷、氢气等发生反应;与化合物一氧化碳、甲烷、乙醇等发生反应。(4)氧气的性质决定了用途:氧气不易溶于水医疗上通过蒸馏水瓶观察输氧快慢,氧化性(助燃性)支持燃烧和提供呼吸(缓慢氧化)。
例3 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1)仪器a名称是 ,A装置中的集气装置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 的气体。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来制备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中,MnO2起 作用,加快了H2O2的分解。说出氧气的一个用途 。
(3)用A或B装置制备气体的反应应该是 和液体不需要加热的反应。
思路点拨 (1)a为长颈漏斗,集气瓶正放证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2)过氧化氢水+氧气 这里MnO2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支持燃烧或提供呼吸;(3)从装置可看出是固体(或液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型的反应。
知识点4 考查物质简单的分类及判断
考查点在于:根据物质的种类可以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结构、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可以用固定的符号“化学式”来表示。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是定值,而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是定值的物质或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含碳100%的物质可以是金刚石,也可以是石墨的纯净物,或是金刚石和石墨两种物质混合成的混合物。判断某物质是否是纯净物时,不要只看表面上的“纯”或“混”,而要看实质。如“冰和水的混合物”其实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