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历史上重用人才的故事,人才被发现重用的故事

  • 历史
  • 2023-05-31
目录
  • 人才不被重用的成语
  • 企业重用人才的例子
  • 现代重用人才的例子
  • 重用人才的意思
  • 关于重用人才的成语

  • 人才不被重用的成语

    1、文王用姜子牙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判薯咐”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2、秦孝公用商鞅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齐桓公用管仲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4、秦穆公用百里奚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为相国,百里奚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掘纯“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5、楚庄王用孙叔敖

    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使出过国力大增。

    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

    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孙叔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手誉科——百里奚

    参考资料来源:——秦孝公

    参考资料来源:——齐桓公

    参考资料来源:——姜子牙

    企业重用人才的例子

    1、秦孝公用商鞅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齐桓公用管仲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晌橡槐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3、唐太宗用魏征

    魏征是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谋士,多次建议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谓李世民的大仇人。但魏征为人耿直,有才干,是个忠臣,李世民不记前仇,任用他为谏议大夫。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得失,魏征愈来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如态。

    李世民曾说:“我好比山中的一块矿石,矿石在深山是一块废物,但经过匠人的锻炼,就成了宝贝。魏征就是我的匠人!”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说,用铜制成的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镜子,可以参照政治的兴衰;用人作为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我经常保持着这三面镜子,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镜子。

    4、汉武帝用董仲舒

    董仲舒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5、刘备用诸葛亮

    公元宴友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卧龙岗诸葛草庐山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现代重用人才的例子

    商汤辨味识伊尹

    周文王打猎求备弊数子牙

    宁戚择主卜瞎

    子产识伯石

    姑布子卿识别赵襄子

    赵襄子任用胆胥已

    燕昭王屈尊招贤

    齐仿首威王巧识墨大夫和阿大夫

    楚庄王嬉游辨忠臣

    重用人才的意思

    1、 唐太宗重用魏征

    有一次唐太宗得一宝鸟,甚为欢喜。正玩耍间,闻侍者报魏大人求见,忙把鸟藏在袖间,宣魏进殿。魏征一进来就滔滔不绝,唐太宗担心把鸟闷坏了,心神不定,结果被魏察觉。魏便故意拖延时间,等到魏兄李走后,唐太宗把鸟拿出来一看,鸟己亡。唐太宗气得不行,可是对魏又没有办法。

    唐太宗还曾曾去看望重病中的大臣房玄龄,问询医生,知尚缺一味药引“龙须”,马上用匕首割下自己的胡须交予医生。

    2、刘备三顾茅庐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灶悄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隐尘渣”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重用人才的成语

    1、徐悲鸿慧眼识抱石

    1933年的夏天,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率领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他在南昌的临时住所,接待了来访的青年傅抱石。局裂年青的傅抱石在小学当代课教师,生活清苦。徐悲鸿仔细地看了他带来作品一图章的拓片和画。发现傅抱石是个人才,很有前途。第二天冒雨来到傅家,对傅抱石说:“ 您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

    为了傅抱石的留学经费,徐悲鸿新自去找当时国民党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以他的声名和自己的一张画,从熊式辉那里争得了一笔经费,让傅抱石去日本留学。

    傅抱石后来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事实证明徐悲鸿没有看错人。

    2、唐太宗重用魏征

    有一次唐太宗得一宝鸟,甚为欢喜。正玩耍间,闻侍者报魏大人求见,忙把鸟藏在袖间,宣魏进殿。魏征一进来就滔滔不绝毕没,唐太宗担心把鸟闷坏了,心神不定,结果被魏察觉。魏便故意拖延时间,等到魏走后,唐太宗把鸟拿出来一看,鸟己亡。唐太宗气得不行,可是对魏又没有办法。

    唐太宗还曾曾去看望重病中的大臣房玄龄,问询医生,知尚缺一味药引“龙须”,马上用匕首割下自己的胡须交予医生。

    扩展资料

    唐太宗轶事典故:

    房谋杜断

    《旧唐书·房玄龄杜手腊纳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改名世民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