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音乐

刘天华对音乐的贡献,刘天华的生平简介

  • 音乐
  • 2024-01-12

刘天华对音乐的贡献?《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刘天华 (1895~1932) 江苏江阴人。原名寿椿。刘半农之弟。刘天华对中国音乐的贡献主要在民族器乐创作上。他共创作有7首二胡乐曲,47首二胡练习曲,3首琵琶乐曲,15首琵琶练习曲。那么,刘天华对音乐的贡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刘天华的人物评价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刘天华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1932年6月5日,作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刘天华逝世。

刘天华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方面的努力,中国民族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天华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乞丐胡琴乞笛”表达了当时民间音乐的社会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天华抱着“弘扬民族音乐”的坚定信念,在坎坷的道路上奋斗了20年。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创作了数十首二胡、琵琶和练习曲。写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二胡曲《卧病在床》,《月夜》,《空山鸟语》,《轻走》,《愁》,《毒仙草》等。刘天华还对中国的民间音乐做了大量的整理。他37岁就去世了,当时他正在接触民间艺人。不幸的是,他染上了猩红热,但无法治愈。

刘天华一生贫穷。虽然在大学教书,但当时教育经费紧张,老师们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刘天华不在乎贫穷,全心全意投入音乐事业。他经常对妻子说:“真正的男人在事业上一无所有。他家有贤妻助他,何愁穷?”。

刘天华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很真诚,很负责。不管学生聪明与否,他都认真地教他们。他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比如“没有天才”、“没有学习能力”。

刘天华的生平简介

刘天华。

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胡曲创作和对二胡的改进和发展上。创作方面,他创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传最广的二胡曲。这些乐曲充分体现了其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和继承传统学习西洋的同时又有新发展的创作特色。

民族器乐改进方面,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首先是通过他的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的地位。他以成功的教学实践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他对二胡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进。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使二胡音乐的记谱法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等。这些关系到二胡艺术表现、传播、教育的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

简述刘天华国乐改进思想

民族音乐史上的丰碑——简析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的历史功绩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音乐开始传入我国,后经“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等运动,以及二十世纪初许多音乐志士(如萧友梅、青主、李叔同等)留洋回国后的传播,西方音乐的内容、理论、形式、技法等在我国得以大量地介绍和运用。

西方音乐的传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到全方位的冲击,但也促使国人对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中国音乐如何发展?二十世纪初对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一是“国粹派”,主张“复兴雅乐,不闻西乐”,对西方音乐采取抵制的态度;第二是“崇洋派”,主张“全盘西化”,认为只有西洋音乐才是最先进的音乐,甚至把西洋音乐说成是“蓝眼金发的美少女”,而把中国传统音乐说成是“不堪入目的黄脸婆”;第三是包括刘天华先生在内的“中西融合派”,主张“洋为中用”。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大批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他们创办了许多社团,展开了对新思想、新知识的探求。一部分人主张把我国音乐的发展方向引向西方化的道路。而“国粹派”则死守阵营,拼命维护雅乐,极力主张只有复兴雅乐才是我国音乐的出路。两种势力在当时都各持己见,各行其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天华先生通过认真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在承认西方音乐的优势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我国民族音乐具有的优良传统及其特色。

简述刘天华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刘天华 (1895——1932)

作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1912年在上海参加新戏剧团体“开明社”乐队。1922年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参与发起组织“爱美乐社”。在教学、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显著成就。

刘天华创作的主要作品有:二胡曲《病中吟》、《良霄》、《悲歌》、《空山鸟语》、《光明行》、《闲居吟》、《独弦操》、《烛影摇红》;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等。他在发展和提高二胡表演艺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谢谢支持,还需要什么吗?

以上就是刘天华对音乐的贡献的全部内容,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胡曲创作和对二胡的改进和发展上。创作方面,他创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传最广的二胡曲。这些乐曲充分体现了其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和继承传统学习西洋的同时又有新发展的创作特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