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高一历史笔记必修一,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笔记

  • 历史
  • 2023-06-09
目录
  •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笔记
  • 历史原始社会知识点
  •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笔记
  • 高一历史知识点整理必修一

  •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我为你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二、革命过程

    1、二月禅隐革命

    ①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任务是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

    (1)内容

    ①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2)影响

    ①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3、七月事件

    七月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

    (1)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

    ①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颁布《和平法令》

    ③颁布《土地法令》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罩念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

    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贺闷厅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0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笔记

    学习高中历史的重点是掌握课本内容与知识点,因此同学们在学习历史课时,要好好理解与牢记书上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是我为方便同学们所做的完整版的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在同学们的学习上有所帮助!

    ▼▼目录▼▼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一课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二课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三课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四课

    高碰伍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郑没识点总结

    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笑丛或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

    >>>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 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完整版)(3)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上)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历史原始社会知识点

    【 #高一#导语】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需要不断的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一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扰搭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2.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三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4.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四

    (1)汉代

    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②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老巧实权的先后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

    ①内容:唐朝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宋代

    ①设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后来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侍李键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

    ①设中书省,是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元朝后期,宰相权势增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5.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五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6.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篇六

    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笔记

    偶尔会抱怨为什么自己没天赋,又或者因为别人能轻易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不平衡。但是我们可以靠自己一点一点去抓住想要的东西,比什么都来得真实。用时间换天份,用坚持换机遇,我走得很慢,但我绝不回头,我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明裂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2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余神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__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3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竖槐亏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整理必修一

    【 #高一#导语】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实验证明: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记忆效果很好。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扮厅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宋朝:

    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

    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2.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筒车。

    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手工业的外传

    (1)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4.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厅橘隐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

    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

    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

    c、独特技术——唐三彩

    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5.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五

    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伍衡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

    6.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六

    商朝与青铜文化

    商朝是我国历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成为信史。

    内外服制的内容:“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二重证据法:纸上之材料(文献)和地下之新材料(考古遗迹)互相印证。

    司母戊鼎:青铜器的代表

    甲骨文:

    1)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2)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3)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

    4)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