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的历史文化特征?二、开放融合型文化特征 魏晋南北朝开放型文化特征,是由于国内各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以及自觉趋向型的文化心态等时代条件决定的。当时人们的思想较为开放,原先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了,首先是汉族对外来文化表现了一种包容和吸取的积极精神,同时少数民族中的杰出人物也热衷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那么,晋南的历史文化特征?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三晋文化的特点,刘伟毅先生归纳为四,即民族融合性,兼容并包性,地域差异性和黜华尚实性。儒家推崇三晋根祖文化,形成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内涵;三晋文化在传承儒家文化精髓中,树立了具有山西特色的三晋文化。
http://hi.baidu.com/%CE%D2%D2%BB%D6%B1%D4%DA%D5%E2%C0%EF/blog/item/3dd2367be60997f50ad1872f.html
论三晋文化的特点
三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以为,研究这些特点,对于了解三晋文化的本质和它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对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也会从中找到可能性的空间。
就我所知道的一些三晋文化现象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应该引起重视的牶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务实,一个是求新牞依我看这是三晋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一开放这可以说是三晋文化与生俱来的特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经长期被迫流浪在外,走过了许多国家和地方,广泛接触到华夏和夷狄的文化,即位以后,加以融汇贯通,形成了三晋文化的基础。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不仅放手使用本国的人才,而且大力招揽国外的人才。
1. 山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音乐遗产,其中包括戏曲、民歌、说唱、器乐和宗教音乐等多种形式。
2. 山西地方剧种中,被称为“大戏”的“山西四大梆子”指的是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蒲剧,又称蒲州梆子,起源于蒲州(今永济),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剧种,拥有1000余个剧目。
3. 晋剧是蒲州梆子传到晋中后,与当地的秧歌及说唱艺术融合形成的中路梆子。自清同治年间起,随着晋中地区经济的繁荣,晋剧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并以“晋剧”之名广为人知。
4. 北路梆子的形成得益于明朝末年的大规模移民,大量晋南人迁居晋北,他们喜欢听乡音,使蒲剧在晋北传播开来,从而产生了声腔激越的北路梆子。
5. 上党梆子起源于古上党郡泽、潞二州,是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以及从晋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融合而成的。
6. 晋北人性格粗犷,有着接近塞外的风格;晋中人则细腻而内敛;晋南人则厚道直率,性格沉稳。
7. 山西的小戏剧种中有上党落子和晋南眉户,它们在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宗教文化影响,山西还有晋北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戏、永济道情戏等道情戏。
8. 山西各地的秧歌戏有16种;“碗碗腔”剧种的代表有“曲沃碗碗腔”、“孝义碗碗腔”;其他小戏包括二人台、小花戏、繁峙蹦蹦、耍孩儿、凤台小戏、蛤蟆翁、拉活戏、跳戏、河东线腔、上党皮簧等。
“文化自觉”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界主张“魏晋文学自觉说”为主。“魏晋文学自觉说”的首倡者是日本学者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而这个观点之所以流传甚广,主要是因为鲁迅先生(《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对其深表赞同,在其传播上有助臂之功。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史的大转折:文学走向自觉,并逐渐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出现了“文笔之分”,将用于记录历史和上奏朝章的文章划分为笔,将纯审美文学功用的文章划分为文,这是为什么有人称“魏晋南北朝”为文学自觉意识的发端。
所谓的“文学自觉”是指:文学意识日趋明确,文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已取得独立的地位和价值,文学观念从模糊到比较明确和自觉。通俗地讲,文学已经不仅仅只是为政治服务,而是衍生出个人性格、个人意志、个人情感。
袁行霈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他提到文化自觉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从广义的学术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正确的是C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
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②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③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④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⑤承上启下
扩展资料
魏晋南北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富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是介于汉唐之际最为活跃,最有生气,并具有鲜明的兼容性的多元文化,这种文化有三个显著的特征:思想解放,重现"百家争鸣";继往开来,革旧布新;民族融合,中外交流。
魏晋南北朝文化既是五千年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又是五千年历史中一个独立的存在,体现出该历史时期文化特有的风貌,在众多古文化整理研究读物中,以它鲜明的特色和永久价值而独树一帜。
总的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
政治 经济 北方经济的破坏与恢复 江南经济的开发 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的发展 民族关系略
文化特点是:1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2 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3 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又由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而创立许多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决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2)两汉末年以来,战乱使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利用国有荒地,解决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共同特点。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为魏蜀吴三国沿用,促进农业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后被隋唐沿用,有利用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特点;一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二是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三是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四是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以上就是晋南的历史文化特征的全部内容,6. 晋北人性格粗犷,有着接近塞外的风格;晋中人则细腻而内敛;晋南人则厚道直率,性格沉稳。7. 山西的小戏剧种中有上党落子和晋南眉户,它们在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宗教文化影响,山西还有晋北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戏、永济道情戏等道情戏。